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全文3篇

2023-01-30| 编辑: 佚名| 查看: 4780 |原作者: 梁子文|来自: 衙媒网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全文3篇?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全文3篇”的详细内容:【--个人述职报告】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 ...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全文3篇?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全文3篇”的详细内容:

【--个人述职报告】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 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 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 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全文的文章3篇 ,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第1篇: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全文

  坚持以人为本,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立我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民政工作是以人民群众为直接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的, 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根本目的,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在民政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体现在四个“做到”。

  一、坚持以人为本, 做到民政为民。民政是国政、德政、仁政, 是人民政府为民之政。“以民为本, 为民解困”是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 我们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民政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时, 一定要思民之所想, 忧民之所愁, 念民之所难, 为民之所需。体察民情, 善解民意, 善待百姓, 厚待群众。时刻把困难群众、优抚对象、弱势群体放在心上, 做好每一项工作, 解决各种问题, 真正做到“为民解困”。

  二、坚持以人为本, 做到服务大局。民政工作所体现的全面性、开放性, 需要我们主动服务和置身于我党政工作大局之中, 突出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要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发展经济的重点问题, 人民群众要求解决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来开展民政工作, 自觉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为此, 就要进一步破除民政对象特定性, 树立面向全体公众的大服务观念, 破除独家包办的狭隘性, 树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协作观念, 破除单纯“等、靠、要”的依赖性, 树立自强自立的大发展观念, 从而为民政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持。通过思维观念的大提升, 更好地为中心任务和大局服务, 发挥民政职能作用, 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 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坚持以人为本, 做到改革创新。民政事业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 注重创新。在工作布局上实现全覆盖, 做到城乡并举互动?在工作对象上保障和服务特定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时, 面向社会公众, 搞好公共服务?鸦在工作管理上由“办”民政向“管”民政转变?鸦在工作方式上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在资金投入上由单纯的“等、靠、要”向多元化方面转变, 建立民政事业经费与经济发展同步增加的自然增长机制, 广辟社会融资渠道, 开创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四、坚持以人为本, 做到求真务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作风,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实是求是, 不要虚假的繁荣, 不要虚假的政绩, 一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赞成不赞成、群众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的标准, 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 多干群众受益的事, 多干打基础的事, 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在民政系统形成一种“实干者光荣, 空谈者可耻”的氛围。做到经常深入基层, 贴近群众, 把人民交给我们的事情做好, 切实抓好城乡低保、救灾救济、社区建设、优抚安置、民问组织管理、区划地名管理、社会救助管理、婚姻登记管理、收养管理等民生工作, 以实际行动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

第2篇: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全文

  会议明确了20__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 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 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 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 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 其实, 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 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 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 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 并没有优劣之分, 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 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 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 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 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 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 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 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 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 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着力依靠创新驱动, 优化要素配置, 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 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 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 过去的30多年, 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 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 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 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 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 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 扩大有效供给, 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 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 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 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 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 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 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 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 笔者认为, 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 实质上是相互关联, 相互牵掣, 有着内在联系, 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 既有结构性原因, 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 比如, “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 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 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 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 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 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 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 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 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 另一方面, 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 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 等等。因此, 解决“五减”, 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 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五增”, 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 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 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 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 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 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 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 在未来的5年, 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 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 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 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 但正如所指出的, 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我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 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十二五”成就辉煌, 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 “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S、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 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第3篇: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 我代表国务院, 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 请予审议, 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我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同志为核心的我党中央团结带领全我党全国各族人民, 隆重庆祝中国共产我党成立一百周年, 胜利召开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我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一年来,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 全国上下共同努力,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 “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 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 增长10.7%。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 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 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5%。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粮食产量1.37万亿斤, 创历史新高。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 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 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有效实施, 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1.4%, 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9.1%。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 惠及近千万家庭。

  ——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 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 及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 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维护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回顾过去一年, 成绩得来殊为不易。我国经济尚处在突发疫情等严重冲击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 国内外形势又出现很多新变化,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我们深入贯彻以***同志为核心的我党中央决策部署, 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 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针对性, 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宏观政策适应跨周期调节需要, 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支持力度, 同时考虑为今年应对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 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范围。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两次全面降准, 推动降低贷款利率。有序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 稳妥处置重大金融风险事件。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 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 着力解决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从全年看,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符合预期, 财政赤字率和宏观杠杆率下降, 经济增速继续位居世界前列。

  二是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 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上亿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就业创业, 宏观政策延续疫情发生以来行之有效的支持路径和做法。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 还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税费。实践表明, 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 实际上也是“放水养鱼”、涵养税源, 2013年以来新增的涉税市场主体去年纳税达到4.76万亿元。加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港口等运输保障。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信贷投放, 继续执行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 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7.3%,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超过40%, 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继续压减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 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推广一批地方改革经验, 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加强和创新监管, 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维护公平竞争。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和广州期货交易所。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 成功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及首届消博会等重大展会。新增4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推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新举措。

  四是强化创新引领,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 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 提高间接费用比例, 扩大科研自主权。延续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 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五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不断优化经济布局。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出台新的支持举措, 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农业生产, 保障农资供应, 对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200亿元补贴。推动乡村振兴, 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六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七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 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 3700多万学生受益。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额度增加4000元, 惠及500多万在校生。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优抚标准。将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围, 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把更多常见病、慢性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60%。严格药品疫苗监管。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加强养老服务。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我国体育健儿在东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勇创佳绩。经过精心筹备, 我们成功举办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 也一定能办好刚刚开幕的冬残奥会。

  八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0件, 制定修订行政法规15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继续开展国务院大督查, 深入实施“互联网+督查”。创新城乡基层治理。扎实做好信访工作, 化解信访积案。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集中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去年一些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等灾害, 各方面积极开展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 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贯彻落实我党中央全面从严治我党战略部署。开展我党史学习教育。加强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持之以恒纠治“四风”, 进一步为基层减负。

  中国特S大国外交全面推进。*****等我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视频方式出席联合国大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亚欧首脑会议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多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推进国际抗疫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 是以***同志为核心的我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 是***新时代中国特S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 是全我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 向全国各族人民, 向各民主我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 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 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 表示诚挚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全球疫情仍在持续, 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 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局部疫情时有发生。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 稳出口难度增大, 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 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 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 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 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较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政府工作存在不足,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突出, 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现象屡有发生, 有的在政策执行中采取“一刀切”、运动式做法。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 有的漠视严重侵害群众权益问题、工作严重失职失责。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依然多发。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 直面问题挑战, 全力以赴做好工作, 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今年将召开中国共产我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是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 要在以***同志为核心的我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以***新时代中国特S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我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 弘扬伟大建我党精神,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 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持续改善民生, 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迎接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 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 必须爬坡过坎。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 特别是亿万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 我们还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新的下行压力, 必将行稳致远。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 并留有适当弹性, 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 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 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 体现了主动作为, 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 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 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 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 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各方面要围绕贯彻这些重大政策和要求, 细化实化具体举措, 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 增强有效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 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 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 加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 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 加快新型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发, 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更好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 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 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 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 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不搞粗放型发展。坚持实事求是,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着力办好自己的事, 尊重发展规律、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 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 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善于运用改革创新办法, 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依靠共同奋斗,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2023年政府工作任务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要按照以***同志为核心的我党中央部署要求,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 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 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 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 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 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 可用财力明显增加。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 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 促进消费、扩大需求。今年安排中央本级支出增长3.9%, 其中中央部门支出继续负增长。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 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 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 务必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

  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 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强化绩效导向, 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 合理扩大使用范围, 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 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 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 完善相关支持政策, 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 更好节用裕民。大力优化支出结构, 保障重点支出, 严控一般性支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各级政府必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要带头。加强收支管理, 严禁铺张浪费, 不得违规新建楼堂馆所, 不得搞形象工程, 对违反财经纪律、肆意挥霍公款的要严查重处, 一定要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扩大新增贷款规模, 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 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 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 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 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要强化优化, 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坚决清理取消。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 继续做好能源、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 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 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 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 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打击哄抬物价等行为。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 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 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和行业保障基金的作用, 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 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 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 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 减税与退税并举。一方面, 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 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 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各地也要结合实际, 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有力措施, 使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 以稳定市场预期。另一方面, 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就业消费投资, 大力改进因增值税税制设计类似于先缴后退的留抵退税制度, 今年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 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 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重点支持制造业, 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 以有力提振市场信心。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 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 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 补助资金直达市县, 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加强资金调度, 确保退税减税这项关键性举措落实到位, 为企业雪中送炭, 助企业焕发生机。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 优化监管考核, 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 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 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推进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 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 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 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 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 支持地方对特殊困难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 减轻中小商户负担。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要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 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 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要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 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使用, 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清欠。餐饮、住宿、零售、文化、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 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 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

  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 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 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 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 促进农民工就业, 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加强灵活就业服务, 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 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 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 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增强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 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 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 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继续扩大市场准入。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数字政府建设, 推动政务数据共享, 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事项, 扩大“跨省通办”范围, 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 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 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 推出优化不动产登记、车辆检测等便民举措。强化政府监管责任, 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 防止监管缺位。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 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 提高监管效能。抓紧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 创新监管方法, 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 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 制定涉企政策要多听市场主体意见, 尊重市场规律, 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

  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透明度。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依法打击偷税骗税。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 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以上是本网站小编为您介绍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全文3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