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优秀教案
发表于:2023-3-6 13:20:5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76

  《信客》优秀教案?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信客》优秀教案”的详细内容:


  下面是由本站小编分享的《信客》优秀教案,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唏嘘、诘问、焦灼、伎俩、颠沛、穷愁潦倒、连声诺诺”等词语。



  2.了解余秋雨和他的文化散文《文化苦旅》。



  3.了解信客职业及其品质。



  能力目标



  1.揣摩佳句, 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2.学习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整体把握作品的阅读方法。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写作意图。



  德育目标



  把握信客形象, 学习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可贵品质, 培养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佳句, 体会语言风格;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抓文章脉络理清思路,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本文节选自《文化苦旅》, 但入选部分独立成篇, 叙述完整, 人物鲜明。指导学生在自读中把握信客的事迹和品质,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诵读品味法。学者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 清词丽句随处可见, 给人以很大的品味赏析的空间和美感, 指导学生品味佳句, 领悟语言表达提高的途径。



  3.拓展延伸。信客品质的核心是诚实、奉献,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体验, 如现代社会对健全信用体制的呼唤等, 体察作者的写作意旨。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文字资料、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把握信客形象及其意义;品味佳句, 领会学者散文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 正如一则广告语所说的“呼机、手机、商务通, 一个都不能少”, 电信业的迅猛发展, 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 手机短信拜年已悄然成为一种时尚, 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间, 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也许人们难以想像, 其实在很长时期中, 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余秋雨的《信客》将向我们讲述这一段故事,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 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让我们在故事中去认识信客, 去体会他们的苦涩人生。



  二、作者简介



  余秋雨, 1946年生, 浙江余姚人, 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



  三, 背景资料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近年来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 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作者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 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 不仅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 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先生认为, 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 举重若轻, 衣袂飘然走过了他的《文化苦旅》”, 这评价, 深得其真髓。



  三、预习



  (1)注音:



  唏嘘 (xī xū) 嫉妒(jí dù) 猝然(cù)昏厥(jué) 文绉绉(zhōu)焦灼(zhuó)伎俩(jì liǎnɡ)



  诘问(jié)吊唁(yàn)



  (2)释义:



  猝然:突然, 出乎意料。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诘问:(书)追问、责问。



  焦灼:非常着急。



  颠沛:贫困, 受挫折。



  连声诺诺:诺诺, 答应的声音(表同意)。



  潦倒:形容无路可走, 非常失意。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四,整体感知



  1,课文共四节, 行文脉络是:信客做信客的缘起——信客是怎么做信客的——信客是怎么不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2,学生畅谈信客的形象, 教师归结:



  信客终年跋涉, 非常劳苦。到了一地, 又非常繁忙, 既要散发信、物, 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 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 某个谋生者死了, 得尽同乡情谊, 匆匆赶去, 代表家属料理后事, 收拾遗物。回到乡间, 又要通报噩耗, 帮着安慰张罗, 交送遗物, 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 “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 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 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 堆在信客身上。



  信客收入微薄, 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 家里破烂灰暗, 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 拣便宜的旅馆住, 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 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他们是最困苦的旅行者。



  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 实在是件苦差事。



  信客的为人:任劳任怨, 恪尽职守, 诚信无私, 洁身自好, 待人宽容, 善良厚道。



  3. 作者在写信客之前, 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明确;先写老信客, 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一是路途艰苦;二是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 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 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 他的惨痛的教训, 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 都促使年轻信客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4,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明确;重点写了两个事迹, 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 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 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这些都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5,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 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明确;信客留下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的遗愿, 是出于对老信客的理解、同情、敬重和感激。



  6,怎样理解信客特殊的品格和素质?



  明确;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以及开阔的眼界、丰富的阅历的特殊品格和素质是特殊的职业造就的。“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 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 满脸风尘, 状如乞丐。”“在很长的时期中, 信客沉重的脚步, 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文化苦旅?信客》)



  7.学生依据课文内容, 试写一段话, 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内容是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 体例不作要求, 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



  学生构思、完成, 教师巡视并作具体指导, 鼓励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得意之笔, 并简要点评。



  提供参考示例:(多媒体显示)



  三十年信客生涯, 风尘苦旅, 奔波于家乡和上海之间, 艰辛备尝, 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 任劳任怨, 恪尽职守, 诚信无私, 宽容厚道。执教小学, 为人师表, 工作出S, 桃李芬芳。四乡敬重, 众口传颂, 立此墓碑, 永志纪念。



  8.学生深入揣摩: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热情, 为信客树碑立传?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



  作者着重刻画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 赞美他任劳任怨, 诚信无私, 善良宽容, 意在说明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敬重和爱戴的。信客的难能可贵的品质, 正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力提倡的。



  五、品味佳句, 体会风格



  1.通读全文, 勾画出你认为的精彩语句, 简要说出它的美感.佳句示例:



  (1)“现在, 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 夜夜失眠, 在黑暗中睁着眼, 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 一条条船只, 一个个面影。”老信客仅仅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 被人糟蹋了一生名誉, 再也做不起人。对这种处境的设想,  明确,作者以排比绘写, 一气呵成。容量很大, 而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这些眼神, 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 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都市里的升沉荣辱, 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 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



  “做信客的, 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 来回奔忙。”



  明确;语句运用比喻手法, 表达凝练警辟, 具有很强的美感。



  (3)教师归结本文的语言特点:①质朴而典雅, 学者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 本文写信客, 题材的特点又决定语言特点, 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文中典雅的词语随处可见, 如“破烂灰黯”“风尘苦旅”“满脸戚容”等。②警辟而又畅达。本文的语言风格不同于《背影》的朴素平实, 《台阶》的口语化。题材不同, 作者个性气质及语言习惯不同而决定不同的语言风格。



  六、课堂小结



  掂量视诚实为生命的老信客的嘱告“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 总觉得是那个沉重, 其实不仅做人, 乃至维系社会秩序的规则不是正承受着信用危机的挑战吗?愿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诚实待人, 诚实处事, 去奠基诚信大厦。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以“诚实”为话题, 写一篇小短文, 可以谈看法, 也可以讲故事。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分享的《信客》优秀教案的全部内容。


  以上是本网站小编为您介绍的“《信客》优秀教案”。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