网络舆情信息简报(精选12篇)

2022-11-13| 编辑: 佚名| 查看: 255 |原作者: 丁兆义|来自: 衙媒网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网络舆情信息简报(精选12篇),网络舆情信息简报(精选12篇)的详细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舆情信息简报(共含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少东的 ...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网络舆情信息简报(精选12篇),网络舆情信息简报(精选12篇)的详细内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舆情信息简报(共含12篇), 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同时, 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少东的魔法香蕉”一样, 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网络舆情信息简报

  从2月1日至2月29日, 《e线民生》栏目共收到网友诉求540件, 其中有效诉求336件, 市直部门共205 件, 各县市区共 131件。市直部门已回复195件, 网友满意185 件, 各部门平均回复率为 95 %, 平均满意率为 90 %。

  截至202月29日, 交管局、公积金管理中心、市运管局、公安局、司法局、水务集团、民政局、教育体育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环保局、城市管理局、残联、中国银行、移动公司、物价局、市政园林局、荆州区政府、荆州疾控中心、工商银行、工商局、电信公司等22个部门回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

  卫计委、国土局、公路局、沙市区政府4个部门回复率和满意率均低于90%, 《e线民生》栏目给予提醒。

篇2:网络舆情信息简报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年4月18日8时至4月19日8时金融行业舆情监测发现, 金融业两起跳楼事件引发集中关注。微博网友4月17日爆料, 北京金融街一男子跳楼身亡, 其后死者身份确认, 系60岁的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王世强。建银投资18日公告, 王世强去世是因健康原因, 并非微博上流传因黄金下跌暴仓导致。王世强具体死亡原因, 建银投资官方三缄其口, 外界各种猜测使得王世强跳楼事件更加迷离, 网友期待公安部门和中纪委介入调查。另外, 五名女子退保未果欲跳楼, 中国人寿什邡支公司回应称, 正在协商解决, 具体情况则拒绝透露。网友对保险公司各种不当销售行为表示不满, 强烈建议国家治理一下。

篇3:舆情信息

  群众认为复活端午节光放假还不够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作为第一个法定节日的端午节, 如何让端午节焕发活力是个值得研究和切实解决的问题。广大群众认为, zhèng fǔ 部门不能简单放假了事, 应和相关的民俗组织一道, 营造节日氛围, 搭建吸引群众参与的平台。相关组织应围绕所在不同地区和城市特点, 举行一些群体性娱乐活动, 进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 让其成为端午节最突出的标志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端午节成为一个别人“抢不走、夺不去”的民族节日。

  公众拥护省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仍担心学生成绩下降考学难

  近日, 省教育厅再次出台素质教育新举措, 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深得人心, 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十分担心, 改革来得太快太急, 配套措施跟不上, 突出综合素质, 倡导个性化发展容易分散学生精力, 使老师、学生都想“松一口气”, 放松约束要求, 最终导致成绩下降, 影响就学。再者, 开发学生潜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注重于某几门感兴趣的课程短时间不一定有收获, 又容易导致偏科, 影响成绩。不公开考试成绩, 学生无法进行比较, 心中无数, 容易产生错误判断。公众呼吁, 教育部门应想方设法解决一下考生多和学校少的矛盾, 切实改善教育大环境;同时, 加大宣传力度, 转变就学观念, 引导到职业学校就读, 学一技之长, 不要都在“一本”、“重点”上扎堆。

  群众热议应届生应聘“雷事”

  近日来, 新一轮的“应聘大战”逐渐拉开帷幕, 众多届毕业生走上求职舞台。在大部分应聘者极力展示自己能力的同时, 应聘人的回答雷倒众考官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些“雷事”一经报道, 引来群众热议。

  雷事一:简历雷同度高, 模板泛滥。

  肖婷是全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的面试官, 还没开始面试, 两个名字就被她重重画了线。“这俩人就像是动画片里的葫芦兄弟:遮上姓名后, 一样的学校、一样的专业、一样的考试成绩, 甚至是完全相同的擅长弹吉他、会打网球”她说。一问才知, 校园网上有一份简历模板, 两个人只改了名字和专业, 其他的直接就使用了。他们甚至连模板的内容都懒得背, 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

  群众普遍认为, 这种雷同简历的出现, 并不仅仅是大学生“变懒”的表现, 这其中还包含着很大的“不负责任”在里面, 作为跨出校园, 步向社会的“招牌”, 都不能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 这是一种心态的问题。一李姓群众指出:“就业难”的问题一直被国家广大人群关注, 可是大学生自己不重视, 永远都不可能走出“毕业就失业”的困境。

  雷事二:数学很差, 对数字不敏感去报出纳

  王坤在招聘中遇到这样一位应届生:他应聘出纳岗位, 简历标明的薪酬是每年6000元。王坤无可奈何道:现在这大学生自我砍价太狠, 年薪6000的出纳不多见”。待到面试的时候才知道, 原来这位应聘者在填写简历时, 漏写了一个“0”, 而且从对方成绩单上来看, 该同学的高等数学和财务专业的成绩很不好。王坤表示这样的学生:不是太自信, 就是对岗位毫不认识。

  很多群众认为, 在求职之前对岗位要求进行细致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上面的这位应聘者也反映出有些大学生的现状: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对自己走向社会后的道路没有具体明确的认识。这些大学生还没有走出大学的殿堂生活的准备, 在将来的职场生活中, 他们无疑会被打击的“面怒全非”。

  雷事三:某烟草企业要招募应届毕业生, 工作方向为产品原材料检验。

  考官:为什么应聘这个岗位?

  学生:爸妈说这个公司好, 非让我来试试。

  考官:应聘这个岗位的人可能需要品烟。

  学生:你能让我回家问问吗?

  这位考官面对记者无奈的说:曾有个女生应聘, 说在这个城市求职就是为陪男友。如果俩人分手了呢?她说自己“不知道怎么办”。

  很多基层教育学者指出: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 对于家庭的依赖程度很高, 独立自主能力很差, 甚至有些大学生每次回家都要带两包东西, 这不是别的, 却是一学期以来积攒的脏衣服。针对这种状况, 一些基层干部建议: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 虽然现在独生子女数量增多, 但不能太过溺爱;学校也应该尽量加强学生独立方面的教育, 多多组织学生在校期间下社会实践。

  群众热议油价上涨

  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10月26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和220元。汽油涨幅折合成升价约为0。17元/升, 柴油上调幅度折合成升价约0。19元/升。涨幅分别为2。88%和3%。发改委表示此次上调油价后价格仍低于国际油价。此消息一处, 立马引起全国亿万人民的热切关注和讨论。

  一些民众认为, 此次油价上涨与近来国际石油成品油价格一路走高有直接关联。中国近几年来, 在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上日趋加深, 中国与国际各经济体之间的贸往来易愈密集, 对国际原油储备战略的借鉴更深入, 就此导致中国石油价格与国际油价的接轨越来越密切。

  很多群众认为, 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 中国经济面貌日新月异, 中国始终把握住发展这一时代脉搏, 对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石油消费居高不下, 油价也在曲折中一路攀升。这一方面要归因于供求的市场竞争机制, 另一方面则是由石油本身的特性决定的。石油作为重要战略资源, 有其战略储备意义, 因此, 国家在石油储备和价格的控制上相对比较严格。

  一些民众担心, 石油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带动出行成本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从而间接影响其他行业产品的价格, 物价上涨, 最终导致中国自身的经济膨胀, 市场秩序混乱。针对这种担心, 有些基层教育学者反驳, 此次石油价格上涨的幅度不是很大, 应该不会对近期居民CpI产生太大影响。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 现今, 中国石油价格的涨跌多是通过行政干预宏观调控来实现的, 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 缺乏独立、固有的石油价格机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国家发改委应该尽快动作, 结合近几年来中国石油价格浮动经验, 借鉴他国石油价格机制, 建立有中国经济发展特S的石油价格机制体系, 让石油价格浮动有理可依, 有据可查。

篇4:舆情信息

  群众认为复活端午节光放假还不够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作为第一个法定节日的端午节, 如何让端午节焕发活力是个值得研究和切实解决的问题。广大群众认为, zhèng fǔ 部门不能简单放假了事, 应和相关的民俗组织一道, 营造节日氛围, 搭建吸引群众参与的平台。相关组织应围绕所在不同地区和城市特点, 举行一些群体性娱乐活动, 进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 让其成为端午节最突出的标志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端午节成为一个别人“抢不走、夺不去”的民族节日。

  公众拥护省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仍担心学生成绩下降考学难

  近日, 省教育厅再次出台素质教育新举措, 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深得人心, 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十分担心, 改革来得太快太急, 配套措施跟不上, 突出综合素质, 倡导个性化发展容易分散学生精力, 使老师、学生都想“松一口气”, 放松约束要求, 最终导致成绩下降, 影响就学。再者, 开发学生潜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注重于某几门感兴趣的课程短时间不一定有收获, 又容易导致偏科, 影响成绩。不公开考试成绩, 学生无法进行比较, 心中无数, 容易产生错误判断。公众呼吁, 教育部门应想方设法解决一下考生多和学校少的矛盾, 切实改善教育大环境;同时, 加大宣传力度, 转变就学观念, 引导到职业学校就读, 学一技之长, 不要都在“一本”、“重点”上扎堆。

篇5:舆情信息

  群众热议油价上涨

  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10月26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和220元。汽油涨幅折合成升价约为0。17元/升, 柴油上调幅度折合成升价约0。19元/升。涨幅分别为2。88%和3%。发改委表示此次上调油价后价格仍低于国际油价。此消息一处, 立马引起全国亿万人民的热切关注和讨论。

  一些民众认为, 此次油价上涨与近来国际石油成品油价格一路走高有直接关联。中国近几年来, 在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上日趋加深, 中国与国际各经济体之间的贸往来易愈密集, 对国际原油储备战略的借鉴更深入, 就此导致中国石油价格与国际油价的接轨越来越密切。

  很多群众认为, 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 中国经济面貌日新月异, 中国始终把握住发展这一时代脉搏, 对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石油消费居高不下, 油价也在曲折中一路攀升。这一方面要归因于供求的市场竞争机制, 另一方面则是由石油本身的特性决定的。石油作为重要战略资源, 有其战略储备意义, 因此, 国家在石油储备和价格的控制上相对比较严格。

  一些民众担心, 石油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带动出行成本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从而间接影响其他行业产品的价格, 物价上涨, 最终导致中国自身的经济膨胀, 市场秩序混乱。针对这种担心, 有些基层教育学者反驳, 此次石油价格上涨的幅度不是很大, 应该不会对近期居民CpI产生太大影响。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 现今, 中国石油价格的涨跌多是通过行政干预宏观调控来实现的, 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 缺乏独立、固有的石油价格机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国家发改委应该尽快动作, 结合近几年来中国石油价格浮动经验, 借鉴他国石油价格机制, 建立有中国经济发展特S的石油价格机制体系, 让石油价格浮动有理可依, 有据可查。

篇6:舆情信息

  群众热议应届生应聘“雷事”

  近日来, 新一轮的“应聘大战”逐渐拉开帷幕, 众多届毕业生走上求职舞台。在大部分应聘者极力展示自己能力的同时, 应聘人的回答雷倒众考官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些“雷事”一经报道, 引来群众热议。

  雷事一:简历雷同度高, 模板泛滥。

  肖婷是全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的面试官, 还没开始面试, 两个名字就被她重重画了线。“这俩人就像是动画片里的葫芦兄弟:遮上姓名后, 一样的学校、一样的专业、一样的考试成绩, 甚至是完全相同的擅长弹吉他、会打网球”她说。一问才知, 校园网上有一份简历模板, 两个人只改了名字和专业, 其他的直接就使用了。他们甚至连模板的内容都懒得背, 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

  群众普遍认为, 这种雷同简历的出现, 并不仅仅是大学生“变懒”的表现, 这其中还包含着很大的“不负责任”在里面, 作为跨出校园, 步向社会的“招牌”, 都不能引起他们足够

  的重视, 这是一种心态的问题。一李姓群众指出:“就业难”的问题一直被国家广大人群关注, 可是大学生自己不重视, 永远都不可能走出“毕业就失业”的困境。

  雷事二:数学很差, 对数字不敏感去报出纳

  王坤在招聘中遇到这样一位应届生:他应聘出纳岗位, 简历标明的薪酬是每年6000元。王坤无可奈何道:现在这大学生自我砍价太狠, 年薪6000的出纳不多见“。待到面试的时候才知道, 原来这位应聘者在填写简历时, 漏写了一个”0“, 而且从对方成绩单上来看, 该同学的高等数学和财务专业的成绩很不好。王坤表示这样的学生:不是太自信, 就是对岗位毫不认识。

  很多群众认为, 在求职之前对岗位要求进行细致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上面的这位应聘者也反映出有些大学生的现状: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对自己走向社会后的道路没有具体明确的认识。这些大学生还没有走出大学的殿堂生活的准备, 在将来的职场生活中, 他们无疑会被打击的”面怒全非“。

  雷事三:某烟草企业要招募应届毕业生, 工作方向为产品原材料检验。

  考官:为什么应聘这个岗位?

  学生:爸妈说这个公司好, 非让我来试试。

  考官:应聘这个岗位的人可能需要品烟。

  学生:你能让我回家问问吗?

  这位考官面对记者无奈的说:曾有个女生应聘, 说在这个城市求职就是为陪男友。如果俩人分手了呢?她说自己”不知道怎么办"。

  很多基层教育学者指出: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 对于家庭的依赖程度很高, 独立自主能力很差, 甚至有些大学生每次回家都要带两包东西, 这不是别的, 却是一学期以来积攒的脏衣服。针对这种状况, 一些基层干部建议: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 虽然现在独生子女数量增多, 但不能太过溺爱;学校也应该尽量加强学生独立方面的教育, 多多组织学生在校期间下社会实践。

篇7: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工作总结

  我县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办公室于20XX年8月成立,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 立足本职工作, 认真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研判, 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置工作。现将本办自成立以来所开展的工作作阶段性总结如下, 同时提出今后工作的一些想法。

  一、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营造良好上网氛围

  1、强化管理, 加强沟通。

  20XX年8月初, 由我办牵头组织网警、桂北人社区、融水好门户等网站、论坛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 明确要求相关网站、论坛负责人做好对涉及较敏感问题的相关言论、帖子, 认真审核把关, 同时在发生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配合我办的工作。

  2、强化文明上网意识。

  根据全国创建“文明网站”活动视讯会议精神, 按照创建“文明网站”活动总体部署, 20XX年10月为我县创建“文明网站”活动宣传、整改月。我办积极协助县文明办开展此项工作, 推动县内网站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 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到网站建设和日常管理之中, 防治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在网上泛滥, 引导县内网站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遏制网络S情、暴力、欺诈、侵权、低俗等行为, 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二、搞好网络舆情信息监控、收集和整理工作。

  根据领导的要求, 认真好履行本办的工作职责, 搞好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控工作。每天安排好值班人员, 负责对涉及本县的相关舆情进行监控, 并在每天下班前跟分管领导汇报当日舆情信息。在重大会议、重要庆典活动、重大项目建设期间, 安排专职人员做好24小时监控, 并落实舆情汇报工作制度。

  三、妥善处置好网络舆情事件。

  1、从20XX年8月份至20XX年3月, 我办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共处置涉及我县的舆情事件8起。在每一起网络舆情事件处置过程中, 我办于第一时间与领导汇报, 并根据领导指示及时组织舆情涉及的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 研判舆情的`可能走向, 制定相应的处置办法, 通过跟帖引导舆论、在主流媒体发布新闻通稿、冷处理、删帖等处置措施, 使网络舆情事件逐渐平息, 消除不良影响, 同时搞好处置后的监控汇报工作。

  2、从20XX年8月份至20XX年3月, 我办要求县内相关网站、论坛删除报道失实的相关帖子、言论36条, 同时在相关网站、论坛做好舆论的正面引导。

  3、从20XX年8月份至20XX年3月, 组织3份相关答复材料报到市委宣传部网络科并由市委宣传部网络科在地方领导留言板上答复1次。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网络的迅速发展, 为网络舆情快速传播提供了一个载体, 一台家庭联网电脑就是一个舆情传播的平台, 这给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带来诸多困难, 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置工作带来诸多压力, 因此, 我办提出如下建议, 希望领导能够采纳:

  1、加强网络舆情队伍建设。

  我县的网络舆情队伍建设起步相对较晚, 着手组建好我县的“网络水军”队伍, 使之覆盖到全县各个单位、各个部门, 是当前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侧重点之一。由各单位、各部门的网监人员每天负责监控、收集好涉及本单位、本部门的网络舆情信息, 提高舆情监控的广度和效果。

  2、建立健全要求收集、研判、处置制度。

  各单位、各部门要建立网络舆情档案, 做好本单位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研判、上报工作, 制定好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在发生网络舆情事件时, 积极配合网管办搞好舆情处置工作。

  3、多部门协调合作, 加强舆情信息的沟通与交流。

  加强部门间舆情信息的沟通与交流, 能够有效预知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及可能的走向, 提前准备好相关舆情预案, 尽量减少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

  4、加强对有关互联网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

  5、加强网评人员对“网言网语”的学习。

篇8: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工作总结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 网络舆情对检察工作的影响日益加大, 如何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 提高引导水平是检察机关面临的新课题。市检察院结合自身实际, 及时掌握社会舆情, 倾听民声、了解民意, 及时应对涉检网络舆情, 把握舆论导向, 正确迅速地处理了网络舆情所反映的问题, 进一步促进了我院检察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现实需求, 强化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是结合省院下发的《四川省检察机关舆情引导及应急处理暂行办法》, 市检察院及时成立了由检察长任组长, 分管副检察长任副组长, 宣传、信息技术、纪检监察及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涉检舆情引导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政治部综合宣传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指导全院开展涉及我院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对重大网络舆情做好跟踪、督查和协调, 深入探索网络舆情变化规律, 研究有效引导控制网络舆情的长效机制, 及时分析舆情, 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认真进行分析, 并转相关部门及时核查办理。

  二是从本院政治可靠、法律知识丰富、熟悉网络语言特点的干警中确定了23名兼职舆论监测员开展经常性的舆情监测工作。

  二、密切监测, 确保第一时间掌握舆情信息

  由舆论监测员密切关注和收集每日网络媒体有关本院的涉检涉诉信息, 特别是涉及检察业务和队伍建设方面的信息, 并负责汇总分类。评论员每天至少浏览一次各门户网站和本地互联网, 尤其是乐山新闻网、海棠社区等贴吧、BBS以及博客, 负责收集和掌握新闻媒体及网民对检察院检察工作、队伍建设等的报道和言论, 并做好监测记录, 在发现涉检网络舆情或突发事件后及时进行分析研判与信息上报, 做到情况明确、底子清楚、应对适度, 把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

  三、正确处理, 保证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效果

  舆论监测员在收集到涉检网络舆情后, 快速对各种舆情信息进行分类, 及时作出处理。一是对涉及本院的重大舆情, 迅速查找源头媒体, 分析研判舆论热点和舆情发展走向后, 迅速向网络舆情处置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并提出初步处置意见。二是对网上出现的一些不客观真实的负面网络舆情, 及时进行发贴或跟帖释明, 澄清事实真相, 掌握主动权, 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三是经核查后, 舆情信息真实的, 责令相关部门制定处理方案, 限期解决舆情反映的问题;舆情信息不真实的, 要及时设法消除影响, 避免炒作;舆情信息有故意诋毁检察机关工作的, 协调相关机关处理;舆情信息反映检察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法的, 交纪检监察部门查处;舆情对本院有益的意见建议, 作为完善制度、改进工作的依据。

  四、畅通渠道, 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诉求

  开通电子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 加大检察工作动态和成果的宣传力度。同时, 加大检务公开力度, 固定每周四为检察长接待日, 并进行社会公示公开, 定期组织“检察开放日”活动, 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到检察机关监督检查工作, 不断拓宽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的渠道, 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从源头上减少涉检网络舆情的发生。

篇9:网络舆情信息写作有什么技巧

  网络舆情信息写作技巧

  一、关于舆情信息工作的几个理论问题

  1、对舆情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从传统的社会学理论上讲, 舆情本身是民意理论中的一个概念, 它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但是, 从现代舆情理论的严格意义上讲, 舆情本身并不是对民意规律的简单概括, 而是对“民意及其作用于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规律”的一种描述。一般来说, 所谓舆情,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内, 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或简述为, 舆情是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 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上述这个关于舆情的概念比较抽象, 要想真正弄明白也非易事。对于基层舆情信息

  工作者而言, 无须刻意追求它的更深奥秘所在, 只要有所了解就行了。但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对舆情概念的理解, 必须把握这样几层涵义:一是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换句话说, 民意是形成舆情的始源, 没有民意, 就没有舆情;二是舆情所要反映的民意, 是那些对执政者决策行为能够产生影响的“民意”, 而非民意的全部;三是舆情因变事项是舆情产生的基础, 研究、分析舆情, 首先要深入研究、分析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四是舆情空间对舆情传播及其对执政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有重要作用。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 舆情定义中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 是指民众对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的看法、意见和态度。民众的这种社会政治态度说到底是对自身利益需求的一种诉求和表达, 它不仅包括民众对国家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 对社会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 同时还包括民众对社会事物的看法、意见和态度。一句话, “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民众要求执政者不断改善民情状况的一种诉求和意愿的集合。换句话说, 作为“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舆情, 就是民意的集合。

  2、对舆情信息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舆情信息是对舆情的一种描述和反映, 从理论上讲, 所谓舆情信息, 就是指在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收集、整理、分析、报送、利用和反馈的信息运动过程中, 用以客观反映舆情状态及其运动情况的资讯、消息、音信、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

  广义上的舆情信息又叫社会舆情信息, 它属于社会信息范畴, 包括了经过人们意识而产生的、能够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各种知识、消息、信号、情报、讯息的总和。狭义上的舆情信息是指反映舆情状态及其运动情况的各种载体。宣传思想战线舆情信息工作中的舆情信息, 是特指经过舆情信息工作者对收集到的舆情, 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后形成的以文本形态(也可以其他形态)存在的一种反映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文字(也可有其他方式)材料。或者说, 舆情信息是专门反映民众各种思想意识状态及其变化情况的以文字为主的书面材料。简单说, 舆情信息就是指反映舆情的文字材料。它是宣传思想战线舆情信息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舆情信息说到底是民众思想状况的一种反映方式。无机界信息、生物界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文献信息等都不属于舆情信息, 只有人们接受这些信息后产生了普遍看法和认识后, 这些“普遍看法和认识”才能称之为舆情信息。比如非典和禽流感, 其本身不是舆情而是舆情因变事项, 只有发生了非典和禽流感, 引起社会民众恐慌和不安而形成的某种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看法和意见, 才能算是舆情。我们将人们的社会政治态度、看法和意见进行收集、整理而形成的文字材料, 才是舆情信息。

  舆情信息与舆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舆情是由舆情因变事项而引发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 不管你反映不反映, 它都每时每刻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而舆情信息则是人们有组织、有目的的对舆情进行采集并经过加工而形成的, 是专门对某些特定舆情状态及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反映的一种载体形式, 它所能触及到的舆情事项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 我们说, 舆情信息与舆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舆情是客观存在的, 而舆情信息只是舆情的一种反映形式。

  这里应当特别强调的是, 在实际工作中, 人们往往区分不出哪些是工作信息, 哪些是舆情信息, 究其原因, 是因为人们对舆情信息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其实, 从内容上看, 工作信息反映的一般是“事件”本身及“事件”发生的过程, 而舆情信息所反映的是“事件”对“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比如, 我们宣传某个典型, 工作信息一般报典型的经验、做法或如何宣传这个典型;而舆情信息报的则是这个典型对人们产生了哪些启迪以及宣传这个典型人们有哪些思想反映。这就是舆情信息与工作信息最重要的区别。

  3、对舆情信息工作基本内涵的把握

  就宣传思想战线这个特定工作领域而言, 所谓舆情信息工作, 是特指在中宣部直接领导、组织、协调下的, 全国宣传思想战线的单位和部门, 在意识形态领域内, 围绕因应特定舆情因变事项产生的相关舆情, 通过收集、整理、上报舆情信息, 并对决策者相关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效应的过程中, 所进行的直接相关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简单说, 所谓舆情信息工作, 是舆情信息工作部门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舆情收集、整理, 并将形成的舆情信息文稿报送有关部门的过程及其所需要从事的相关工作。对于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概念, 我们应当把握这样几个层次的问题:

  一是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 是指舆情信息工作的启动者和实施者, 在舆情信息工作这个概念中, 是指具体负责舆情信息工作的“单位和部门”, 也即舆情信息工作者。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一般由舆情信息工作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三部分“人”组成, 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在舆情信息工作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他们的素质如何对舆情信息工作关系极大。

  二是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 是指舆情信息工作所要服务的对象, 或者叫作舆情信息工作的受益者。舆情信息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具有决策权力的决策者, 它可能是某个拥有决策权力的个人, 也可能是具备相应决策职能的集体或组织。就宣传思想战线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 其客体一般包括二个层次, 一个是同级党委或政府及其决策者;一个是上级党委或政府及其决策者。舆情信息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舆情信息工作能否顺畅, 其成果能否被服务对象所接受, 在很大程度上与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密切相关。

  三是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效应。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效应, 是指舆情信息工作的目标经过舆情信息工作实施的一切有组织的活动而得以实现的程度, 它是舆情信息工作成效的体现。它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作为舆情信息工作客体的决策者, 对作为舆情信息工作主体的舆情信息工作者的工作是否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二是舆情信息工作是否对决策者的决策行为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效应。

  舆情信息工作的上述三个构成要素, 对舆情信息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做好舆情信息工作, 必须把握好舆情信息工作的相关基本要素, 并弄清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的内在的关系, 从而进一步把握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规律。

  二、舆情信息工作的常用技巧

  说到技巧, 我们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技巧, 掌握了技巧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就舆情信息收集的技巧而言, 实际上是工作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意识培养的综合结果。在这里我们仅就如何有效地抢抓舆情点的问题, 通过实例做一些讲述。

  技巧之一:收集舆情——清楚了解舆情存在的空间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抛开舆情存在空间的理论探究, 会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 即, 舆情经常发生在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因此, 我们收集舆情, 就要到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去寻找。

  一从媒体上收集信息。媒体是舆论的汇集地, 媒体信息来源十分广泛, 包括了各地区、各领域甚至世界各国的信息。媒体信息特别是网络媒体信息, 没有过多的周转环节和层层报批的手续, 受“长官意志”的干扰相对较少, 揭露问题也比较尖锐、比较及时, 我们从中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舆情点。通过媒体收集舆情应注意三点:1、中央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引发的舆情, 要以主流媒体为准。其舆情收集除了自己对“事件”的第一反应外, 更多地要关注媒体的评论和舆论的反映;2、社会思潮及理论动态舆情, 要善于从媒体“理论版”、“言论专栏”去收集, 同时也要关注民间网站学术类论坛上的一些“言论”;3、社会热点问题及网上热点问题, 要关注各大网站上的新闻跟贴和民间网站论坛。

  二是从横向部门收集信息。舆情信息工作的横向部门很多, 除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外, 舆情信息收集最值得关注的是那些与群众利益相关性较强的权力部门, 如公、检、法, 工商、国、地税, 教育、国土、城建、环保等等。这些部门的相关政策及做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较多, 极易引起群众的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 很容易引起和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 应当成为各级舆情信息工作部门关注的焦点。对这方面舆情信息的收集, 要广泛建立纵横联系, 不断强化立体收集。要在立足本地区、本系统的基础上, 打通各种渠道, 其它系统建立直接或间接的横向联系。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逐步建立一些具有辅助功能的舆情信息联系渠道, 培养一批专、兼职舆情信息员, 从而保证横向部门信息收集渠道的畅通。

  三是从民间收集的信息。舆情信息是反映民意的载体, 从民间获取舆情是民意信息来源的最直接、最真实的渠道。从民间收集信息, 要求舆情信息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民本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要经常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 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经常性和广泛性的联系;要善于从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顺口溜”以及各种街头巷尾的议论、“小道消息”、“传言”中捕捉舆情点, 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社会性的舆情信息。从民间收集的舆情信息, 一般都涉及群众的思想反映和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 而且比较直接, 具有“原汁原味”的特点, 因此, 应当做为舆情信息收集的重要渠道。

  技巧之二:抢抓舆情——善于把握舆情发生的时间

  舆情的发生是由舆情因变事项所引起的。所谓舆情因变事项, 是指能够引起民众关注, 且会对形成民众政治态度产生影响的所有事项的集合。它既包括执政者制定和实施的各类方针政策、制度法规、工作措施, 也包括影响民众利益及主客体利益关系变化的事件、人物, 还包指工作成就和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等国家管理者的权力运行结果;同时还包括自然界、国家周边地区、甚至世界各国及宇宙间可能发生的一切能够对舆情产生刺激的事项。由于舆情因变事项一般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发生的, 而舆情是伴随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而发生的, 所以舆情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也正因为如此,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舆情发生的时间。舆情发生的时间有这样几个规律:

  一是舆情在舆情因变事项之后发生。从理论上讲, 舆情因变事项发生以后, 必然要引发相应的舆情, 这是舆情发生时间的一规律。比如, 国家出台了一项政策, 当这项政策公布以后, 民众必然对这项政策有一些理解和看法。赞同、反对、莫不关心等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 都可能发生。当民众的这些情绪反应, 上升到一种“社会政治态度”的时候, 就形成了舆情。因此,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当发现了某项舆情因变事项产生以后, 就要分析可能产生的舆情, 并在“第一时间”加以收集、整理和上报。

  二是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同时发生。在现实生活当中, 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比如, 最近国家拟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 尽管目前还在讨论中, 但己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广泛关注。个税起征点到底应订在多少收入为宜, 恐怕不同利益群体的意愿是不会相同的。这种民众意愿的不同, 正是多元民意的一种反映, 而这种民意的走向, 恰恰是我们必须关注舆情的焦点。这个例子说明, 舆情因变事项的变化会影响舆情的变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就要善于在这种变化中抢抓舆情, 并多角度收集和报送。

  三是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舆情的性质告诉我们, 舆情可以对执政者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当决策者因群众反映强烈, 而不得不对己经做出的决策进行调整时, 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会随着决策者决策行为的改变而改变, 这时舆情会同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比如, 房地产价格无限攀升问题, 早己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 其开发商的暴利和房地产市场的无序状态已成众矢之地。后来中央采取了宏观调整政策, 抑制房价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 舆情是与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的。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要善于观查舆情因变事项的动态变化, 在其变化中捕捉有价值的舆情点, 从而形成有价值的舆情信息。

  技巧之三:分析舆情——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

  分析舆情是舆情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纷杂多变的舆情不进行深入分析, 就不可能抓住舆情的本质, 也不可能写出好的舆情信息。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进行舆情分析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 具体说来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分析舆情要注意层次性。舆情是民意的反映, 对同一个事物, 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体现的民意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某一特定舆情时, 要注意层次性。比如, 某地发生了矿难, 对于矿难中的死亡矿工的家属同矿主而言, 其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肯定是不同的;当地老百姓和政府管理部门的, 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那么, 如果我们要反映舆情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次反映, 把不同群众的反映都收集起来, 形成各方意见、意愿的集合。只有这样, 才能完整地反映出因矿难引发的民意取向。

  二是分析舆情要关注利益性。舆情的本质是民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表达, 写舆情信息离开了老百姓利益的诉求和表达, 将不会写出好的舆情信息。这里所讲的“利益”是广义的概念, 它包括民众的直接物资利益, 同时也包括民众的精神利益。比如, 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 农民工对自身利益的诉求, 是对自身直接利益的诉求。而其它阶层民众之所以关注此事, 是这些民众渴望社会公平的一种非物资利益的意愿的表达。因此,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对舆情的分析要以“利益性”为切入点, 只有抓住“利益”这个核心, 才能反映舆情的本质。

  三是分析舆情要突出政治性。舆情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 说通俗一点, 是民众对执政者及其行为的一种看法和评价。分析某项舆情, 不仅要看民众意愿表达的方式、方法, 更要看民众这种意愿所包涵的内在的政治态度。比如, 春节晚会广告问题, 表面上看, 民众对春晚广告不满是因为一些人用纳税人的钱宣传自己;而深层次上, 是对国家就这个问题放任自流, 从而使民众对国家政治产生了不满。所以, 分析舆情一定要把民众的某些看法, 同国家政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要害, 才能对决策起到作用。

  技巧之四:整理舆情——合理调整舆情写作的角度

  整理、撰写舆情信息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 也是加工舆情信息“产品”的关键工序。写好舆情信息不需要华丽的词澡, 舆情信息文稿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文稿可长可短, 结构可松可紧。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舆情信息呢?实践证明, 写好舆情信息关键在于选准角度, 合理调整写作的切入点。

  一是有敏锐的舆情意识。敏锐的舆情意识, 是舆情信息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舆情意识, 是一名舆情信息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前题。舆情意识集中反映在对舆情的敏感度上, 一名合格的舆情信息员能够在小事中感悟出大道理, 可以在纷杂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矛盾;能够在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后预测出可能发生的舆情, 可以在人们街头巷尾的议论中捕捉到苗头性的问题;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处看到影响社会和谐的隐含诱因, 可以透过国内外舆论走势发现对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取向产生影响的因素。要做到这些, 就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实践证明, 调整好自身的角S是提高舆情意识的好方法。比如, 当你写一篇反映农民意愿的舆情信息时, 你要把自己角S变成农民;当你写一篇反映工人思想状况的舆情信息时, 你要把自己的角S定位成工人;如果你要向国家提出某种建议时, 你就要把自己定位到国家决策者的“参谋”的高度, 等等。只有把自己定位为同你所反映问题的利益群众相同的角S, 才能写出真正有价值的舆情信息。

  二是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写舆情信息并不难, 关键看你写的舆情是否“管用”。同一个舆情因变事项发生以后, 由于写作的角度不同, 主题切入点不同, 其“管用”的程度也不同。比如, 同样是矿难, 可能写舆情的角度是多种的。你可以分层次写各利益群众的不同反映, 也可以分析造成矿难的直接原因及对策;你可以通过民众的情绪感悟出人们对矿难频发产生的忧虑, 也可通过网民的言论看到民众对矿难背后存在腐败问题的愤怒;你可以从矿难事件本身透视出相关制度缺失给矿工及家属带来的灾难, 也可以深入分析民众的反映了解到部分人对国家政治的不满和担忧, 等等。这个例子说明同样一个舆情, 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反映。因此, 当某个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后, 你应当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从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只有多角度研究、多方面思考, 才能选准主题的切入点。

  三是在情感中寻找灵感。写好舆情信息不仅要有责任心, 更重要的是要有灵感。灵感从哪儿来?从“爱、恨、忧、思、盼”的情感中来。“爱”, 就是你自己爱什么。你爱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好的东西。比如, 国家出台助学贷款政策, 你认为是好政策, 那么就会写出“积极评价”的舆情信息;“恨”, 就是你自己恨什么。你恨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坏的东西。比如, 野蛮拆迁问题, 你认为不好, 那么就会写出“强烈反响”的舆情信息;“忧”, 就是你自己忧虑什么。比如, 腐败问题, 你感到腐败严重己影响党的生死存亡, 对此深感忧虑, 那么就会写出“表示担忧”的舆情信息;“思”, 就是你经常思考什么。比如, 医改不成功问题, 你经过思考有了解决医改的想法, 那么就会写出“几点建议”的舆情信息;“盼”, 就是你自己盼望什么。比如, 党的xx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 你很希望会议能解决一些你关心的问题, 那么就会写出“干部群众对五中全会有几盼”的舆情信息。总之, 在情感中找灵感, 是尽快使自己进入舆情角S的好方法。

  技巧之五:报送舆情——正确选择舆情报送的对象

  舆情信息报送对象的选择, 是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舆情信息工作的任务是为决策服务、为领导服务。就一个地区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 其服务的对象有二个:一个是为上级党委和政府服务;一个是为同级党委和政府服务。比如, 某市委宣传部的舆情信息工作部门, 它的服务对象一方面是省和中央, 另一方面就是本市市委和政府。对上服务和同级服务同样重要, 决不可人为偏颇。就舆情信息工作而言, 做好两个服务, 主要是要选择好舆情信息报送对象问题。

  一是要研究舆情区域性特征。舆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以一定的舆情空间和区域为载体的, 因而舆情效应的直接影响力将随其空间、区域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因此, 根据舆情的影响范围, 我们可以把舆情分为“区域性舆情”和“全局性舆情”两大类。一是区域性舆情。是指发生在特定地区(如某市、县、乡等), 而且只对舆情发生地局部有直接影响的舆情。产生“区域性舆情”的舆情因变事项一般具有“地方性”。比如, 某市政府出台了某项政策, 当地民众对该项政策的思想反映, 显然只对当地政府的决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而对其他地区不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说, “区域性舆情”研究的作用是为区域内决策者决策服务的。二是全局性舆情。是指发生在特定地区, 但对全国而言具有普遍意义, 而且对国家最高决策层有直接影响的舆情。“全局性舆情”也可称之为“全国性舆情”。它的主要特点是, 舆情效应的影响范围较大, 而且影响面也较广。产生“全局性舆情”的必要条件, 是激活全国性民意的, 在全国民众的思想意识中存在趋同性的舆情因变事项。“区域性舆情”与“全国性舆情”是相对而言的, 而且会因某些因素的变比而相互转化。比如, “孙志刚事件”和“刘涌案事件”, 尽管两个事件分别发生在广东和辽宁, 但因为其在全国民众心目中产生了广泛的共鸣, 所以, 由这两个事件而引发的舆情就从区域性扩展到了全局性, 因而也就自然地演变成了“全局性舆情”。就一般而言, 上报上级的舆情应以全国性舆情为主;报送同级党委的舆情应以区域性舆情为主。

  二是要把握舆情报送的范围。在报送同一级党委的舆情信息时, 有时还要考虑报送范围问题。比如, 我省的《专报》、《要报》、《摘报》、《清样》等不同舆情刊物, 报送的部门、领导也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对市、县(区)的同级服务上表现的更为重要。一般情况下, 就一个市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 什么样的舆情报市委书记和市长, 什么样的舆情报常委和副市长, 什么样的舆情报人大、政协, 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因此, 合理确定舆情信息报送范围, 对于充分发挥舆情信息的功能, 提高舆情信息的影响力, 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好务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做好舆情信息工作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是要注重舆情报送的程序。舆情信息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保密性很强的工作, 因此, 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来进行。一般而言, 舆情信息的报送要经过相关领导的审核和签发。但实际工作中, 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就是领导工作忙、会议多, 经常不在家, 而舆情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又很强, 有时等领导审完后, 其实效性就没了。这的确是一个矛盾, 怎么办?经验告诉我们,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放权问题;二是稳妥原则。对上报上级的舆情只要不涉及本地区负面的东西, 应放权给具体从事舆情信息工作的同志, 授权他们自我把握及时上报;对报送同级党委和政府的舆情信息, 一般为稳妥起见, 应由主管舆情信息工作的领导把关为宜。如果分管领导不在, 可让其他领导或常委部长亲自过目。总之, 舆情信息报送是件严肃的事情, 各地情况不同, 也不可能套用一个模式。但不管怎样, 程序要服从结果, 只要对舆情信息工作有利, 采用什么样的程并不重要。

  充分做好舆情工作, 才能更好帮助相关领导体察民情、了解民生、倾听民意。

篇10: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座谈会汇报材料

  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座谈会汇报材料

  近年来, 区委、政府高度重视网络舆情信息工作, 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网络宣传, 强化网络管理,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意见》, 区委宣传部于成立了网络科和网管中心, 具体负责全区网络舆情信息和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目前, 区委宣传部从事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人员编制共3人。全区各涉网管理部门也都明确了责任分工, 落实各自职能, 承担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任务。

  一、区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

  区人口密度大, 网民基数高, 呈现出网龄年轻化, 思维活跃化的现状。这些网民既关心家乡建设, 关注党委政府的民心工程, 又对一些热点舆情表现出既监督, 又使其传播的新态势。针对这一现状, 我们依托网这个网上宣传阵地, 加强正面引导, 把握舆论导向让正面舆论起主导作用。同时通过网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以疏通社情民意。总体看, 目前网上舆论态势正在呈现积极变化, 正面舆论越来越成为网上的主流。在正面舆论的引导下, 网上公共舆论逐渐理性, 支持党和政府的声音越来越强。区委、区政府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都通过网及时发布, 出现负面舆情, 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主动权。

  在开展网上正面宣传的同时, 我们也不断探索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通过不断的探索, 区网上舆论监管和引导工作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健全了舆情收集机制, 每天都有专人负责舆情监控, 做到热点舆情提早掌握, 提早主动, 事情处理后要出《舆情摘报》, 给我区一些部门敲警钟, 让他们绷紧弦, 时刻不能麻痹大意, 轻视网络舆情;二是完善联动工作机制, 加强部门协作联动, 建立了舆情监看联络员队伍, 这些联络员每天上网, 及时掌握本单位网络舆情, 一有问题, 马上汇报, 我们也能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三是强化安全保障机制, 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有效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四是建立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在全区相关部门和主要区直单位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网评员队伍。针对热点、敏感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 根据事态及时运用网络语言, 开展网上舆论引导。这些工作机制的建立, 使区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初步形成了配合有力、联动有序、处置有方的工作格局。

  虽说区的这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面对快速发展的网络形式和日益变化的`舆情传播渠道还不适应, 与中央提出的把“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建设成为传播社会先进文化的新途径, 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 人民健康精神文化的新空间, 对外宣传的新渠道”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认识和形势发展有差距。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 没有把这项工作真正提升到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思维、行为方式, 缺乏对网络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缺乏对网络舆情信息特点和规律的掌握, 不善于借助网络了解社情民意。

  二是处置网上舆情能力还未达到强势影响。尽管以网、政府网站为主的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初具规模, 但总体上说, 数量少、影响力弱, 从网络媒体看, 宣传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舆论引导的力量看, 总体素质不高, 力量薄弱, 对网络评论的特点把握不够。舆论引导的主动性不够, 战斗力不强, 在论坛的引导存在着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 影响了网上舆论引导的效果。

  三是网络管理还没有形成联动作战和快速处置的机制。在应对网上热点敏感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 党委宣传、外宣部门和事发地或当事部门的联动作战和快速处置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 普遍存在着提供情况滞后, 配合联动迟缓的问题。当事部门要求网上删除、封堵的多, ()主动组织参与正面引导的少, 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 抢夺舆论话语权、主动权的意识更是缺乏, 致使网上不少热点的舆论引导工作延误最佳时机, 形成网上评论热潮, 给工作造成被动。

篇11: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座谈会汇报材料

  一是上级舆情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县区舆情信息工作的监管指导。让县区舆情信息工作单位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当前最新的舆情动向, 得到市部对县区网络舆情工作开展的指导意见, 上传下达, 查漏补缺。

  二是上下联动, 实现平台共享。县区网上舆情监控平台还很不完善, 技术力量也不到位, 如果能得到上级舆情监管部门的技术支持, 对我们的工作将会是很大的改善。

  三是县区舆情工作底子薄, 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希望市里经常组织业务培训, 让县区舆情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学习和掌握市里边的先进工作做法, 提升政治觉悟, 精神状态和业务水平。

篇12:舆情信息工作汇报

  XX单位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紧密结合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 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以网络建设为基础,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以舆情信息质量为重点, 收集报送有代表性、典型性、倾向性、苗头性的舆情信息, 加强对舆情走势的深入分析, 提出有效得力的对策建议, 对涉及本单位工作内容及时进行跟帖回复, 围绕重点、跟踪势点、把握难点, 为领导服务, 为决策服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一、建立了舆情信息工作网络。

  成立了本单位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XX同志担任, 副组长由XX同志担任, 成员为各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 负责单位舆情信息工作的统筹管理及编发《XXX舆情信息专报》。

  二、及时上报舆情信息。

  各舆情信息员负责收集舆情信息, 一旦在网络上发现反映本单位相关问题的信息, 将其拷贝后注明报送单位、时间、报送承办人、审核人, 发送到本单位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每一周上报一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各单位报送的舆情信息, 定期进行筛选, 编辑《XXX舆情信息专报》, 并送单位领导批阅。对单位领导批阅后的舆情信息, 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领导批示内容进行处理, 分送各相关部门阅

  办, 对相关部门处理舆情的情况组织文字回应, 送相关领导审批后在网络上予以回复。

  三、建立了健全的网络发言人工作制度。

  本单位的网络发言人即为单位的新闻发言人。各舆情信息员发现涉及本单位工作的论坛贴文后及时上报, 网络发言人对涉及本单位工作或上级舆情信息部门布置的重大网上舆情撰写引导主帖, 进行跟评, 并转帖正面报道或贴文, 同时参与网上日常讨论及策划重大网络宣传活动。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1、进一步建立完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

  由于网络传播主体泛化分散的特殊性, 同时网上信息能够得到广大网民的重视并予以接纳,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网络舆论予以正确的引导。我单位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构, 明确网络舆情专职工作人员, 实行分级负责制;网络舆情工作实绩纳入年终考核。单位各部门明确工作重点和任务, 特别是要针对网络舆情反应强烈、内容集中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并细化工作目标, 做到责任到人, 确保网络舆情落到实处。

  2、严格规范网络舆情回帖的工作内容

  及时对网民反映的相关问题及时回应, 加强对回复内容的审查, 确保相关回复内容既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又符合相关文件的要求, 同时杜绝在回复内容中出现错字、别字以

  及语意不通等问题。要增强回复内容的针对性, 确保回复内容既一语中的, 又切实可行, 坚决杜绝用应付式、程序化语言回帖或含糊其辞的现象。

  3、进一步强化横向沟通。

  网络舆情工作采取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方法进行, 单位各部门在认真梳理与本部门有关的网民提问之外, 要加强与单位系统内的相关单位、部门沟通, 特别是网民提问涉及交叉管理的内容时, 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 即网络舆情涉及单位作为牵头单位, 确保在相关单位、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牵头落实办复责任, 完成网络办复工作。

  以上就是“网络舆情信息简报(精选12篇)”的论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