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论文范文

2024-02-08| 编辑: 佚名| 查看: 109 |原作者: 杨四明|来自: 衙媒网

企业论文范文?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企业论文范文”的详细内容:企业论文篇1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自身价值理念,是企业价值观的集合体,体现了企业上下的共同价值取向,因此对于员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网络 ...

  企业论文范文?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企业论文范文”的详细内容:

企业论文篇1

   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自身价值理念, 是企业价值观的集合体, 体现了企业上下的共同价值取向, 因此对于员工, 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网络时代通过多元性的媒介宣传企业、实践企业文化内容,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企业上下共同的价值观念, 进而引导员工的言行, 达到统一思想、指引方向的目的, 并通过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实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相对于以管理制度、绩效考核等内容为主要形式的企业管理方法, 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更为隐性, 其既不可能实现药到病除的目标, 也不可能单一的进行单兵作战。由于自身的特点, 其更趋向于长期性、联动性。但无论何种形式的作用, 其对于企业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企业文化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管理氛围

   新时期企业文化将以人为本作为其突出的特点, 将更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 这种转变使企业管理氛围更为人性化, 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使传统的命令式管理逐步向自律式的模式转变, 有利于和谐企业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完善管理标准、绩效考核办法等形式来实现组织管理模式的人性化转变, 从而构建了企业内部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创造了良好氛围。特别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性作用, 来统一和规范员工的言行标准, 使其能够自觉的遵照企业目标来约束自我的言行, 实现了企业管理的人性化。

   2.企业文化更有利于树立统一的管理目标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手段的一种, 始终要为企业管理目标服务。从企业文化的本质而言, 其正是企业管理目标的集合。一个优秀的企业, 其文化正是反映了企业管理的方向和标准。他用更为简洁、易懂的语言来时刻向企业员工宣告企业的管理目标, 从而能够从思想上更为有效的告知、鞭策、激励员工。同时, 卓越的企业文化是卓越的企业家的人格化。企业领导本身就是在用自身的影响力、感召力, 引导和推动下级去完成企业的目标。而这种影响力正是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另一方面, 每个企业员工的身份背景不同、人生经历不同, 因此其价值观千差万别, 而企业只有最大限度地聚拢员工思想, 统一员工的价值观才能更好为企业服务。企业文化正是企业价值观的缩影, 通过构建、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更为高效的建立员工对于企业价值观的认同, 将自身看做是企业协作体内的组成分子, 从而为企业的整体运转服务。

   3.企业文化更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员工行为

   一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观的体现, 能够更好的凝聚人心, 统一思想。进而将企业的管理理念转化为员工的自律行为,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配合, 从而实现行为的整齐划一。二是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一方面从道德角度, 来约束企业员工行为。另一方面, 则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本质上的统一性, 要求员工应当遵照和执行, 提高管理的效益。三是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能够营造出团结互助、携手共赢的环境, 激励员工不断学习、创新, 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并通过奖励、宣传等手段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的氛围, 实现引导规范员工行为的目标。

   三、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

   从以上的论述中, 不难看出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管理质量,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但在实践中也发现在如何实现企业文化向企业管理质量提升的过程中, 有效便捷的举措并不多, 企业文化更多的停留在纸上、墙上、网页上, 真正进入员工内心的并不多。由此可见, 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结合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

   1.注重企业领导的示范

   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领导者的示范作用则更是推进这一进程的重要力量。一是言行示范。作为企业形象代表的领导者, 必须要用自身的言行来遵循企业管理的各项要求, 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传递给员工企业文化的实际内涵, 从而树立良好的榜样。二是注重构建。关注企业文化构建的具体举措, 重视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 在建章立制方面给予关注, 指导管理者学会如何使用企业文化来促进管理质量的提高。三是加强弘扬。将企业文化与企业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动作实际结合起来, 用具体的制度来弘扬企业文化精髓, 鼓舞企业员工精神。

   2.注重管理制度的配合

   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将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用文化的软影响和促进管理目标的达成。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企业要始终将人本主义作为管理的中心和出发点, 从选人、用人、培养人等多个角度出发, 管理措施用以往简单的以管理为主变为启发员工自我管理为主的形式, 增强管理的人性化。二是规范内部职能体系。如借助企业文化的力量,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聘请人员时进行价值观考察, 职位划分, 岗位职责的设定等等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度进行规范。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目标也可以根据企业文化的人文思想进行鼓励和促进, 实现企业内部员工工作职责和工作执行力的全面促进。

   3.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 要让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与员工共同建设企业的文化, 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 加强对员工的人才培养。员工是企业的发展动力, 好的企业都将人才培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提升员工的技能不仅有利于为企业获得更多利益, 也有利于员工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有利于培养员工的荣誉感和对企业忠诚度。通过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促进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实现管理目标的实现。

   4.加强新媒体的运用

   在新经济环境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数字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已经成为日常主流的现代生活方式, 企业的文化建设也需要新媒体的丰富和滋养。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企业应充分利用包括企业门户网站、企业微博、企业微信以及企业QQ群等新媒体形式, 加强企业品牌和形象宣传以及企业文化价值观、管理理念等的传播, 架起企业与员工与外界企业文化宣导的桥梁, 从而更好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管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业论文篇2

   “企业文化”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先从文化和企业的定义谈起。

   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如, 南齐王融《曲水诗序》称:“设神理以景俗, 敷文化以柔远。”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它是一种历史现象, 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 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 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又作用于社会政治与经济。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 我国有时称企业精神, 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S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 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 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其内容大体分为:①劳动文化(主体是劳动者);②生产文化(主体是管理人员);③经营文化(主体是决策层)。它是企业领导倡导、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 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 日积月累地逐步形成。企业文化一旦形成, 就会反过来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既使领导人更换, 也会代代相传。如大庆油田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

   如何正确认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溶于企业管理之中, 具有目标的一致性。人们对于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认识的深化, 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又是以经济力量的竞争、抗衡、较量的变化为背景。然而, 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从唯理性定义向非理性定义发展的产物。所以说, 对“企业文化”定义的表述就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也各式各样。有人认为, 企业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 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 它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传输给雇员。有人认为, 所谓企业文化包含为数不多的几个基本原则, 它代表着公司存在的意识。而普遍的看法认为, 企业文化是一个信念、价值观、理想、最高目标、行为准则、传统、风气等内容的复合体, 是一种精神力量, 用于调动、激发目标对象作出贡献。

   在我国, 许多学者的认识也有很大差异。一种看法认为, 企业文化是个复合概念, 由“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两个部分组成。“外显”指的是文化设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文娱活动等;“内隐”是总目标的倡导, 要求遵循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 或指这些内容融汇而成的风貌或企业精神。第二种看法认为, 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 是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精神风格;第三种看法认为, 企业文化属于“经济文化”, 反映的是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价值观、目的、行为准则和习惯。企业文化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性概念, 更多的是体现它的“社会性”, 不仅包括传统观念和积淀, 也包括现代概念的冲击影响。当然, 也有人从“广义”与“狭义”两种形式来分别定义, 认为企业文化由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行为文化三部分组成, 这和把企业文化分为“硬件”和“软件”或“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区分法没有太大的差别。可见, “企业文化”概念具有很大的弹性, 其内涵与外延有时可以非常广泛, 大到无所不包, 有时又可以十分具体, 细致到某个事物。

   上述“企业文化”的概念几乎都是从表象特征性出发来定义, 回答的是“这是什么?”而运用主义者却认为, 这还不够, 必须回答“它做什么用?”和“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两个课题, 笔者完全支持这一立场。因为任何理论只有回到社会实践中去, 才有实际指导意义, 才得以检验是否具有科学性。从这个角度出发, 我们把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描述如下: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观念的产物, 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 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 规范员工行为, 凝聚员工力量, 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在理性上的认知是件普通的平常事。但对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要有刻骨铭心的认识, 倒是非经历实践和品味它的历史总结不可。“文化”在战争中具有摧枯拉朽之功能。《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 兵少粮食局尽, 汉军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楚歌, 项王乃大惊日:‘汉军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他中了刘邦的谋士之计。, 多声鹤泪兵败如山倒, 抗战时期, 日寇以强大的攻势掠我中华, 一曲“《义勇军进行曲》激发了数以万计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小米加步枪终于击败武装到牙齿的顽敌。作为民族文化的雷锋精神培育了新中国几代新人。作为创业文化的铁人王进喜, 应当是新中国艰苦创业的典范和化身。作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中的重要体现形式, 中国和外国, 近代或将来, 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非凡作用。如哈佛大学、斯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一批经营管理咨询公司等研究机构都对此进行了专项研究, 特别是针对经营业绩持续增长的日本公司和面临激烈竞争的美国公司, 以及一些困难重重的公司, 分成三种类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和企业经营业绩产生巨大的作用, 特别是当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更是如此, 这种文化的影响甚至大于企业管理研究和经营策略研究的文献中经常出现的那些作用因素——经营策略、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体制、企业财务分析手段以及企业管理领导艺术等。美国、日本企业界的最优秀的总经理们总是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营造、维护自己的优秀企业文化。他们从企业文化的实践中捞到不少好处, 对企业文化情有独钟。如日立公司奉行的哲学“和, 诚, 开拓”精神。“和”即强调全体员工以和为贵, 心心相印, 主张开展非正式讨论在内部形成风气, 公司一年内收到建议421万条;“诚”则批对用户的态度, 以诚相待、诚实信用;“开拓”则要求勇于创新, 争取更大成果的一种旺盛的斗志, 以“向新领域挑战, 百折不挠”的精神调动员工的感情。美国的惠普公司则以“自己就是企业”作为精神支柱。传颂甚广的有一则故事:参观者看到该企业员工江满头大汗, 而把电风扇直吹机器, 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员工回答很干脆:“要保持公司机器的洁。”这种爱护设备, 保证工作而不顾自己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 优秀企业必定有自己的优秀文化, 它们与普通企业公一线之隔。普通企业的文化处于一般或低水平状态, 员工们编造借口、推委责任、鱼目混珠而不知所措。优秀企业的员工实事求是, 有主人翁意识, 积极投入工作实践, 勇于解决问题。他们的领导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和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服务, 又让员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世界知名有优秀企业家都不约而同地有这种体会。英国福特汽车总裁认为, 没有任何一种企业可以归结于某一个人, 企业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就是群体, 健全而稳固的组织结构要比实施的经营法则重要的多。英国原子能管理局局长约翰.鲍尔认为, 只有幕僚和职工之间能够心心相印精成和作, 企业才能发挥高效益。企业的生产与绩效完全系于全体作业人员, 秉头着忠诚做事和只着眼于薪金口袋的心态实在有着天壤之别。团队精神在实现企业管理中已占据重要位置, 这也是企业文化必不可缺的主要内容。真正的团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一是必须能够创造出共同的“产品”, 有共同的目标;二是全体成员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三是团队成员之间建立或形成互相认可、互相负责、共同遵守的契约。

   四、中国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 指的是“人文化成”和“以事教化”, 似乎是以“文”为形式, 以“教”为手段, 达到“化”的目的。这与今天西方语言的“文化”一词所指的培养、教育、改变、发展的意思大致相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性十分明确, 那就是文治教化。

   纵观企业文化, 概括起来说, 除一般文化所共同的特点外, 还有其个性:

   1.区间性。

   文化活跃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针对的是文化的创造者和被实施者, 文化的使用范围指的是该种文化的“区间性”。例如, 西夏文化, 以历史时空为界定;民族文化以种族不同为界定;企业文化, 则有自己的专指性, 即那种产生于企业, 与企业相互依存, 虽然与社会有广泛联系但仅能生存和使用于企业这个活动区间的文化。企业文化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离不开企业这个主体。反之, 在企业之外的文化, 它可以与企业生存发展有密切联系, 甚至对企业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但它不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

   2.依附性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以人为本, 认为“人者, 五行之秀气也”(《小戴礼记.礼运》), 有“人为万物之灵”(《苟子.解蔽》)的记载, 说的是尊重人性, 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西方古典学派的人本管理理论相比更为深刻, 有独到之处。企业文化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具有共通性。企业成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互间交往, 并且无论从事哪些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均可获得一定的成就。在人际关系中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相联系, 不断发生矛盾和碰撞, 又不断地得到调和、妥协, 达到统一。企业文化就是这样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活动, 不断进化集聚而成。由此可见, 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 依附于企业, 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离开人去谈企业文化, 就是无源之水。

   3.目的性

   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紧紧围绕企业自身为其终极目标服务。惟此, 别无其他选择。这是因为, 其一, 企业文化与该企业生存发展同生死、共存亡;其二, 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实践的主体是该企业的员工, 其中决策者的主导性意见占有很高的地位, 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盈利性程度息息相关, 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在企业无立椎之地, 纵使外来文化的干扰影响, 也没有太多的市场。当然, 当具体的某个企业目的与社会发展目标相悖时, 企业的目的性必须作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例如, 企业文化必须适应环境文化, 企业分配制度要适应于现行国家推行的分配体制的总格局等。

   3.社会性。

   企业植根于社会, 属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细胞。细胞依附肌体而生存。企业文化属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联, 它们之间相互产生影响。企业文化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但在社会大文化背景下, 处于绝对的从属地位, 重脱离社会文化的企业文化没有生存的可能, 与社会文化背道而驰的企业文化必然遭到取缔。

   5.普遍性与差异性。

   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企业作为法人, 就具有拟人性, 不仅表现在承担民事权利义务与责任这个主要方面, 还表现在自己的经营思想、经营理念、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经营目标等。企业文化的这些内容对于企业都具有运用的普遍性, 但对具体的企业之间来说, 企业文化具有差异, 甚至千差万别。差别在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凝聚企业的全力;差别在于针对各自存在的不同的薄弱五一节;差别在于企业都有处于不同行业、生产不同产品、不同服务对象、经济效益处于不同阶段等。

   6.可塑性。

   企业文化既是长期传统的遗存产物, 又是现代文明影响的产物。它不是企业纯自然产生的, 而是继承上的扬弃, 是在一定基础上的不断挖掘、改进、整理和概括。企业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 特别是在社会运行机制没有发生重大变革和企业自身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 总是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但从总体来看, 企业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在生产关系调整变化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在企业改革、兼并、重组过程中,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优化组合, 其企业文化虽然有所差异, 但完全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摩合, 达到相互融洽或者兼容并蓄, 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五、企业文化的组织实践

   企业文化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复杂工程, 不是一时的经验总结或靠几个文字人员编写出来的, 而是企业经过长期的实践提炼而成。从我国目前企业的现实出发, 要想使企业文化产生更大更好的效益, 在企业文化的组织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建设应与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相适应, 不能脱离实际乱提口号。

   企业生存于社会大环境之中,承接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任何企业经营理念、发展目标、保障体系都不能超越大环境而独立生存。企业文化只能在独立给定的表演舞台中显示自己的才华。非此, 绝无企业文化生存的土壤。

   2.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群众性, 吸引广大员工参与, 决不是少数人的事。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与导致的统一行为, 因此它的成果必须是全体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它来自员工群体, 普遍受这个群体的欢迎和接纳, 即常说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只有得人心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3.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 处理好国家、企业、员工的利益关系, 任何唯精神或物质刺激的倾向都有缺陷。

   企业与企业员工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在于说理工式的正确引导, 决不是简单说教而能奏效。员工思想水平、价值观念随着个人文化素质、经历阅历、社会影响的不同, 存在明显的层次差导性。因此, 不同层次的价值观在企业内客观存在。有的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没有国家的富强就没有企业的生存, 离开企业发展, 员工收益就是一句空话。但有的员工则急功近利, 利自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较为深厚。当前, 我国以近劳分配为主体的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但均贫富、吃大锅饭的思想与习俗仍困扰着企业, 企业文化必须用周边典型的案例来引导员工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亡的观念。

   4.企业文化必须倡导团队精神, 凝聚合力, 共同为总目标服务。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 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 以协调个人的活动, 并推行生产的总体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家是自己指挥自己的手, 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367页)。企业文化具有为企业总目标服务的特性。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来构成, 因而企业文化必须为优良的管理提供舆论支持, 形成良好氛围, 使各项管理得以顺利实施。更主要的是协同企业组织系统内的各子系统以至员工每个人、每个岗位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5.企业文化的实施, 方法上要采取树立榜样、典型引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优秀企业文化一般都较注意发现和推崇身边的典型、树立榜样。这是因为, 这样做可以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 使企业文化人格化、模特化, 使员工能看得见, 学有榜样, 比得上, 效仿有型;另一个关健在于, 所确立的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 如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信守的诺言、制定的制度, 领导者必须带头严格遵守, 身教胜于言教, “桃李不言, 下自为蹊”。如此才能得到员工的敬佩和支持, 才使企业文化的推行得以顺利进行。

   6.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 需要一定的形式来体现, 也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加以保障, 仅高喊口号是无济于事的。

   企业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彩球, 也不是哗众取宠的装饰。它扎根于企业员工, 溶于全体员工的思、言、果之中。然而它又带有灌输性, 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体现, 如企业形象策划ci导入;各种有意义的庆典活动。如厂庆、升旗等;群众性的文体活动, 如球赛、文艺汇演、邮展书画展等等。活动必不可少, 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必不可少, 至于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则是需要提倡的, 勤俭节约本身也属于企业文化提倡的内容。

   7.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 关键在于组织领导, 在于实施过程中, 重点不在于研究部署, 而在于具体去做和不时检查督促。

   考察现有企业文化活动, 成功的例子不少, 他们事先有计划(主要是具体方案)、有部署, 按计划进行活动, 更重要的是督察活动的全过程, 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提高。也有相当部分企业, 其效果不明显。问题不在于他们有没有研究和部署, 关键恰恰在于领导把这方面工作的精力仅仅放在研究和部署上, 到此结束而没有下文。看上去像抓, 其实并没有抓, 或者抓而不紧。久而久之, 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就这样流于形式, 以到尘封日久而失去它应有的光辉。

   8.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 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和必不可少的激励机制。

企业论文篇3

   企业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提供者, 与政府、所有者、债权人、供应商、客户还有员工等相关利益主体构成博弈的一方或多方。其过程是利益均衡的过程, 所以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可分为影响会计政策选择地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具体如下:

   1.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①政治环境影响。在企业关系的各利益相关方中, 政府就是其中之一。因此, 当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 应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操作, 一定要重视当前政治因素的影响。政府是宏观调控机构, 不定时会出台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为防止政府政策对企业会计产生恶劣的影响, 应当提高对于政府的关注度, 采取相应递延会计收益或者降低会计收益的政策。②经济环境影响。会计作为经济环境的产物, 在很多方面都对会计政策产生影响, 例如:在政府的经济政策方面、企业的经营结构方面、社会经济水平发展方面等等。企业的组织形式、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一定影响。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结构和资金筹措手段、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对会计的目标产生影响, 更会直接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立场。在经济发展较好的情况下, 企业应采取积极而合理的会计政策;反之, 当经济发展水平较差时, 企业则要谨慎选择, 着重考虑安全经营的需要, 采取相对稳健的会计政策, 不要冒险行事。③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分析, 就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语言环境、卫生环境等宏观因素的分析。而以笔者的观点看, 文化环境是社会环境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包括其价值观、人生观。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 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 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 这会对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严重的影响。当这个国家都比较个人主义时, 在做会计处理时, 会相对灵活些, 用依照个人的专业判断, 用比较冒险的方式来做账目处理。而当这个国家具有集体主义思想时, 就会比较统一, 会采取谨慎的方法, 一致性的态度来进行会计处理, 避免未来事项的不利因素。由此可见, 一个国家的文化因素会严重影响这个国家企业的会计政策的选择。

   1.2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内部环境影响因素。①股东的影响。股东作为公司的掌权者也是出资人, 而股东与管理当局处于委托-链的两端, 两者信息和目标都不相同。股东有时候为了确保自身利益, 会对管理当局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加以限制。股东要想维护自身权利, 首先需要确保投入资本的安全性, 而有助于资本保全的方法就是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②经济成本的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完整度和真实性。利益各方都想通过会计信息的质量来获取相关利益。管理高层都希望能够通过选择某种会计政策来获得自身所需的会计信息, 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但要想取得相关的利益收益就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③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由于会计理论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这会使得在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当此种问题出现时, 就会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准确的估算和判断。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会导致会计政策选择的正确与否。因为会计人员本身就是会计政策的选择主体, 当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选择符合当前企业现状的会计政策, 会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而相反, 会导致企业的亏损。这就体现出了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

   2我国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

   2.1企业管理者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获取利润。在当今社会, 企业管理者的职称薪资待遇与其业绩相关, 想要取得一定的荣誉级别就要努力达到一定的业绩。企业的领导为了自己的荣誉和职位, 一般都会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有些管理者为了迎合政府政策, 企业管理当局也会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

   2.2企业会计人员的地位及职业判断能力不乐观。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中的员工, 其工资奖金的多少直接与其企业的经营业绩呈正相关, 经营企业的评价考核标准是反应当前经营成果的最好体现。如:销售收益率、投资回报率、净利润所得率、资产周转率等等。这些数据能够直接的反映出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 会计人员为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工资能有所增加, 就会通过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方法来改变业绩考核指标, 以满足一己私欲。

   2.3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过大。在市场经济化高速发展得时代, 会计的多样化也导致会计政策选择的多样化。企业为维护自身会计信息对外的完整性, 就会选择对所选用的会计程序、会计方法进行调整、变更。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上市, 企业通过会计方法的多样化和会计政策的可变更性, 为其成为上市公司获取盈余提供了可能性。

   2.4监管部门力度不够, 对违法行为处罚不力。有些企业内部会计结构不完善, 公司内部人员会觉得要想保全企业的经济收益, 就会选择减少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 更改账目, 以此来减少税收。这是严重的会计违法行为。但是有些监管部门处罚力度不够, 这会导致受害的投资者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 也会纵容不良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监管部门力度的不够, 更会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完整, 不透明。

   3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

   依照目前的会计政策选择来看, 我国的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依然停滞在较低的层面上。企业会获得自身利益, 忽视法纪, 为避免纳税, 还会采取更改账目或让账面表现为亏损的做法。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为完善市场经济的良好进展, 今后我国应更加重视企业的规范化和监管力度, 让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能朝着更高层次发展。就此关系来看, 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全面化。一个企业的组成, 是由无数个利益相关者组成。为满足和达到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要逐步趋于全面化。企业中无论是从事何种业务的各方, 都应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 能够充分的理解会计政策选择对其的影响程度, 知道如何才是能够让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途径。在社会资本市场不断发展, 利益受益广泛化的情况下, 企业当局管理者要适当做出对企业良好的会计政策的选择, 要综合的考虑各个利益主体, 权衡轻重, 做好充分准备。

   3.2整体化。企业会计政策作为一个系统, 所有的会计政策都有着共同的目标, 就是使得企业有更好的效益。这就要求企业当局管理者要全面仔细研究自身所处的经济、利益环境, 考虑企业未来的地位、目标及前景。结合会计的职业判断, 根据有限的会计指导准则和合理的处理方法和途径, 对可以选择的会计方法进行合理比较分析, 从中找到最优的会计政策选择的组合。

   3.3规范化。为真实反映企业会计信息, 必须加强其监管力度, 使得企业会计逐步规范化。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及有关部门与机构执法力度的提高, 这也就要求政府的监管力度更加符合企业会计政策的需求。

企业论文篇4

  一、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

   2000年广州雅丽思公司率先引入企业文化, 成为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在2000年到2010年年这十年间, 企业文化在美容业开花结果, 美容业企业文化研究在这十年间达到了一个繁荣时代。2000年,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的大背景下, 广州雅丽思公司率先在美容企业引进企业文化, 提出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经营哲学, 确立了一整套有自身特S的企业文化体系:经营哲学(价值观)、管理模式、经营策略、服务营销体系、广播传播模式等, 主打品牌经营战略, 将品牌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2002年, 第三届“美博经典沙龙”美容营销论坛高峰会在西安成功举办, 会上超研公司董事长关爱莲女士提出中国美容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品牌文化建设。2004年, 刘颖在《美容连锁企业的品牌文化与品牌管理》一文中提出“当今美容业之间的竞争, 实际上是品牌的竞争;最终的胜利实际上是品牌的胜利”, 肯定了品牌建设在美容企业内的必要性以及品牌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重要性, 同时她还提出要品牌建设要依托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通过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和S(I店面识别)的整合来实现美容类企业品牌建设的具体方法。就此,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成为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同年, 在《中国科学美容》杂志社副社长对广州蔚宗行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范为中的访谈中, 范为中先生提出“其实企业文化就是要一直灌输给大家一个统一的价值观, 并在执行过程中达成共识”、“这时企业领导人往往变成一个组织者, 更多的为部下创造条件”、“一个企业失败了, 绝对是是这个企业家的失败”, 这些观点的提出将“企业家精神”引入到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来, 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关注点从企业文化的客体转移到企业文化主体之一的企业家身上。同年, 张剑锋在《让美容师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一文中强调了美容师作为美容企业一线员工在企业管理、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让美容师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由此, 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关注点又从企业家转移到企业员工身上。2005年, 在面对美容行业内产品同质化、服务同质化及营销同质化等诸多问题下, 众多企业家把企业建设寄希望于策划创新上, 但创新后的不断模仿让诸多策划经理疲于奔命, 因此业内呼唤理性回归的声音不绝于耳, 要求建立相应的用才、育才和留才知道, 企业文化建设真正从“以企业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层面上来。2006年到2008年, 培训成为众多美容企业趋之若鹜的新手段, 企业通过培训传播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间接取得传播效益, 同时直接取得培训收入, 无奈培训师资质的良莠不齐往往使得培训效果事倍功半, 一个优秀的美容培训师通过运用现代培训和理念手段, 策划、开发培训项目, 制定、实施培训计划, 对企业的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和市场营销都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培训成为美容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手段。直到2013年, 中国美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小刀老师提出了“美容企业文化建设思路”, 他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应该经历三个阶段“老板文化阶段”、“赚钱文化建设阶段”和“美好文化建设阶段”, 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以企业家精神为主导”阶段、“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主导”阶段和“以企业价值观建设为主导”阶段, 分别对应的是企业发展的初期、中期和高级时期。此外, 他还提出企业文化的建设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内部途径包括一个主题思想、实用工具、三大模范行为和一个顾客评价系统;外部途径包括一个主题思想、实用工具、三个黄金关系、五类形象活动、一个品牌形象跟踪系统。这些观点是目前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研究领域内较为系统和专业的, 它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等不同角度阐述了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

   二、结论

   纵观美容业企业文化发展进程, 前十年, 美容行业企业文化建设, 诸多业内专家、企业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而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也从一开始的“品牌文化建设”发展到“品牌建设依托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后建设重点又从企业层面转移到人本层面, 从“企业家精神”到“美容师(企业员工)”再到职业化的“策划者”和“培训师”, 美容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从物到人、从上到下、从自我探索到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但遗憾的是, 还未有人提出一条美容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有效路径, 前人均是只着力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某些点, 并没有从全局视角审视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到2013年, 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开始向系统化、专业化方向演进, 我们有理由相信, 未来的美容业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建构将朝向更加专业化、个性化和模式化方向发展。

   作者:钟敏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企业论文篇5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战德国投降后, 设于柏林的英特来公司的厂房被炸得只剩下残垣颓壁, 一片荒凉, 战后余生的公司总经理走到一片瓦砾前, 精神绝望, 眼噙泪水, 工厂毁了, 人没有了, 一切都完了。可是奇迹出现了, 连续几天, 公司职员陆续来到工厂废址前, 凡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几乎全部来了。他们围着总经理说:“我们人回来了, 一切东西也会回来的, 我们开始干吧!”不到五年, 英特来公司便恢复到战前水平, 十年后便成了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从这个例子说明, 企业文化从某个角度而言是最重要的, 高于一切的, 人有所思才有所动, 企业同样是先有文化理念后有行为, 在烟草行业面对wto冲击的现状下, 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文化有明确的定位, 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文化的深度含义, 因是个人意见、故仅限参考。

   一、企业本性概说

   企业的发展, 从原始作坊到跨国集团经历了几千年, 几千年的尘埃将企业的本性重重覆盖。为获得真实的认识, 我们从企业最原始, 最简单的形态来分析:

   当原始群落形成后, 人们劳动以“规模”进引, 三五成群的狩猎, 三五成堆的加工, 形成了“规模经营”, 因此, 人类社会最早的“企业”不是一种独立社会之外, 或者与社会对立的利益团体, 而是完全融于社会, 包含于社会之中, 与社会完全一致的功能性组织, 即为社会发展起到独特作用(提供物质力)的部门。他们之间表现的是高度的克已奉公的牺牲精神和和谐一致的合作品格, 因而这种企业才是真正的企业, 企业的真实本性便是如此, 也应该如此。

   随着私有制产生, 人们的独立性增强, 利益独占欲上升, 企业的本性也开始异化, 企业老板受到熏陶, 除了迫不得已的交税外, 已基本独立于社会之外, 把社会各S人等作为剥削、占有的对象, 社会共同利益被置之度外, 唯一的目的就是攫取利润, 手段不强、社会后果不负。这种企业本性的异化程度随历史发展不断加剧, 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时发展到顶峰。

   资本积累完成后, 企业主像饿狼吃饱了肉一样, 露出几许平静和满足, 并有了示爱的欲望。到了20世纪初, 经济发展, 产品相当丰富, 人类第一次有了选择的余地。企业被选择便处于被动地位。企业要生存, 企业老板们就不可能无限制的剥削, 损害他人, 否则损害的只是自己, 客观现实迫使企业开始自我反省, 重新认识企业的真实本性, 并逐渐回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到了现代社会, 出现了一种一心想赚钱反而赚不到钱的奇怪现象。很多人为之不明。这就把企业的社会性和经济性提上日程。企业的立足点不同, 产生的效果就迥然不同, 其实企业的社会性和经济性并不矛盾, 一个企业要尽心尽力的做出贡献后, 社会自然对企业有相应的回报, 这种回报不是简单相加的效果, 而是超值的效果, 所以企业的社会性和经济性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 并以社会性为主, 经济性为辅, 经济性是社会性的延伸功能, 并为社会性所制约。

   二、企业文化的概说

   许多人对企业文化感到模模糊糊, 似是而非, 感觉这也是那也是, 到底怎么讲, 这里对企业文化作简单介绍: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企业文化即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思想核心理论基点, 与人类行为的理念是哲学一样, 企业的文化理念亦即企业的经营哲学思想, 企业活动从事什么, 禁止什么, 什么时候做, 什么时候不做, 走这个方向而不走那个方向, 都是有个想法的, 有大想法, 有小想法, 一时之念长期之思, 而企业一贯性活动必定是在一个长期形成的较深层的想法支配下进行的, 不可能是盲目从事, 即使是盲目行事也有一种文化理念支配, 不要正确的文化理念就是盲目从事的文化, 长期形成而深层的那个想法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有:①企业哲学②企业精神③企业目标④企业道德⑤企业风尚⑥企业民主⑦企业形象⑧企业价值观⑨企业素质⑩企业行为规范等。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它指明企业的发展方向, 把企业职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企业目标上来。企业提倡什么, 崇尚什么, 职工的注意力必然转向什么, 企业文化越强有力, 越用不着巨细无遗的详 尽的规章制度。

   2、提升功能。先进的文化理念可提高企业形象的美感度, 增加品牌的附加值。万宝路的文化比登喜路明显高出一筹, 万宝路立意于一种人格力量和一种人类审美的局面, 而登喜路仅仅着眼于烟的口味, 固而万宝路的形象价值是登喜路的几十倍。

   3、凝聚功能。被企业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 如同一面大旗, 使员工自觉簇拥其周围, 并吸引后者跟入, 同时对企业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产生吸引力。

   4、激励功能。崇高的文化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力, 让企业职工有盼头, 有奔头, 让企业外部的合作者产生合作的动力, 对消费者激发其信心。

   5、稳定功能。正确的文化存在着一种同化力量, 对一些消极的“亚理念”起着消弱、改造的功能, 从而使正确理念“一统天下”, 企业处于有序状态, 以利平稳而有力的运行。

   三、企业形象定位

   企业形象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 企业行为, 企业的各种活动成果所给予的整体评价与一般认定。在实际操作中, 企业形象设计是CI总体性工作, 它是CI三大系统一致性目标和共同结晶, 而企业形象定位是关于企业形象设计的前提性工作, 在企业形象确定后马上就进入了企业形象定位价段。以正确的企业文化为标准, 为企业总体形象在社会中谋取一个最佳位置, 然后将这种企业社会形象视觉化, 并通过企业行为加以具体表现塑造。所谓企业形象定位, 即根据社会发展趋势, 把握竞争对手实情, 依照消费者需求, 确定本企业独特而富于竞争力的形象, 并契入社会一个最佳位置。

   企业形象即社会对企业印象的总和, 企业形象的分类很多, 我们根据企业实情和实用出发, 将欲推向社会形象从纵向角度来进行划分:

   1、原形象。即企业最本质现象, 或者说企业欲给大众最根本的印象是什么, 就是从企业正确的本性出发, 将企业真实性质传达给社会, 即要告诉社会, 本企业是服务社会, 服务大众的亲善性企业。

   2、基本形象。即社会企业最基本或一般性印象, 当大众都知道企业是为自已服务的, 就会产生好感和依赖感。这种好感和依赖感是一种综合性, 概括性的感受, 即企业给社会基本形象, 基本形象是派出的原形象, 原形象是基本形象的高度浓缩, 二者关系密切, 有时可合为一体, 有时可互换。

   3、辅助形象。即对企业各个方面的具体印象。一个企业由许多要素组成的, 一个企业形象亦是由许多方面组成的。如技术形象、销售形象和视觉形象等。技术形象又包含产品质量技术实力, 人才素质等, 销售形象包括价格、售点、服务、市场调查等。视觉形象有标志, 名称、代表S、广告口号、广告音乐等。消费者从这些具体的细节中来感受, 认识企业, 久而久之形成总体企业形象。

   辅助形象对基本形象和原形象的分解细说, 基本形象、原形象是对辅助形象的概括和总和, 从这三个层次来把握, 企业的社会形象是怎样的, 根据市场调查分析也就可制定相应的形象定位。

   四、企业哲学思想

   涉及哲学范畴, 必须提出这个领域最基本的问题, 或说必须明确根本的原则。市场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是企业和顾客的关系。企业与竞争者是不是市场哲学的基本问题呢?不是, 因为当有了市场需求时才有生产者, 生产者开始只有一家, 以后逐渐增多, 当供不应求时, 只有生产者没有竞争者, 当供大于求时, 生产者之间变成了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都属于一个范畴—生产者, 不同的竞争者共有一个共同的依存对象—消费者, 没有消费者, 所有的竞争者都随之消失。因而市场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企业和顾客的关系, 对于这个哲学问题的观点, 对二者认识关系的结果, 就是企业的哲学思想。

   哲学道理是枯燥而浅显, 难的不在于认识理解, 而在于承认和运用, 因为顾客至上, 就意味着自己是子民, 那么自己的言行举止必须有规有矩, 必须取悦顾客。现在都拿的是国家的钱, 都是主人翁, 谁比谁差, 谁愿低三下四低眉颔首?“作践”自己多难受啊, 于是谁都明白顾客至上的道理, 但谁都不能做。可以说中国百分之百的企业都理解这个理, 但理睬这个理的人不到一半, 能够真正做到的又不到一半的一半, 做得实在好的企业实在数不出几家。现代企业中还有种典型的表现就是主体意识中心论和客体意识中心论, 对各行业对这两种意识论的运用不尽相同, 对于不需要售后服务的企业, 也切不可偏离客体意识中心论, 因为企业抓哲学的精典就是企业和顾客的关系学, 一切不承认顾客决定企业, 或承认而不运用这一原理都将犯原则性、战略性错误。企业哲学我们无法说得很精彩, 只有靠人做才能做得很精彩。

   五、企业精神和企业口号

   企业精神是企业行为实质或企业行为本质特征与企业风貌意思一致。与企业面貌、企业风尚、企业时尚有一定联系, 此二者体现都是企业行为的本质特征。企业口号即体现企业精神, 鼓舞员工士气的警句短语, 企业精神极为相似, 都是对内部员工发生作用的, 一般不直接针对消费者。一个企业总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这种精神有的是大家心中有数, 有的是口头流传, 有的形成文字固定下来, 因为企业精神只有一种, 而表达形式都是多种多样, 当全体认定这种企业精神后, 便形成了共同的行为特征。如有许多企业的精神是团结、求实、拼搏、创新等。这些都是企业整体行为的本质特征, 当企业精神形成后, 领导者认为其十分重要, 以鼓舞斗志, 激发士气, 增强凝聚力, 并将企业精神书写在公司内外醒目之处, 有的要求朗诵, 这种书写出来的朗朗上口的企业精神便是企业口号。因而企业精神和企业口号有时完全一样, 可以合二为一。

   但他们又有一定的区别。企业精神具有稳定性、内隐性, 长效性等特点。即一种企业精神是在一种较长时间内形成的, 一旦形成便发挥作用, 消除它亦需一定时间。企业口号具有阶段性、外显性、时效性等特点, 即一个口号由于是为鼓舞士气而设计的, 因而根据企业所处不同时期, 不同任务而提出不同口号。总之, 企业口号一般是企业精神的直接体现, 有时二者完全一致, 有时语句不同, 企业口号间接体现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内容, 企业口号是表现形式。

   六、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企业行为规范, 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功能发挥的必然效果, 具有积极的示范效益和强烈的感染力。

   第一, 职业神圣无比, 懈怠就是缺德。这份职业使你能够安身立命, 还能养家糊口, 还改善了你生存的社会环境, 乃命所依, 神圣无比, 不可能有任何懈怠, 必须恭恭敬敬的对待职业, 做得一丝不苟。如果亵渎神圣的职业, 就是戏弄自己的生命, 就缺乏人性, 更缺乏良心了。

   第二, 百分之百的工作, 百分之百的取酬, 当你进入企业后, 就意味着百分之百的接受了这份工作, 每月工资总是一分不少的领取, 那从对等原则, 从表心出发, 对待职业最根本的做法必须是一分不差, 一丝不苟, 应该像领工资一样百分之百的这才合理。如果对待职业马虎, 似干非干, 这当然可以, 那么在拿工资时就只能一部分或不拿, 这样, 你同意吗?不同意, 好!那你就得百分之百的工作完完全全的对待职业。

  以上是本网站小编为您介绍的“企业论文范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