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高考作文》2015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选优秀4篇
发表于:2023-3-8 13:59:4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49

  《高考作文》2015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选优秀4篇?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高考作文》2015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选优秀4篇”的详细内容:

高考优秀作文选 篇一
  诗人·明月·黄花

  一, 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 把盏临风, 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 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 此恨无穷, 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 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 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 仕途的偃蹇, 政治旋涡的挣扎, 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 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 受他关爱的世人, 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 官运亨通, 济世为民。但是, 东坡知道, 命运不济, 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 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 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 唱“大江东去”, 感“人生到处之何似, 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 他不为“蝇头微利, 蜗角虚名”触动, 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 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 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 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 淡泊, 豁达, 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 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 只影随水流, 家园破, 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 梧桐雨, 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 恨字锁眉头, 黄花瘦, 雁声断秋, 一溪落花漫汀洲, 流离苦, 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 国破之凄, 丧夫之痛, 改适之苦。

  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 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 幸福美满, 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 世事的变幻, 战乱的离苦, 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 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 在乱世中争渡、争渡, 到头来也曾失归路, 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 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 易安挥洒愁闷, 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 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 在雁字归时, 勤修《金石录》, 在梧桐冷雨之夜, 考撰《漱玉词》, 重新认识自我, 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 蹒跚的走过。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 随风而逝, 哀而不伤, 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 它的颜S虽与世人心中的颜S不同, 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点评]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功底深厚。全文行文流畅, 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能在很短的考试时间内自填两首词作为每部分的开头, 文采斐然, 不同凡响。所填之词虽不完全符合格律要求, 但也算出类拔萃, 足见该考生读书多, 文学修养高, 语文素质优。

  明镜照己昏镜照人

  湖北考生

  人有镜, 国有镜。

  镜有明昏。

  用明镜?用昏镜?

  我说:买来明镜照己, 买来昏镜照人。

  买来明镜照己。诚然, 明镜不好。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疵, 明镜都会明明白白告诉你。就如对照诸葛亮, 聪明绝顶的周瑜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 许多人怕照明镜, 在明镜面前感到不自在。其实, 不自在大可不必, 反而应该感激才是。感谢明镜指出了自己的不足, 给了自己一个修饰的机会。试想, 一女子化妆时, 为了不看清自己脸上的岁月痕迹而用昏镜, 结果可能便是化成了大花脸, 遭人耻笑。为人处世亦如此。平时总不敢用明镜照自己, 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不敢正视谈何改正?于是, 日积月累, 缺点成了习惯。最终自己也会成为—个令人讨厌的人。古人云: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常照明镜, 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及时改正, 是很有必要的。

  买来昏镜照人。对别人, 不必太苛求, 多些宽容吧!言者直率, 话语难免有几句不中听, 别介意, 多些宽容吧!友人性急, 交往中难免有些小误会, 别介意, 解释清楚就行了, 多些宽容吧!同学不拘小节, 寝室中难免有些脏乱, 别介意, 多些宽容吧!对方迟到, 自己在约定地点等候多时, 别介意, 多些宽容吧!诚然, 你可能对自己要求很高, 而且凡事自己也能做得很好。但对别人, 要求不妨放低点。多些宽容, 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些和谐。

  人如此, 国家亦如此。当我们感叹日本百分之六十几的森林覆盖率时, 不妨买来这块明镜照照自己:大片林木为何砍伐?大片荒山为何还未披上绿衣?平时用纸张时节约多少?一次性的碗筷我们是否拒绝使用?明镜照己, 自己明白改进的方向。当我们为美国的许多霸道行为愤慨不已时, 不妨亦借用明镜照照自己。我们的经济还不够发达, 我们的国力还需要加强。不时地找找自己的问题, 不要回避, 不要掩饰, 大胆面对, 努力改正, 东方巨龙的腾飞自是必然。

  个人而言, 明镜照己, 昏镜照人, 自是很有必要的,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嘛! 国家而言, 明镜照己, 昏镜照人, 亦是很有必要的, 多找找自己的问题, 会迅速发展!

  人有镜, 国有镜。

  我说:买来明镜照己, 买来昏镜照人。

  【点评】文章开头用极其简洁的选择问句引出了中心观点。然后“话分两头, 各表一枝”。分别运用了反问句、否定句、感叹句、排比句等修辞手法抒情表意。尤其是“人如此, 国家亦如此”一段, 作者用一连串的发问, 惊醒世人, 让人反省, 让人汗颜。结尾用简练的警策主语很好地收束了全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长短句结合, 短句急促, 长句舒缓, 使文章跌宕起伏。若是朗诵起来, 更有感染力, 更具激励性。能“震撼读者”这才是文章的美之所在啊!

  坚守你心中的岛

  即使香销玉殒, 也不向命运低头, 只为坚守你心中自尊的岛;即使疲惫不堪, 也要风雨兼程, 只为坚守你心中信念的岛;即使帘卷西风, 也要醉卧黄花笑, 只为坚守你心中坚强的岛??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心中的岛, 它被我们的情感烙下了印记和名字, 无论世界怎么变, 它始终是封闭的, 只属于我们自己的, 伴我们

  走过一生的美丽的精神小岛。

  思绪飘《红楼》, 黛玉, 你在坚守你心中的自尊之岛。你的生命如同一枝秋海棠, 沐诗之唐风, 浴词之宋雨, 出落得蕙心兰质, 纤染不染。封建礼教不能囚禁你, 面对众人的不解和安排, 你始终守着内心自尊的岛并住在那里, 不让任何

  人打扰这一份宁静。写下“偷得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香。”, 咏菊诗夺魁, 月下将诗对月吟??你自尊的岛充满你独特的气息, 写下令人赞叹的文字。宝玉娶钗, 你的自尊之岛被入侵了, 于是你选择了“冷月葬花魂”的命运, 香销玉殒, 泪洒潇湘。我想黛玉是无悔的, 她以为宝玉戏弄自己情感, 自尊才溃败。她用生命捍卫自己自尊的岛。我们要活的精彩, 就必须要坚守心中自尊的岛, 才能挺直腰行走于天地之间, 活出尊严。

  静览一缕春风, 郑愁予, 你在坚守你心中的信念之岛。我仿佛听见你三月里达达的马蹄声, 踏过芬芳;我仿佛听到你说;“我只是一个过客。”。我张望, 你拖着疲惫的身躯, 向更远方走去, 去找你的精神小屋。我张望, 我看到了你心中的信念之岛在风雨之中给了你宁静, 你就这样坚守着这信念的岛, 什么苦难化成的刀枪都无法进入。信念是落叶飘零还被涂抹阳光的颜S。我想, 它是最美的。我们要活的无悔, 就必须坚守心中信念之岛, 才能风雨兼程, 无悔地说:“我活得有意义。”

  轻循一本《漱五斋》, 轻推《声声慢》的门扉, 易安居士, 你在坚守你心中的坚强之岛。你, 一个诗性女子, 曾名动京场的宠柳娇花, 如今国难家难让你比情无计可消除。但你, 依然将那愁情化作烟染柳浓, 吹梅笛怨, 纺成一句句诗情。外界的**, 并未影响你坚守心中坚强之岛的决心。你依旧坚守着, 即使人比黄花, 也醉卧黄花笑。我想, 你那坚强的岛早已化成了诗, 感动后人, 我们要活得快乐, 就必须坚守心中坚强的岛, 才能勇敢去寻找快乐。

  那份情感的岛滋润着生命, 或曰自尊, 或曰信念, 或曰坚强, 让你的生命精彩灿烂, 收获花香。你呢, 找到那心中的岛吗?如果有, 请坚守。
《高考作文》2015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选( 篇二
  2015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选

  缤纷S彩源自“特殊结构”(标准卷57分)

  蝴蝶本是无S的翅膀, 因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而在阳光下舞出绚烂风姿, 耐人寻味, 引人深思。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 有的人一味追求外在的光鲜夺目, 却忽视了内心原有的平静美好。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固然是通过外显的成就体现, 但唯有固守本心之质朴, 以高尚美好的道德修身, 以知识的力量和理想的高格提升自己, 才能让人生溢彩流虹。

  雨后的彩虹亦本是无S, 在无数的小水滴的凝聚后, 因光的S散而展现出缤纷S彩, 正如儒家学者千年前便说出人之初始性善而习近平的道理, 后天的成就取决于我们如何改变自己的微观结构。

  独善其身, 以梦为马, 实现个人价值。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奉献的人们, 他们以爱岗敬业之美好品质和乐于助人之道德高标装配自己, 便拥有了特殊的“微观结构”, 在平凡中彰显不凡。最美女教师的奋身一推勇救学生, 道德模范郭明义的慷慨援助他人将清贫留给自己, “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中的战士官东将氧气瓶连同生的希望递给老奶奶······他们固然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珠, 但因为内心真善美的特殊存在, 才会被流水溅起, 在阳光下投射出光彩。

  兼济天下, 以身报国, 助力民族复兴。晚清重臣张之洞在科举中夺得探花入仕为官, 但在那个政治昏暗的年代, 他没有和贪官奸吏同流合污, 而是积极推进洋务运动。他外争国家利益却奉守对内的“三不争”, 不争名, 不争利, 不争文人闲气。正是内心的高格让他留名青史。西北新疆那排屹立的左氏柳至今仍在向人们诉说当年左宗棠带领湘军收复失地的动人政事。左宗棠为收失地不惜与李鸿章翻脸, 带棺进发。若不是其内心那分特殊的报国情怀, 是什么推动一位老人晚年还要在马背上征战呢?

  释放个性, 少年青春无悔, 献身国家建设。古来便有言“少年强则国强”, 激励每一个少年郎身怀报国远志。我们是新时代的主人, 是建设未来的最小微观结构。唯有我们释放个性, 完善自身, 才能使每一个结构组成都坚不可摧。如此何愁中国梦的实现呢?北大学子周浩改上技校致力发明创造, 感动中国少年何胡捐献自己器官救治他人。释放个性, 我辈当图强。

  蝴蝶在阳光下的缤纷S彩带个我们的启示, 我们独善其身, 以梦为马, 兼济天下, 报效国家, 担时代之任, 亦会是明朝天边最灿烂的朝霞。

  距离, 让你我更美(标准卷56分)

  曾经, 我们对饮于清辉之下, 赏明月, 共话婵娟;而如今, 小学生都知道月球表面凹凸不平, 是一颗死寂的星球。那么, 再当你执起酒杯时, 是否还有“但愿人长久”的忧情?愈近的距离, 让充满诗意的文明不再具有美感。

  科技, 带来便利、知识的同时, 也将我们仅剩的一点意象剥夺了。在对美好的事物进行追求时, 我们是不是更应存一份谨慎之心, 与美好事物保持一份距离, 让美好的事物更美?

  行走于心灵, 徊徉于红尘的林徽因便是如此。当一位才华横溢的小生为你为你作出人生第一篇诗歌, 当一位才子手执一把油纸伞在雨巷中静静守候只为与你擦肩而过, 敏感的心难道不曾为此动容?然而, 爱情至美, 青涩的花果采摘下恐怕终究会成为一枚苦果的。于是, 你保持了一位女子的坚守, 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距离, 让两个人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而不至于让徐志摩和自己都受伤。在这若既(即)若离的朦胧距离中, 他们在对方眼中都变得更美好了。

  张爱玲曾经说:“白的天上是一轮明月, 而红的则是墙上的一滩蚊子血。红的成为了一朵红玫瑰, 而白的便成了一粒饭米粒。”她这般说, 自己也确有这般体会。曾经, 她相信爱情, 相信胡兰成, 然而情感与空间距离的愈来愈近, 却将两人都撕扯得体无完肤。距离的接近并没有给他们之间以丝毫的美感, 反而让他们之间的距离更远。

  在科技馆中, 曾经保持着一份童真, 对着美丽的蝴蝶有着无限的幻想的同学们是否依然有着对美的幻想?看过蝴蝶的翅膀结构后, 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看见蝴蝶只怕再也想不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与诗意, 而只能联想到蝴蝶翅膀上那些凹凸不平的结构了。

  纷繁的世界里, 我们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一线距离, 人与物之间的一尺距离, 人与事之间的一丈距离。或许, 曾经你想保持的美感足以让你回味无穷;拉近一线距离, 那些曾经美的故事、事物会在瞬间瓦解。

  保持一线距离, 别让显微镜破坏了你, 更远你在我眼中更美。

  专家评:此文意在反向思考, 行文有个性,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事例充实。

  实践出真知(标准卷55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题记

  当所有人都认为蝴蝶那双S彩斑斓的翅膀是与生俱来的时候, 然而, 显微镜下的物象告诉我们那不是真实的。那不过是因为特殊结构下光的反射所呈现的。现实生活中亦是如此, 越是在人们心中约定俗成的事物, 越不一定真实。所以, 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 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

  荀子在《劝学》中有云:“蟹六跪而二螯”, 初学者也许没有多大疑惑, 但当你真正捉来一只蟹看时, 你就会发现, 其实蟹是八跪而二螯, 而被视为圣人的荀子却说成了“六跪”。可见圣人也会犯错, 经典也不一定全部正确。凡是(事)只是自己亲手实践过, 才能证明他的对错。孟子也曾说过:“尽信书, 不如无书”。如果只一味地信任书本, 而不去怀疑, 不带有质疑的眼光, 还不如没有书。

  实践出真知, 道听说不可信。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青蛙被放在一个沾满油的大碗之中, 当所有的青蛙都奋力挣扎仍跳不出并且都大呼不可能跳出去, 只有等死的时候, 只有一只青蛙仍旧在拼搏, 最终所有青蛙的生命都在碗中终结了, 只有那一只仍然拼搏的青蛙跳出了大碗, 活了下来。然而事后发现, 那只青蛙竟然先天失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道听途说不可信。生活中, 我们听到太多关于高中生活犹(尤)其是高三生活是多么地恐怖。然而, 时至今日, 我们度过了高三“魔鬼式”的生活。站在高考的考场之上, 回首往昔, 我想我们可以大吼一声:高三不过如此!

  实践出真知, 因为表现未必真实。

  就像蝴蝶翅膀的S彩是光的反射一样, 我们肉眼所能看见的, 未必真实。而对于人来说, 我们肉眼所能看见的, 未必真实。而对于人来说, 我们肉眼所见的不过是他人想让你看见的, 而真正的人性却隐藏在背后。成龙之子吸毒, 柯震东染毒, 黄海波嫖娼······这些曾经在人前表现(未完)

  探索, 让你认清本质(标准卷57分)

  原本S彩斑斓的翅膀置于显微镜下, 变成了有凹凸不平结构的无S翅膀。原来, 是因为光线的照射才使其呈现出缤纷的S彩。海上的蜃景, 沙漠中的城市, 竟只是一片虚像。原来, 是光线的折射让你眼花缭乱。由此可见, 生活中我们必须拥有一颗探索的心。探索, 让你认清本质。

  探索自然, 让你认清自然美的本质。佛说:“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任何一个细节之处都有可能孕育着美,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着探求精神。你可曾知道处于洪水或大火中的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它们聚成一个球, 越过水流与裂(烈)火, 最外层的蚂蚁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集体, 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吗?你可曾知道, 凶恶的鄂(鳄)鱼也会有温柔的一面, 安静张大嘴巴让千禧鸟觅食, 这难道不是一种和谐之美吗?你可曾知道苹果梨藏着五角星, 海底深处也会有着顽强的海星, 海豚会不顾一切的救人, 又或者花朵里也许蕴藏着另一个世界。在自然中行走, 善于探索, 你便会发现自然有其美的令人炫目的一面。

  探索社会, 让你认清社会美的本质。罗曼罗兰说:“美无处不在, 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发现美的眼睛。你是否为当今社会富二代、官二代的所做所为而寒心?是否为柴静《穹顶之下》所展现的环境污染而对这个社会失去信心?认为它污浊、无可救药?那么, 看一看另一群人吧——坚守冈(岗)位的木拉提, 心系祖国、忧国不谋生的师昌绪, 拾荒助学的高龄老人, 跳水就认的方俊明······套用鲁迅先生的话, 他们才是社会的脊梁, 社会的美与否, 需要我们去看一看他们的行为, 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探索心灵, 让你认清心灵美的本质。浮华的世界, 我该去何方?朝山谒水, 扣经问史, 回答是的声音说:“看一看你自己的心灵吧!”静下心来探索, 我的心里有“将相本无主, 男儿当自强”的决心, 我的心里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强与傲岸。这些, 难道不是心灵的美吗?哦, 我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跟着自己的内心, 用心灵去探索、去发现。

  古语云:“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其意并非让我们不相信我们看见或听见的, 而是教导我们要学会探索。探索, 让你不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探索, 让你认清本质。

  修己之身以立基, 假外之力而奋起(标准卷56分)

  蝴蝶翩翩起舞, 绚丽的背后是内部结构与光线照射的共同作用;大鹏背负青天豪迈的条件是其翼若垂天之云且乘奔御风;刘邦雄霸天下的背后, 是他过人的德行与众贤鼎力相助的相辅相成。故有言云:若心怀凌云之志, 必先内修其身再善假外物方可成其大业。

  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会上炫彩夺目, 而S彩的成就需要潜心磨砺自己的心, 将自己塑造为可造之材, 然而不仅如此, 志士曾曰:“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善于借助于外界的条件才能让自己更加耀眼。

  没有人相信曾经的马云, 没有人质疑现在的马云, 被肯德基老总嘲笑的马云继续修炼自己, 借助市场经济大潮与网络的快速发展开创了个人的王国。反观他的成功, 他拥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恰如国父孙中山所言:吾心之所向, 纵困难重重, 仍再接再厉勇往直前。再者他把握了时代带来的机遇, 掌控了时代的脉搏。人之智, 不在于智商高于常人, 在争辩中脱颖而出, 在于清晰地认清自己把握的条件, 内修己身, 外借他力方可成人之志。

  我们, 作为教育改革时代的新青年亦要懂得内外兼修的真谛。教育的改革引来众多质疑, 有人担心, 有人庆幸, 有人支持。我们兴许不能选择所接受的教育制度, 但既然生于当世就要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 提高自己文化素养的同时, 练就发现机遇的明目。如蒋方舟所言:我们所面对的世界也许不能改变, 但我们能改变自己适应它。内修己身, 外假他力, 才能铸就新时代新青年的新乐章。

  习主席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众多大学生创业者跃跃欲试。李克强指出:创业固然值得提倡, 但重要的是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提高专业知识素养。由此可见内修己身才是创业的基础。而在鼓励大众创业的同时, 国家更应发挥自己的作用。励志创业者崔万志谈到自己创业感受时说:我觉得自己就是站在风口浪尖的一只猪, 风来了猪都飞起来了。政府的作用就是让这阵风更大更猛, 让创业者们都能假外物而奋起。没有那一份成功不需要汗水与努力付出, 没有哪一份成功不需要外力来相助。内修己身, 外借他力, 你会拥有属于你的那份成功。
2013年江苏卷高考优秀作文选 篇三
  2013年高考江苏卷高考优秀作文选

  2013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

  题目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 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 他们发现了许多S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 他们屏住呼吸, 放轻脚步, 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 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 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 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 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评阅者按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体式, 被称之为“新材料作文”, 比较开放、灵活。十多年未采用这种题型, 高中师生多有“陌生”之感。我省中语界, 应重温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现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概述如下:

  提供给考生作文的“材料”, 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 十分罕见。

  所谓“材料”中“最主要的含义”, 往往见仁见智, 难以归一。今年的考题体现了这一点, 故考生的视角和立意, 只要与“材料”的人、事、情、理相关, 在“材料”的固有范围之内, 就予以认可。这则“蝴蝶与探险者”材料的“含义边界”是: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和谐, 美;大与小, 互动, 等等。在此前提下, 重点考查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

  写得好的“给材料议论文”, 不满足于“解说”材料, 不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来“例证”某一“含义”;而是深入“分析”, 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 多问几个“为什么”。须知, “材料”只是“起跑器”, 凭借“起跑器”发力之后, 就得走自己的路, 层层深入或变换视角, 努力阐明自己认定的“道理”, 决不“以例代证”。这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必须严重关注的课题, 要尽快扭转只会举例、不会说理的局面。

  写得好的“给材料记叙文”, 不要求与“材料”形似, 只强调与“材料”神似。可以不提及材料、不点击材料;只要有“灵犀”与材料的某一含义相通, 即可。考查的重点在于:机智的构思、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细节描写、清新的文采。最好联系考生自己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 给人以亲近之感。一般说来, 写记叙文容易避免公理、常识、大道理的生硬表述, 容易写出“个性”, 容易取得好成绩。这话讲了多年, 但应者寥寥, 今年再郑重申明一次!同行们皆知, 议论文可以“批量生产”、“批量指导”, 记叙文则篇篇是“个案”, 必须过细地、个别地辅导和点拨。教记叙文更需要耐心和爱心。我省语文教师队伍具有这种耐心和爱心, 一定能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锦上添花!

  现公布数篇高考优秀作文, 作为今后教与学的参考。为了启发“教研”, 我们不再对每篇作文进行“点评”。

  优秀作文

  1、一叶知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 还是一叶一花, 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

  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它改变了整个山洞的环境, 迫使那些斑斓的大蝴蝶只能另寻栖所。

  一叶零落, 便知秋天将至。的确, 注重细节需要有如“尘”的心思。这是一门洞察世事的学问, 并非机械地观察记录, 也不是四处探听偷窥, 而是以一种至情至性的眼光来看待万物。这几位朋友, 在进 1 洞前只有对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 全无对生命的尊重, 因而他们贸然点燃蜡烛。如“尘”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 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钩帘归乳燕, 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 怜蛾不点灯。”这是苏轼对于生命的大度。这位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真男儿, 心中也有这种如“尘”的时刻。不过, 此情并不令人费解, 倘若没有这等如“尘”的心思, 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无绝的佳句?

  心思如“尘”, 不仅需要“怜蛾不点灯”的大度与包容, 还需要我们有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 当我们有了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时, 才真正明白细节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力量, 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多, 看得更远。佛说:“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佛独具慧眼, 从一花一叶之中, 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远得多的东西。懂得细节的人, 往往能占尽先机。但凡有智慧的作家, 在他们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先知性。同为凡人, 为何他们会有这种先知性?究其原因, 是他们触碰到时代的脉博和神经, 从细节出发, 观凡人之不能观, 悟常人之不能悟。

  细节, 总是腐朽事物的报丧者、新鲜事物的召唤人。当宗法制度在第一个诸侯国被破坏时, 当文字狱兴起、抓起第一个书生时, 当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第一个民众时, 当中国国门第一次被外国列强打开缝隙时, 这些细小的迹象都预示着某种地覆天翻, 而有智慧的中国人会毫不犹豫地见微知著, 迎接变化, 抓住机遇, 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但凡心中怀有大爱又能关注细节的人, 必能为时代所成就进而成就一个时代。

  2、拒绝“平庸之恶”

  大千世界, 宇宙万物间都存在着细微却不容忽视的联系, 轻牵一角, 或许也会导致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效果。因此, 每个看似无心的举动, 都有可能对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西谚有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我们纷纷抱怨社会道德的滑坡时, 当我们满怀怨气地仇视着各种不良行为时, 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当之处, 抑或我们有没有纵容助长过这类的“恶”呢?

  美国作家阿法特曾提出一个概念:群氓。这个词, 是指普通大众集体无意识地作恶却丝毫不觉愧疚。必然的, 这种行为不仅使家国蒙受损失, 更会麻痹人们的心灵, 须知, 此词在中国是颇为适用的。无论是高速公路上货车翻车引来成百农民哄抢柑橘, 还是许多居民每人拿走一块砖致使雷峰塔的倒塌, 抑或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中国式过马路”, 无一不是“群氓”品行的体现。

  似乎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这样的印象:官是恶的、贪婪的, 而民是善的、无辜的。这种想法, 显然有点不全面。当个人被裹挟在群体之中时, 他便会认为跟随众人所做之事无可非议, 甚至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作恶, 这是多么可怕又可悲的事情!而“法不责众”的观念, 更成了助长这种“平庸之恶”的借口。

  “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 非人也。”如今的中国人民已不再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麻木看客。然而, 一些人却日渐堕入一个更加荒诞的怪圈。所以, 我们必须自省, 分清善恶, 坚持自我。光说不做是没有用的, 口头上“感动中国”绝对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

  当然, 我们更应当看到希望的曙光。如今网络的发展, 也使得正能量被广泛地传播;多少温暖感人的故事, 为我们带来了黎明的脉息。随着越来越多人的觉悟, 中国正向着文明大国之梦迈着坚定的步伐。

  仅仅做到“勿以恶小而不为”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做到“勿以善小而为之”, 中国社会的面貌才会有真正的改观。拒绝“平庸之恶”, 养一身浩然正气, 和整个国家一起走在追梦之路上, 必能见到明日的灿烂朝阳。

  3、一件小事

  “拍死一只蜘蛛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 别怕, 你一定可以做到的!”我紧紧地握着拳头, 毫无底气地给自己打气。

  近了, 更近了。

  那只蜘蛛不停地挪动着那几只可怕的腿, 慢慢地向我逼近。我似乎能想象到它的眼睛里闪烁着怎样凌利的光芒, 它晃动的触脚上一根根绒毛怎样摩擦, 怎样从它的嘴里吐出一根长长的蛛丝然后将我包裹,  2 一点一点地吞噬??

  我只要操起手边的任何一样东西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这只是蜘蛛拍死, 可是我四肢僵硬, 什么也做不了,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向我逼近, 一步又一步地向我逼近。

  此时, 我只觉得无比悔恨。

  我老早就看见这骇人的东西了。它停在我前面男生的肩上, 我本想告诉他的, 但我又想到这是高考, 如果不告诉他, 他被蜘蛛吓到, 影响了发挥, 岂不是给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吗?

  说, 还是不说, 这是个问题。

  最终我为自己描绘的美好明天战胜了我的理智。 我, 选择了沉默。甚至带有几分幸灾乐祸。 蜘蛛还在逼近。

  这一刻, 我感觉不到考场, 也感觉不到周围的老师和考生, 仿佛天地间只剩下我与这只蜘蛛。 我感觉到由衷的恐惧, 我想尖叫, 嗓子却睹得我发慌, 干得我发疼;我想狂跳, 四脚却不接受大脑的指示;我想大声哭泣, 可泪腺似乎停止了运作??

  刚刚下过雨, 外面一阵阵土腥味恶心得让我想吐, 这一切的一切简直像是恶梦。 忽然, 它一个翻身, 竟然, 掉下了桌子, 监考老师从我身旁经过, 一脚踩了过去。

  我瞪大眼睛望着地上泥糊糊一般的尸体, 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抬头, 看见黑板上方挂着的时钟, 还有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 ——我还什么都没有写。

  看着干净的考卷, 我欲哭无泪。如果我告诉了那个男生? 这, 不过是一件小事!

  可我什么也没说, 它毁了我的人生!我的脑海一片空白, 死死地盯着那只蜘蛛的尸体??

  4、不深不浅种荷花

  犹记以前读川端康成的《雪国》, 梦中都回荡着那和服女子的温润笑靥, 便痴痴地到花市上买了株樱花来, 也盼着一日如霞烟云可映着我家屋檐。

  谁想不几日, 那花竟死了。老农听着我的叙述, 微微地笑:“樱花怎么能那么养呢?它有自己的种法。” 那一刻, 我猛然间开悟, 原来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惟有适合自己才可开出一片繁华, 否则生且不易, 又何来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想来又有多少人沉迷于仿效他人的热潮, 丢了自我?塞辛格《麦田上的守望者》风靡一时, 大街上戴鸭舌帽穿风衣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歌德为慰藉自己的书出版, 一时自杀又成为一种时尚。当时尚的潮流席卷于世, 当喧哗与骚动潮水般涌来, 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与自信, 坚持自己, 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蝶翼翩翩, 这群精灵懂得避开烛光, 不做那扑火的飞蛾, 而去尽情享受自己的幽暗。我们为人处世亦该如此。古人诗云:“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便深谙为人之道。何处种菱何处种稻与如何摆放我们的心灵原本是一个道理。大时代的喧哗与骚动原本与你无干, 你只养一池心莲, 自守一树清凉, 便自得其所, 岂不快哉?

  人生如雪中观鹤, 有清净, 亦有混杂。前者心思明亮, 不掺一丝杂质, 如弘一大师一句“华枝春满, 天心月圆”, 天地间便盈满了纯净。后者则有污浊有沼气。人活于世, 不求随波逐流, 便如一朵墨梅, 可静静绽放于生命的绢帛。

  再想古代士子熬得十年寒窗, 只求一举成名天下知, 竟是痴了。生不用封万户侯, 只求如徐霞客, 遍览名山大川, 一仆一驴, 一笔一绢, 任他世事烦扰, 我自有天枕地床;更无需黄袍加身, 便如蒲松龄“老于世情乃得巧, 昧于世情则得拙”, 他秉持一拙所自安的生命准则, 在野狐鬼妖间荷有一颗天籁自鸣、童真满掬的心灵, 给无数士子以“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想象。

  天籁自鸣, 不择好音。为人处世, 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即使荆棘满生, 亦可步步生莲, 脚下生风。“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也痴了, 且让那花睡去, 明朝醒来, 又可开得一片春天。

  5、寻

  3 有这样一段故事, 说几个人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许多大蝴蝶, 即使他们小心翼翼, 生怕惊扰了它们, 却还是因为几支蜡烛坏了事。

  这事, 肯定没有发生在某些智慧的中国人眼前。

  要是碰上他们, 简单了去了:叫上一票人, 把那些大扑腾蛾子全泡进福尔马林, 一百年这颜S都不会掉;再给它粘回墙上, 嗬, 那叫一个壮观。啥?不像活的?简单, 装俩风机, 吹扑腾起来不就完事了么!

  洞外边搞上个售票点, 再打上几个广告:“××山蝴蝶洞”。这一年, 光卖盒饭就得有好几百万的赚头了吧?

  遇上个有心的老板, 直接造成个“蝶界”或者“蝴蝶主题公园”, 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当然没有在说笑, 这码事在咱们周围并非少见。 “××故居”, 已然遍布全国。某市更以保护文化遗产为由, 将杜甫的故居拆掉, 又在郊外重建了。这杜甫的故居是真是假暂且不论, 但怎么总让人觉得跟做标本似的, 还能叫“故居”吗?

  不知哪位仁兄说过, “美丽的东西总是脆弱的”, 再怎么保护总会有消失的一天。

  罗马人明显比咱们看得开, 那些古时的遗迹, 就在城内:柱子倒了, 没有人去扶;杂草丛生, 也没有人清理。

  国内去的游客, 纷纷觉得罗马政府不重视全人类的遗产。而在罗马人看来, 这些遗迹本身就不应该过多干预, 它所见证的是时代也是岁月, 过多的干预只会加速它的死亡。

  对比罗马政府的举措, 再想想我们的“维修性拆除”, 是不是过于做作了?

  无论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 都如同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我们越是想要“保护”她们, 她们就越会远离。

  如今她们已经被驱赶到了山洞的深处, 难道我们还应当燃起一大把蜡烛, 再去寻找? 啊啊, 还是让她们融化在历史里, 静静地美下去吧??

  6、想让你陪我到地老天荒

  念你, 亿万年的时光, 沧海桑田仍不改的胸膛;恋你, 孕育万物, 春生夏长的生命华章;爱你, 春日之雨, 夏日之阳, 秋日之辉煌, 冬日之白雪纷扬。可为何你眼角的泪光, 煞灭了我的歌唱?  梦中的你挥舞着美丽的翅膀, 飞向你所认为的天堂, 然而小小的蜡烛却扑灭了你所有的希望。

  你一改沉静从容的作风, 撕破了你所认为的我的伪装。一切都是那么刻骨铭心:林立的大厦高楼直指蓝天白云, 热浪滚滚的黑烟让人窒息, 小河深处竟也藏着污浊的排放管道, 每天都有一种动物作告别世界的哀唱, 它们的血肉被频频地摆在餐桌之上??

  你说停留在表面的歌唱就是伪装, 你要撕破它, 以便让后人知道, 我们的祖先对待你是多么善良;你说许诺友爱却有利益当前的行为不可原谅, 你说我欠你的保护, 你要一笔一笔要求补偿。于是, 我看到了你的愤怒和泪光。

  当漫天的黄沙肆虐在最繁华的都市;当海上狂飙移驾最有发展潜力的汪洋;当暴风骤雨淹没了最美丽的故乡??我被你的“反击”搞得头晕脑涨。

  于是, 我开始回想, 回想曾弄舟于附近的河上, 回想曾听着蝉鸣数着萤光, 回想我曾许下过的地老天荒。

  我知道, 不是每一句“对不起”都能换回一句“没关系”。况且我知道我们的行为已不能用忏悔来丈量。我会努力地让你看到我内心的恻隐在发光, 我会努力地让你明白我的每句赞美都不是伪装, 正在努力地进行补偿。

  你看!明丽的山间有了轻快的小溪流淌,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花儿的芬芳, 鸟儿们在枝头悠然地歌唱, 濒危的小动物的幼崽也有了对生的期望, 城市中多了几纷绿意, 河流下的排污管道正逐渐消亡。

  我依旧可以看见你的怀疑与不安, 你的愤怒与彷徨。但, 请你相信, 我不会再让你逃避——我亲爱的大自然, 我赖以生存的家乡。

  依旧是在梦中, 依旧是美丽的翅膀, 你朝我飞来, 不再躲避, 不再退到深处, 我坐在你的背上, 一 4 起飞向天堂。

  宇宙洪荒, 生命的画卷无限延长, 我想我会携起你的手, 一直走到时间的尽头, 在这画卷上留下令人钦羡的痕记——人与自然相伴到地老天荒!  [阅卷附注]此文全篇押韵。

  7、静静呵护一朵花开

  安东尼在他的绘本中说:“我们讨厌一朵花时, 把她摘下来, 喜欢一朵花时, 也把她摘下来。”这寥寥数语, 竟引人在宁静遐思中悄然顿悟。

  我们是否在不经意间惊扰了那份我们眼中最为珍视的美?

  不去打扰的欣赏才是真正出于心底的珍视, 不为了嗅一朵花的香而去采撷整朵蓓蕾的芬芳, 不为了欣赏蝴蝶美的姿态而去喧扰那一份静谧与安然, 这才是真正欣赏者的姿态:安静, 不出声, 不触碰, 伫足于局外, 只愿用远远的目光爱抚, 甚至只是在心底悄然遐想。

  张晓风曾在散文中记载过:路过一位友人家, 拜访闲聊之余却瞥见一株静默于房屋一隅的昙花, 她默然倔强地抖开一身铁树般浓郁厚重的绿S。问起友人才知道这是一株漂洋过海而来的品种, 倔强地遵守着出生地的时差, 只肯在白天绽放, 无论友人用尽何种方法, 她始终不肯再绽开那璞玉般洁白通透的花蕾。张晓风在敬重这株倔强花朵的同时却又深深惋惜她的命运。无论是多少呵护与栽培, 多少盛赞她绽放容颜端庄清丽的溢美之词, 都无法滋润她那离开初生土壤的倔强根系, 都无法使她再绽放最原始最本初的美丽。

  让美丽回到她最初的环境中去, 去肆意盛开属于她的光彩, 别让你的欣赏, 影响了她的绽放。

  闲暇时读书, 最爱川端康成那一句:“凌晨四点, 看海棠花未眠。”那是怎样一种温柔而虔诚的心态啊。一位老人, 借着微熹晨光, 披衣而坐, 默默于窗扉间凝神细窥睡眠中的花朵, 毫不打扰, 没有上前采撷, 也未用一卷胶片记录花朵浅眠的模样。他愿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 来呵护那一方自然的美的盛开, 这更是一种尊重, 无言, 却浸透在凌晨清浅的天光里, 提醒我们, 自然界中一花一草, 一虫一鸟, 皆是倔强而美好的生灵, 怀着尊重与珍视, 去欣赏, 去“迁就”她们, 才能领略到最自然, 最美的感动。

  蝴蝶在黑暗中的栖息是静谧的, 莫用蜡烛的光去打扰她们。花朵的绽放是自然的、宁静的, 莫用照相机的闪光惊扰她们。我多想告诉每一个脚步匆匆的看花人, 轻一点, 慢一点, 远远看着就好, 别让你的影子, 挡住了哪一片花瓣的阳光。

  8、行礼, 为了远方的美

  不要走得太近, 惊走了沉眠的美。

  美丽的生物是自然的精灵, 它们有灵慧, 会选择自己的栖居之所。幽兰必绽于空谷, 其香才悠远幽邃;最美的蝶必栖于幽暗的洞穴, 其美才神秘而惊艳。生长于僻远之处, 才有出尘的气质, 也许深山千万年的岑寂让时空保持了一份古朴, 给予它们明净与灵动。

  然而很多人是不懂得美的, 甚至出于爱美之心摧残了它。不必说蝴蝶被制成标本而枯萎, 鸟鸣在笼中喑哑, 就是一些心怀善念的人, 也会在无意中酿成悲剧。林清玄的《放生鸟》里, 鸟与龟被一捕再捕, 一只龟的甲壳上刻满了放生者的名字。仿佛一个悖论, 爱造成的伤害触目惊心。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反复伤害的轮回?只因走得太近, 抓得太紧, 不懂得保持一段距离。

  纯净的美总在远离尘世的僻远之地, 譬如青藏高原上起伏的雪峰, 与高远的天宇相厮磨。“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其实自然已在沉默中说得清清楚楚:有人之处就有喧嚣, 有污浊, 有说不清的变数, 所以, 好山好水都躲得远了, 就像高傲的隐居者, 不欢迎人们打扰。可人们终究没有读懂。即使读懂了, 恐怕我们也不会停下脚步。我们抑不下对世界的好奇, 也压不下征服荒野的欲望。

  即使如此, 我们仍应懂得适度地保持距离, 保持对美的尊重。

  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 我发现海棠花未眠。”那黎明的薄雾里摇曳的花枝, 脉脉地昭示着, 告诉我们, 不要走近, 否则梦就破了。

  朱成玉说“见到美, 请行个礼”, 行礼即是尊重, 留有尊重, 或许我们还不至惊走全部的美。

  在洞中探险的几人, 看见山壁上的蝴蝶, 于是放轻了脚步。当我们看见蝴蝶远去, 定不能再追, 应当熄灭蜡烛, 默默退出, 那退出的脚步和熄灭的蜡烛, 是对美的行礼。

  5  作为无数爱美之人的一员, 我曾深深惊诧于美的脆弱, 也曾因无心之失, 怅恨于美的远去。我渐渐明白, 追寻美的最佳姿势, 不是窥视和攫取, 而是敬礼。古人言“亲而不狎”, 诚不欺我。

  所以我小心翼翼, 唯恐惊走潜藏的美。我希望, 遥隔黎明的薄雾微微鞠躬, 只为一处令人感动的美。  ( 源自《扬子晚报》)

  2013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

  01、莫惊扰, 让生命安宁

  人们点燃蜡烛, 怀着对自然、对生命的虔诚放轻脚步, 唯恐惊扰蝴蝶, 却实则造成对这些美丽精灵的惊吓。

  殊不知, 我们一些看似微小的举动, 影响了生命的安宁, 惊扰了生命的平静。不打扰, 不涉足, 让生命处于其最自然的环境, 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尊重生命, 莫要惊扰, 万事万物都有其舒心的环境。星野道夫跋涉在自然之中, 从涅瓦湖畔, 到撒哈拉, 到北极, 他用摄像机捕捉自然最灵动的生命。他从不惊扰生命的安宁:不走近天鹅, 不在麻雀窝中安装微型摄像头, 永远穿着与自然颜S相调的衣服, 静默地伫立、取景。他拍的相片总是那样和谐与安详。大师对自然有最深的爱, 对生命有最深刻的理解, 所以不惊扰, 不忍心破坏那固有的安宁。

  相比当下, 许多野生动物园以保护动物的之名将其圈养, 自然保护区的熊猫被置于游客的闪光灯下, 看似是保护, 其实是对这些生物的环境、安宁的破坏。

  我们总怀着一颗善心, 去做一些实际上破坏生命安宁的事, 看似微不足道、不会有影响, 有时却是对生命最深的伤害。

  对自然如此, 对人类社会也是如此。 我想起柴静的《看见》。她去采访艾滋村的儿童, 那些孩子们见到摄像头都躲得远远的, 见到城里人总是流露出惊恐的神情。正如柴静所说:“闪光灯伤害了他们, 我们的怜悯伤害了他们。”是的, 这些生命需要的是让他们舒适的环境, 是安稳的生存, 是我们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

  我们可以关爱, 却不要涉足;给他们安宁, 给他们内心的静与理解, 这才是对生命最深沉的尊重。 莫惊扰, 让生命安宁。 林清玄说:“我一直以为当时最缺的, 一为从容, 二为有情。”

  对待生命, 我们要从容, 不惊扰, 不惊吓。对待生命, 我们要理解, 要有情。真正有了爱, 才会懂得尊重生命, 让生命安宁。

  下一次去山洞, 莫点蜡烛吧, 让生命得以安宁。 万物自在, 和谐相依。

  莫惊扰生命, 让其安宁、恬静。

  02、放下纱幔

  不是所有的美丽都爱慕世人的青眼。有的美丽杜绝尘世, 纱幔覆面。对待这种美丽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纱幔, 不要惊扰他们。

  古书中提及的田野山村, 风景秀丽, 绿水环绕。有的村落乐意与外人接触, 自我发展, 最终成为集市都邑。有的却对外人的欣赏抱着无所谓, 甚至躲避的态度, 如同材料中的蝴蝶躲避蜡烛, 桃花源躲避武陵渔人的二次造访。可见, 不是所有的美丽都爱慕世人的青眼。

  我非桃源中人, 但桃源中人的心境却可想见一二。桃园之美不仅在其风光美, 还在其宁静生活之美、善良人性之美。远离了外界的乱世纷争、苛捐杂税, 桃源人平静安然地度过了数百年。外界初见桃园, 或许会抱着欣赏珍惜的态度, 然而谁能保证外界带入的光明希望的火种, 不会再宁静安谧的土地上燃起贪婪、战争的野火呢?欲望伴随着对美丽的窥视而来, 没有谁能控制。哪里有欲望, 哪里就会有攫取和破坏, 历史上血淋淋的教训, 我们领受得不少了。

  退一步说, 即使外界对绝尘之美的干扰没有我们预料的那么大, 美丽本身就真的那么在乎世人的欣 6 赏?卡夫卡的文学成就举世公认, 他生前却不为人知。不是才韪凉于世, 而是他根本没有借文名显赫的欲望。在死前他还曾嘱托遗产执行人焚毁其书稿, 其态度可见一斑。故而, 我们为自己四处找寻美丽所编造的借口——所谓“美丽等待我们发现”, 并不总能成立。

  谁说千里马需要伯乐?《马说》不过是韩愈为求统治者关注人才的一家之言而已。真正的千里马不愿伏于槽枥间, 也不见得就愿意供人驱使、日行千里。为千里马考虑, 最好的方法是放归自然。野马来自山间, 饮风餐露, 本来就不该受束缚。人为的驯化, 从马的角度考虑, 是对原始自然的奔放美的束缚、惊扰。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人们四处开发旅游胜地, 造成土地荒漠化、河流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所谓赏人间胜景, 不过是对自然的窃取。自然风景如若同蝴蝶一般有灵, 应当也会躲到世界深处去吧。

  绝尘之美不应受惊扰。若无意间见其美貌, 明智者应放下纱幔, 让这份美丽安然静处。

  03、守之本, 达之谐

  壁有明烛, 彩蝶不栖。

  探险者们本无心惊扰, 却因随意之举, 将蝴蝶迫入山洞深处。缘何?

  万事万物都有其固有状态, 是谓之本S。自然经累世更迭, 如一远古贤者, 修身行吟至今, 道已有成。一种经岁月积淀的状态会构成一种稳定, 一种经时间拷问的秩序会成就一种和谐。而人为的介入与改变, 会打破这样一种平衡。洞壁几烛且让彩蝶不能安栖, 更遑论三峡大坝之类的浩大工程。黄河已成地上悬河, 洞庭万顷碧波亦成往事。曾经的山水明镜, 而今不过一句笑谈。

  本S已破, 何美之有?只是人类似乎忘了, 自己也同样是自然秩序中的一环。地震台风仍频, PM 2.5超标, 空洞的大气, 燥热的地球??这是人类不安于本分, 不守护自然本S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然而, 千百年前的地球, 亦是有泊船渔歌, 山鸟乐人的美景的。又是什么, 使当今的人们, 只在钢筋混凝土的巨兽中, 看着账头不断增长的数字就能心满意足?

  究其根本, 人类在打破自然本S之前, 早已失却了心的本S。 人之初, 性本善。这是心的固有状态, 心的本S。

  善, 不仅是与人为善、与自然为善, 更是与己为善。别让欲望遮蔽了双眼, 别让物质拖累了梦想, 别让利益埋没了本心。

  现代人多戚戚于贫贱, 汲汲于富贵, 而放弃了对伟大精神的崇敬和追逐, 忘记了对本S的维持。 余秋雨出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时, 黄佐临先生叹了句“可惜”。秋雨懂得, 校长已近“政界”, 一个文人若是接近了外物的繁杂, 便再难回归本S, 回归文化的本位与生命的真实。故他只是整顿了“文革”以来的不良风气, 在强调以本S育人后辞职从文。守护本S, 是此间的抛却, 更是秋雨在任期间的一系列举措, 教会更多人坚守本S而不随波逐流。

  守本者当如是。守得本S不变化, 更能入世以本S救世。人们需要的正是守住本心的教育, 使精神丰满, 才有更为自觉的意识与认知, 去守护自然的本S, 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不变应万变, 正是守本的智慧。守之本, 达之谐。

  04、不可惊扰的寂静

  学术的寂静, 犹如天山雪莲, 不可惊扰。

  小小的却不切实际的言论犹如那小小的蜡烛, 会激起一场巨大的舆论, 让本来单纯、潜心学问的学者犹如受惊的蝴蝶, 失去了心灵的净土。

  纵观当今学术界, 有多少学者被各种“门”缠身? 先有阎崇年被掌掴, 后又陷入“悬赏门”。再后来“季羡林遗产门”引起一片哗然。余秋雨、于丹、易中天等一批从《百家讲坛》走向大众的学者遭遇非议??

  这些学者从书斋中走出, 走向媒体, 走向大众, 现身各种讲坛, 到处“走穴”, 一年出多部畅销书, 遭来羡慕嫉妒也是必然。

  原因首先是学者们自身不懂得守住内心的寂寞与清净。面对媒体的追捧, 他们没有能稀释掉那些浮名, 一人夸之, 万人从之, 接受下与他们学术涵养不符的名誉, 失去了寂静, 从高位摔下也是必然。

  7 然而, 作为大众一员的我们, 作为传播信息的中坚力量, 慎于言, 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普及的微博成了公民发表言论的又一平台, “微博骂战”也愈演愈烈。我们是否想过, 传播那些不切实际的言论时, 身为文化名人的学者们会遭遇怎样的惊扰与伤害?

  我们自以为转载批评是对正义的呼唤, 然而不明实情的我们却实在是被那些舆论制造者所利用, 一次一次去惊扰学术的寂静, 将学者的私生活公布于众, 让学者无法潜心学问。你看那些书里, 有多少雷同之语?

  不懂得正确评判言论的正确性, 不懂得给学者一片寂静的土壤, 就正应了泰戈尔的那句话:“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 满面红光走向罪恶。”

  复旦秦绍德“寂寞出学问”的呐喊是对学者坚守自身心灵净土的呼喊, 亦是对公众给学者一片寂静天堂的呼喊。

  总有一些大师习惯于寂静。

  与当代文化名人们相比, 季羡林老先生的三拒头衔是一种睿智, 不问世俗尘埃, 清净红尘美好。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成名之后过了半辈子的隐居生活, 他逃离成人世界, 逃离喧嚣, 或许只是为了守住自己内心的净土。书中的那段话是多么适合作他的墓志铭:“我整天就干着这种事, 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总有一些人在慎言慎行。

  白岩松等微博名人正用尽全力地引领微博走向正义, 走向公正, 走向单纯。 诚愿有更多的学者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诚愿更多的公民慎于言论。

  还学术一片寂静安然, 会有更多的大师在静默中生长, 迸发出遒劲的学术张力。 那天山上的雪莲啊, 寂静中, 是如此优美动人。

  05、热爱自然, 留有尊重空间

  简嫃说:“人来到这个星球上, 不过是一场美丽的寄居。”我们与这世间的万千生灵, 在这苍茫浩瀚的宇宙之中, 不过皆为沧海一粟, 全无高下之分。

  人与世间性灵既皆为独立个体, 便当互敬互畏, 留有尊重、自由呼吸的空间。生灵是多么纤弱敏感呵, 纵使人类屏住呼吸, 放轻脚步, 但那些小小的蜡烛所携带来的人的气息, 终究是令那些美丽的蝴蝶悄悄飞走了。

  席慕容曾在书中写到, 一次与友人漫步冬林, 却在进林之前被友人叮嘱要轻声细语, 万不可惊扰了那些酣睡的冬树。林中之树静静伫立, 寂静, 安然, 腰间围裹着粗绳制成的“冬衣”, 在这和煦的冬日暖阳普照之下, 恰似恬然而睡。而林中工人皆是一副敛声屏气的谨慎模样, 唯恐惊扰了它们。席慕容对此颇有感触。她说, 人与自然的互敬互重, 是最和谐美丽的图景。

  真正的热爱, 不应以企图占有、掌控甚至改变为表现形式。真正的热爱, 是怀有一颗谦卑、平等的敬畏之心, 任那些自在之物, 可以坦荡荡背负天地、面朝青云、自由呼吸, 在和煦的阳光之下尽态极妍。

  一位建筑学家在谈及古建筑的保护时曾说:“最好的保护方式, 不是糟蹋改变它, 也不是修治供奉它, 而是自在坦荡地以其本S伫立在那儿。”我想, 这对于我们敬畏、保护自然亦是适用的。

  所谓的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已然导致了种种毁林开荒的结果, 而那些企图以“人类智慧”所行的保护自然之法, 亦是不可取。真正的敬畏保护, 便是不以一己之私妄图改变什么, 任其自在而处, 翩翩起舞, 岂不最好?

  或许我们也应学梭罗一般, 自在坦荡, 与我们的瓦尔登湖比邻而居, 日出而行, 日落而归, 看着天边云卷云舒, 而非将我们的意志强加于自然, 非得那湾湖水如自来水一般洁净无瑕才罢休。这种控制, 是一种不尊重, 违背了我们人世间行走的目的。

  留有尊重的空间, 是平等、博大之心的体现, 亦是真正的热爱。 莫让那些美丽的蝴蝶远飞。退一步, 世界海阔天空, 和谐动人??

  06、吹灭那支蜡烛

  人们从不停止对美的追求, 有的人尽其一生追逐着美, 渴望成为历史性一刻的唯一见证者, 他们得 8 到了掌声和鲜花, 但是当美暴露在灯光之下时, 它便不再是美了。

  正是这样的刻意追寻让美无处躲避。山洞中的探险家在蝴蝶看来是入侵者, 他们点亮了这个洞穴, “肆无忌惮”地欣赏着他们眼中的美, 却不知道他们忽视的细小动作对于蝴蝶来说是怎样的伤害。它们别无选择, 只有退让、退让??而最终必会无处可退, 那该是怎样的悲哀。

  俗话说, 爱, 便是成全。爱一个人, 便是要看着他幸福, 哪怕陪在他身边的人不是你。我们作为美的爱慕者, 或许也应该达到这样一种境界, 这才是真的爱。然而观诸当今社会, 人们对于美的追捧已达到了一个制高点, “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泛滥成灾, 而各大媒体也恨不得将这些人的所有都呈现在大众面前。还记得一个女孩帮一位流浪汉撑伞的画面感动了无数的网友, 这本身是一件治愈人心灵的美事, 但图片传开后, 女孩的生活被打乱了。各大新闻平台的记者争相去采访, 殊不知这对于女孩是多大的困扰。她只能不停地躲避, 她会累会倦, 可能日后她只敢将慈善藏在心中了吧。不得不说, 这是对美的一种无形的伤害。

  其实人们对于美的渴求或许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现实的失望, 所以一旦有美被挖掘出来, 便会蜂拥而至。但是仔细想来, 那些拥有“美”的人只是做了他们该做的。他们没有成为无情的旁观者, 而是伸出了手给予了别人关爱与力量, 人性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而我们又在做些什么, 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我想, 真正需要反思与改变的是我们自己, 明白值得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我们是谁。重新拾起自己被遗忘的灵魂, 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丰满起来、美丽起来吧!由心到身, 由内而外。

  吹灭那支蜡烛, 点亮心中的灯火, 蝴蝶会飞出洞穴与你相伴, 世界会因你而精彩。

  ( 源自“南报网”)
高考优秀作文选 篇四
  高考优秀作文选

  一、记叙文

  王大爷的早餐店

  我住在一个有些年头的小区里。住在老小区的好处就是——你知道小区里哪个店铺里的东西好。

  我知道王大爷卖的早饭最好吃!

  王大爷的小店里总是挤了很多人。远远的只能看到雾气把小屋子填得满满的, 溢到外面来。也分不清朦胧中哪些是人, 哪些是桌。

  “王大爷!老样子来一份儿!”

  进门的人大多要喊这么一句, 就像打招呼一样点一份早饭, 然后就坐下来跟经常碰面的“早饭友”开心地交谈。等到王大爷把东西稳稳地放在他面前, 他就开始边吹边吃, 满脸幸福的样子。不消几分钟, 他就要向在座的告别“你们慢吃”, 再给王大爷来个预订:“我明儿还来啊, 您忙!”然后快步走了——去上班。

  王大爷性格特别好, 讲话和气还很爱聊天。笑眯眯的, 我甚至觉得他的皱纹都特别可爱!他的店面小, 装修也比不上别处的快餐店, 桌椅因长年的油灰显得发黑, 墙也因水汽好些地方脱了墙皮。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爱在这吃粥吃茶叶蛋。好像有了王大爷在, 早饭就该好吃, 卫生就能保证似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吃客们有周末不肯做饭的, 也跑来吃早饭。这时就少不了王大爷爽朗的笑声了。

  “王大爷, 店面不租大点我们要站外面吃饭啦!”

  “哈哈, 我给你们搬个小凳坐外边吃!哈哈??钱全给你们做粥吃了, 哪有闲钱啊?”

  对, 王大爷的粥里头有肉, 价格还不贵哩!难怪, 难怪!

  “那你提个五毛一块的价, 我们还能不来啊?”

  “不行不行, 都是好多年在这吃的老邻居了!我老王别的不敢说, 良心还是有的啊。多亏你们养着我哩!哈哈, 我老头子亏得有你们陪着解解闷呢。”

  “那大妈呢?”我这个心直口快的傻孩子没忍住就问了出来。我发现周围似乎过分的安静。我也看到王大爷似乎笑容僵了下来。

  “你大妈啊, 陪着我呢!可不就是她派你们来陪陪我嘛。我这就够啦!有吃有喝, 有人说话, 干啥不满足?想这想那, 争来争去的人还没我快活哩。小妮子你知道不, 人要会知足!你往后长大了还像他们来我这小店陪大爷讲话, 我也知足啊, 哈哈, 你说我这傻不傻?”

  我听了, 眼睛忍不住眨巴了两下, 多亏店里雾气重!“这粥真烫!”我大声地说, “我以后得等粥冷点再喝!”

  周围的人都笑了, 王大爷也笑了, 这种没有任何做作的笑真好听。

  王大爷, 你一点也不傻, 你就是心里敞亮才过得好啊!我不管长多大, 都会时常来看你的, 陪你说说话, 就像这些陪你的人一样!我心里想。

  周末的早上总是让人放松的, 阵阵谈笑声从街角这家小小的早餐店里传出??

  【点评】本文写小区里一位卖早餐的老人。老人多年来支撑一间简陋的早餐铺子, 全心全意地为邻居们服务(善)。文章写到后来忽然点出这位老汉早已失去老伴, 贫寒而又孤寂。他没有消沉, 而是用精心制作早餐来“团结”邻居们的欢声笑语和质朴真情, 他活得有滋有味了。这种“圆通”和“豁达”, 乃是“活”用小经验、小能力而展示出来的小智慧, 富于启示, 全文也就静悄悄地与“智慧”水乳交融了。

  左手粪叉, 右手笔杆

  爷爷的手, 拿得起粪叉, 舞得了笔杆。

  爷爷是一个农人, 他常常“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却从没有过“草盛豆苗稀”。因为他精通耕种之道, 不滑不懒;最重要的是, 他施用农家肥。每天晨曦初露, 爷爷便背一竹篓, 操一粪叉, 游走于村头巷尾, 捡拾牲畜秽物。及至天一放亮, 村郊不上不下地被飘来的炊烟裹住, 爷爷就回家。奶奶摆好了早饭, 小米粥、馒头、青椒、拍黄瓜!呼噜呼噜喝完汤, 顺便踢走死缠脚下的巴儿狗??偶尔奶奶也夸一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 臭!”老头老太太对视一眼, 笑了。

  爷爷曾是个大学生, 当官的, 有过出息。太爷爷共有六子, 本来都该安安分分做个小农民, 但爷爷不。他天分异常好, 私学, 中学, 及至大学, 都是一路直上。后来当了小官, 虽不大, 但在镇上也算是有头有脸了, 在村里更是红极一时。眼看升官在望, 爷爷却收拾行囊, 携家带口, 回了村里。村里人都表示理解:“对喽, 农民好嘛, 看看庄稼看看草, 啥都不愁。”

  村里人称赞爷爷的农活, 还敬佩爷爷的书法。逢年过节, 红白大事儿, 都找爷爷来写字儿。不必狼毫, 不必端砚, 更不必宣纸——乡下人也不懂欣赏这个, 但他们都知道爷爷见多识广, 高文凭, 有技艺。对于求字之人, 爷爷总是来者不拒, 放下粪叉, 洗手执笔, 挥洒而下。当淳朴的邻人拿到字后, 喜悦之情全溢于脸上, 总想夸一夸这字儿——就像汪曾祺笔下的乡亲们一样:“这字儿好, 真黑!”

  我是爷爷的长孙, 却去之远矣!常问爷爷:“您咋就愿意做个农民呢?”他总会拿他喜欢的文人汪曾祺做例子:“你看啊, 老汪这人写文章写得好。俗而不厌, 多而不滥。为啥?他虽是文人, 却也近于农人。勤恳、淳朴、达观。”我点头:“是啦, 他也掏过粪, 而您是叉粪。又都是执笔之人, 又都上过大学。您和汪先生差不多嘛!”爷爷很得意我的说法, 却仍摆手不赞同:“有一点不一样, 他种地不如我。”奶奶看我们爷孙俩笑闹, 总是很无奈, 叹道:“这老头子。”

  我不知道我何时会有这种高度, 更不知道爷爷眼里的世界是怎样, 但我深知, 爷爷表现的那些, 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粪叉和笔杆共存的境界。

  平淡而知足, 是爷爷的智慧。

  【点评】本文有着淡淡的传奇S彩, 爷爷的“夫子气”和“农人味儿”天然融合, 妙趣横生。有些笔墨十分精彩, 如奶奶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 臭!”又如邻里夸爷爷的墨宝:“这字儿好, 真黑!”

  智慧, 就藏在房间里

  妈妈对爸爸的评价:平时挺精明, 一到钱上就犯浑, 只知道乱花钱, 败家。

  可不是?打我记事起, 买房子、搬家、卖房子就成了常态, 少说也换了四五个地段。若家底殷实犹可说, 可咱家却刚达小康。几番折腾下来, 已经举了不少外债。

  爸爸和财务打了几十年的交道, 跟客户谈账目时几百万的数目也得精确到个位, 如此细致的人儿怎会连家中的存款、经济状况都不清楚?莫非真如“清官难断家务事”, 对外精细了, 对内就糊涂?我有些不明白。

  不过细细想来, 爸爸几次一意孤行决定买下的房子, 其位置都有点名堂。譬如上小学一二年级时, 我家的房子择在镇中心, 虽然位于中心, 却拥有罕见的静谧, 大概是与喧嚣马路隔着几幢楼房和一片树林的缘故吧。看着远处人来车往纷杂不已, 耳畔却时常闻见群鸟啁啾似在欢腾。年纪尚小的我, 不懂得“大隐隐于市”, 却在这明媚的阳光中领略到静的美好, 收敛了顽皮和野性。

  上初中时, 爸爸看上了一处邻近学校的房子。地理位置虽然不错, 价格却出奇地高。大概把家里百十平米的老房子卖了, 再垫点钱, 才换得那六七十平米的新居。那关口, 爸爸打开家里的存折算了一下, 又带着笑容对外借了点钱, 就轻飘飘地将钱交给了房主, 全然不顾一旁闪着噬人目光的妈妈。后来的日子, 我们一家度着有史以来最难熬的时光。但多亏了这一决定, 每逢冬季, 我不必在寒风中赶远路, 缠人的支气管炎不再发作, 平安地度过了初中三年。整整三年。

  唯一一次让我不满意的新居, 便是高中时代的房子。为了延续初中的传统, 父亲仍在学校旁边找了间房。但我搬进去一看, 却比初中的更狭小、更简陋, 网络、电视全没有, 平日用来消磨时光的手机也只好交出。高中三年的S调, 变得乏善可陈。听着我倾诉满腹牢骚, 爸爸只在一旁呵呵一笑, 说:“现在啊, 还是艰苦点吧。”说来也怪, 一些过去的朋友遇见了我, 却惊讶往日颇为散漫的我多了些沉稳, 啊, 兴许真的长大了呢!

  高中的生活, 终于迎来尾声。一日, 我与爸爸闲聊:“爸, 以后还搬家么?”爸爸意味深长地答道:“你走了, 就不搬了。”我默然。忽地明白, 父亲的多次搬家或许仅仅是为了我吧。

  我想, 妈妈评价爸爸“花钱发昏”, 可能有些道理。但是, 这种行为如今看来却蕴有某种智慧。只不过, 这智慧被爱包裹起来, 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里的某处罢了。

  【点评】纯然是小学子的切身感悟。孟母曾经“三迁”, 老爸为孩子求学也来了个“三迁”, 迁出了性格, 迁出了无声的大爱。这种智慧, 旁人难悟, 只有小作者悟到了:它被爱包裹起来, 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的某处罢了。

  写作的智慧

  这大概是最后一次, 在方格纸上写下规定字数的文章。

  已经太久了:不曾在横条纹的周记本上, 写下或两三行的只言片语, 或动辄两三页的恣意文字。

  还记得考前, 语文老师用黑板擦敲打着黑板, 不厌其烦地再三强调“作文拿高分的智慧”。无非是开头引用名人名言, 观点鲜明, 事例翔实, 等等。

  是的, 这样的“智慧”我都懂, 能让我拿高分的“智慧作文”也不应排斥。毕竟, 经验和能力也是智慧的起点。

  然而, 我总是不屑。不要真情实感, 不需形式创新, 只需把大段捣烂如泥的“王开岭”、“史铁生”、“周国平”们注入固定模板, 便会催生大批身穿统一制服的克隆军团。此乃应试教育下的集体分泌物。

  在作文纸上, 索尔仁尼琴已将古拉格群岛控诉了千万次, “全俄国最好看的霜”已成为令人作呕的白S凝结物。屈原已拒绝再投江, 海子思索还要再卧轨多少次。

  这样的智慧, 不要也罢!

  真正的写作智慧, 应拥有大自然般的天然气象, 是超越了经验和能力的升华, 是“我手写我心”的了然境界。这智慧, 是汪曾祺式的“士大夫清韵”, 是张爱玲市井小民的絮叨, 是余光中式的精巧瑰丽, 是优美字句背后的郁郁文气、坦率心性。

  时间不多了。我周围的考生, 应该在进行最后一段说理了吧?若我一开始便选择了中规中矩的议论文, 此刻, 理当安心而又机械地援引着最后一个例证了??

  可惜今天, 在高考考场上, 我没有。

  我不后悔。我想写幼年的玩伴, 夏蝉歌咏的少年梦, 白衣黑裙的青春悸动, 高考重压下偶尔的灰心失意, 噙泪微笑的坚强。我想写平凡生活里的细微感动。就算是议论文吧, 我也想拒绝炫目的名言和事例, 静静地用质朴的语言说清内心的所思与所悟。

  对不起了, 老师!您教的那些智慧法宝, 我今天一概没有用上。

  因为, 我已明白了何为真正的写作智慧。

  真正的写作, 是在高考考场上掷下没有退路的崛傲开头的勇气。

  真正的写作, 是抛弃成规通法, 以真情入文, 以实感动人的自觉。

  真正的写作, 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烂漫才华。

  真正的写作, 是捧出一颗至诚之心的赤子纯真。

  谢谢你, 智慧自身的大景象。这最后一次写800余字, 我终于没错过你。现在, 交卷。

  【点评】此文是考生临场就地取材之作, 颇为自信, 相当潇洒。对缺乏智慧的高考作文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卓见, 巧妙地融进了考场上的起伏思潮。作者估计到今年高考作文“周国平”们会纷纷注入固定的模板, 甚有先见之明。我们阅卷时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故戏言:“今年大唱‘三国志’——周国平、汪国真、王国维!”

  瞳孔之内

  现在, 离我两米之外, 监考老师低着头不知在做啥。但我知道, 本人的一举一动都进入了他的瞳孔。原先就紧张的我, 手心变得更湿。

  我的双眼紧盯着题目, 大脑却不配合, 本来尚算平稳的呼吸突然滞了一秒。然后, 我如同一个快要窒息的人突然又被松开脖子, 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怎么办?

  想起老师在考前给我们鼓励, 说高考语文卷的设计, 一定能充分展现考生的智慧。可我觉得可怕的并非眼前这张正反六页的卷子, 而是一双眼睛, 就在我的前后左右:抬头时, 但见它平静地扫描;只要一低头, 它就隐隐约约地向我投射表意不明的目光。

  我成了楚门, 只是遍布在我四周的, 不是针孔摄像机, 而是由成千上万个细胞构成的眼, 它才是最复杂的监视器。

  我胆战心惊, 却还要装作无事的模样。抖着手做完论述类试题, 目光转投到了作文。

  智慧?智慧的景象?智慧的境界?

  那个监考老师, 又在窥视我, 他该看出了我的无措, 给我的焦虑加了一剂猛药:“同学们, 要规划好作文的时间啊!”

  就在我觉得快要爆炸的时候, 另一个监考老师将窗推开了一个小缝, 风丝丝地飘进来。我眯了下眼, 她的瞳孔里, 有一线和煦的光。兴许我冷静下来, 他, 他那双眼并不怎么可怕了。

  好像, 背后的那些眼一时间已经隐去。

  十次深呼吸, 我要与自己对话。

  其实, 我本就知道, 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瞳孔里, 虽然不像楚门的世界, 每个表情, 每句话都有剧本, 可我们真真是在别人的瞳孔里演着人生的电影。

  更何况, 我不可能像楚门那样, 走出这些瞳孔的所见范围之外。

  你的焦虑是无用的!静下心来, 好好考完这场试吧??

  我吼向自己, 在心里。

  再看作文题, 也不再觉得毫无头绪。何为智慧?何为智慧的境界?我大概有些明了。

  愚蠢的人, 拼命地想逃出人们的瞳孔;智慧的人, 知道自己永远活在别人的瞳孔之内。

  前者, 从内而外地苦着脸;后者, 自始至终安然地笑。

  我写下此文, 总算知晓:活于别人的瞳孔之内, 却能淡定自若, 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这么写, 不算“跑题”吧?

  【点评】与第4篇《写作的智慧》一样, 为考生临场就地取材之作。从监考老师的“眼睛”里感悟到人生的某种状态, 萌动了智慧之思, 十分机智。

  二、散文

  农之月令

  汪曾祺先生写过《葡萄月令》, 似乎只要缀上“月令”一词, 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风雅, 也能智慧一回。昨天是芒种, 蚕老麦黄一伏时。庄稼人是要有智慧的, 什么时候播种, 什么时候收获, 得有讲究, 乱不得。

  惊蛰了。

  “惊蛰”怎么看都是欣欣向荣的一个词。庄稼人要抽出时间“松土”, 憋了一个冬天的黑土地, 已经等不及了, 急着出来透透气。春耕开始了(也有春分的说法)。

  从清明到端午, 庄稼人就一直忙。浸稻芽, 做秧畦, 收油菜, 育蚕种, 讲究的就是一个“次序”。这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 几千年耕作经验的积淀与升华。村中, 要每家每户地仔细叮嘱。

  “芒种”这个词真好听。

  大约在六月份, 草莓地里会莫名其妙地生出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这种发现, 谈不上智慧, 只是一种经验之谈。不要着急, 也不必时不时去看。待到乌猪子过江了, 躲的、藏的, 虫们都会溜出来。用纸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 放到远远的一处荒田里去。

  踩死它?哪能呢!庄稼人讲求佛性, 相信生死来去自然, 打扰不得。奶奶年纪大了, 却不忌惮生死。“七十二, 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耕作了一辈子, 奶奶竟有些看淡生死的大智慧了。

  小孩自然没有这般境界。从桑叶腋间坠出的桑树果子, 一大把一大把的, 由青雪雪、黄澄澄、红扑扑、紫莹莹, 变得晶莹透亮, 乌紫乌紫的, 像黑玉。桑叶伸伸展展, 桑葚清清凉凉在底下荫着凉着偷乐。小孩真馋!一个孩子像猫一样攀上树, 吊弯树枝, 底下的小孩便忙着摘桑葚。吃到嘴唇发紫, 被妈妈拖着去河边洗。小孩也不忘显摆自己的聪明。

  夏至来了。

  田里要浸水。不大会儿, 蚯蚓摇头晃脑地爬上田埂。又不大会儿, 你再回来看看, 田埂就满了。这些蚯蚓也聪明得紧呢, 这是一种本能。水汽泱泱。

  庄稼人将脚探入水中, 凉丝丝的。田里有些许零星青白S的碎瓷片, 也不要紧, 庄稼人脚底的老茧厚着呢。还有水蛙, 我们这里称“蚂蝗”, 不再多提。傍晚, 晚霞像火红的枫林漫天舒卷。

  这是怎样的景象!

  大暑前三天后四天不能浇粪。

  有人瞧不起庄稼人的愚钝, 我却不这么想。二十四节气, 吃桑葚的孩子, 还有我的奶奶, 都是有些智慧的, 就连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 一虫一鸟, 又何尝没有智慧?

  真愿意做个庄稼人。

  【点评】清澈、活泼、优美, 是一篇礼赞农家智慧的晶莹剔透的叙事性散文。可赞!

  逃离“智慧”的周庄

  这是一张双程景点票:“周庄”, “千灯”。周庄与千灯相隔不远。

  远远便看见大红的“周庄欢迎你”张牙舞爪地雄踞着一爿天地, 死死咬着你的眼, 躲不掉的。

  心怀忐忑, 步入周庄。这是一场肉与肉的摩搓、绝杀, 裹挟着汗味、水汽与浓郁的咖啡香, 我逃到了一艘游船上。

  商业化的市镇气息扼住我的喉, 叫人, 噤了声。

  周庄“智慧”, 周庄人更为“智慧”。在这里, 即使是一棵树也可成为拍照牟利者的招财工具;即使是转角处一块巴掌大的空地, 周庄人也不遗余力, 将它开发成西式咖啡馆;宣传手腕更是??

  游船驶过一座桥, 我怔了怔 ——是陈逸飞画中的双桥!只是, 我看得到:桥上的游人压得它不堪重负;我听得到:那苟延残喘中有低低的呜咽??

  岁月斑驳, 侵蚀着石桥。双桥横亘着, 像一块开合的“伤疤”——那是, 整个周庄的伤疤。

  “阿婆, 唱支船歌可好?”

  一只青筋虬劲的手直逼眼前:“小费。”

  那一刻, 我比三毛哭得更像个孩子。只是, 她喃喃念叨的是周庄, “我还会来的。”我却是, “周庄??我不再来了。”

  这样的“智慧”, 我, 有些反胃。

  千灯与周庄相隔不远, 千灯与周庄相差甚远。

  与“智慧”的周庄一比, 千灯就显得有些驽钝。商业的气息尚未染指这座古镇, 明清最长的青石板街沉默不语。

  古戏台上, 一群昆曲票友启口轻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来”字潺潺泻出, 声歇处, “姹”以去声的破竹之势将曲调引入高潮。“似”, 也是去声, 却隐去了“姹”的振聋发聩, 一路陡然直下, 悲戚处, 叫人落泪。像悲叹昆曲, 像哀叹千灯。

  诚然, 千灯在周庄面前, 显得那样矮。但, 在千灯, 你能感受到水纹处千灯肺叶的呼吸、开合。在千灯, 时间就像一只摇橹的小船, 咿咿呀呀, 你还未曾留意, 它已穿过水域, 到那边去了??

  直到延福寺钟声响起, 我才觉知天S已瞑。

  碎碎的历史尘埃含着温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夫唯不争, 则天下莫能为之争”, 古镇的智慧, 千灯的智慧, 于此, 悄然散发。

  我, 愿逃离, 逃离“智慧”的周庄。

  【点评】可视为小游记, 有讽有赞, 精选细节, 于对比中展示诗情哲理, 不同于泛泛的“周庄游”。

  皱纹中的智慧

  岁月的车轮在人生的道路上辗过, 深深的皱纹诉说着爷爷的人生, 体现着纯朴的智慧。

  一、牛耕

  “呦喝, 呦喝??”爷爷沙哑的呼声在空旷的地里显得格外清晰。天上乌云开始汇聚, 要下雨了, 我忙跑到田埂边。“爷爷, 快回来!”“知道了, 就这一块了, 耕完再回去。”话毕, 又吃起了呦喝声。天空果真飘起细密的雨。爷爷回来时身子已湿透, 脚上沾满了泥。“爷爷, 你把牛卖了吧, 这牛都老了, 耕地太费力了, 现在有机器, 很方便啊。”我望着爷爷, 说出心里的想法。“小丫头, 这牛耕虽然慢, 也是老祖宗留下的法子, 适用啊。趁爷爷还有劲, 多耕些地, 比机器耕得细呀, 也不伤地。”如今, 村里只剩爷爷这一头牛了, 也只剩爷爷一个人还在用牛耕地。望着屋外的雨, 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经验。烟雨蒙胧中, 一人一牛, 多么和谐, 多么自然。

  二、珠算

  “得咚、得咚??”爷爷撑着老花眼镜, 拨弄着算盘, 时不时地在小本子上记些什么。“爷爷, 你在算账啊, 我帮你吧。”“小丫头, 你能帮我什么, 你会用这老算盘吗?”爷爷笑着向我挑眉。“我用手机帮你算, 你报数字就行, 不比你这快嘛, 而且又准。”“哎, 你就不懂啦, 你那新鲜玩艺我这把年纪学不会了。这老算盘倒好用, 爷爷教你算吧。”“不要, 我看着就晕了。”爷爷低下头去, 眉头皱昆, 自己又开拨。我偷偷地用手机计算, 发现爷爷的结果那么精准, 条理清晰。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能力。一人静坐, 手指拨弄, 那般淡定, 那么稳重。

  三、戏曲

  静夜, 凉风习习, 微弱的星光陪衬皎月, 酒下清辉。爷爷在门前的老槐树下, 抽着旱烟。“爷爷, 夜晚天凉进屋睡吧。”“丫头, 坐这儿, 这点凉, 爷爷还受得住。”“那您讲故事给我听吧。”“故事都给你讲遍了, 没了呦, 爷爷唱歌吧。”爷爷清了清噪子:“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 凭阴阳如反转保定乾坤??”爷爷的歌声并不动听, 却带着莫名的心颤、悲凉。望着爷爷皱纹间的无限认真, 我明了:智慧是一种净化了的境界。一人一曲, 那般投入, 那么融和, 在月夜下格外协调。

  智慧三境

  佛家有智慧三境:一曰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二曰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三早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现在我认为, 智慧还能分为三境:山, 海, 天。

  第一境便是这山。山, 屹立于大地之上, 向来是高大、稳重的象征。一开始, 人的智慧就如同一个土丘, 随着时间流逝, 经验累积, 人的智慧也便如山一般逐渐升高。由一句不见经传的土丘升格为名山, 最后达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地步。但是, 这一境的智慧也是如山一般死板, 只是量上的累积, 不能变通。就如同山永远无法比人高, 无论山多私巍峨, 如何顶天立地, 山就是山, 不能动, 不能跳, 只能被局限在土壤之上。

  因此, 第二境便是这移动的海,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经过不断学, 融会贯通, 智慧转变为辽阔的大海。水无常形, 人的智慧在这一境, 可以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 而不被死板的思路所困。同时, 大海何其宽广, 就算是将地上的山全部填入, 都无法将其填满。然而, 人要到达一境界是何其困难。虽然人有时也会灵一闪, 做出一些精妙绝伦的事, 但那就如名山上的流水。只有真正的人才, 才能将那流水归一, 成就智慧第二境:海。

  比海还宽广的只有天, 所以第三境便是天, 但天不仅只是比海宽广。天, 首先它笼罩万物, 无处不在。同时又无形无象, 不可捉摸。在这一境界, 人的智慧已趋于化境, 大智惹愚。就如同气, 看不见, 摸不着, 但确实在那。智慧到了这一境, 便已不再是智, 而是到了道的地步。道之道, 非常道, 有这种智慧的人, 做事都有着各种深意, 并很难为人所理解。人类历史上下几千年, 有这种大智慧的人为数不多, 如老子、释迦摩尼等。

  智慧三境, 智慧逐渐增加, 但人却就得谦虚, 山自认为可通天, 海自认为围绕了一切, 但只有天知道, 智慧无穷。就如同大圆与小圆, 大圆面积比小圆大, 但其接触的未知也比小圆多。

  因此, 智慧虽可分为三境, 但仍是无穷无尽的, 就如同天外便是那星辰大海。所以, 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尽自己所能, 向着下一境, 向着那无尽的天空, 星辰大海进发。

  境由心生

  智慧是一种心镜, 境由心生。

  心基吸智, 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心若有慧, 则宛若长空旭日终至至灵之境。

  民国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三只牛吃草, 一只羊也吃草, 一只羊不吃草, 它看花。

  我想, 在茫茫绿原上看花的那只羊便是智慧的, 它看花的景象, 便是智慧独有的景象。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说, 人生的意义不是吃饭这么简单, 还应有更高的追求。

  诚然, 智慧对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抛开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只有不被浮华物质遮住双眼的人, 才是有资格称做智慧的人。

  再进一步讲, 拥有大智的人, 不仅有精神追求的, 更有特立独行、超然物外的胆气。

  我曾惊叹于朱耷的《墨鱼图》。那只翻着白眼的鱼诉说了怎样的智慧心语?不言而喻!我十分敬胃这位明朝遗老, 高蹈乎八荒之表, 亢心乎千秋之间??

  如果说朱耷的智慧是一种气象, 那么, 庄子“超乎象外, 得其环中”的智慧便是一种至镜。超脱于生命本相的空灵之境, 乃是禅与道的完美契合。

  李叔同青天白日以映事, 明镜止水叹澄心, 霁月光风以待人, 便禅一般地诠释了朱耷的气象和庄周的至境;超乎生命本身, 肇乎天地万物, 故能在圆寂之前, 叹一句“华枝春满, 天心月圆”。

  通往智慧的空灵之境, 是没有捷径的, 需要全身心地领悟。悟人生沉浮, 悟涅磐境界。必要时, 可学一学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 于大自然中, 领略融身于天地之间、放眼于银妆世界的寥廊与凝重。

  生命本就是一场锻炼, 智慧便是那最终的升华。修一颗智慧之心, 成一番智慧之境, 于生命无悔, 于本心无愧。

  三、议论文

  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

  夏雨初霁 , 于校内一棵不知名的老树上, 拾得一只蝉蜕, 很好的中药。

  一颗露水滚落。就着千千万万露水的光芒, 我看清了这只晶莹剔透的蝉蜕, 这是一间寂寞的空屋, 惹人怀想蝉那令人敬佩的、生命的智慧。

  如同大自然一样, 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智慧即是一间寂寞空屋, 不盘花簇锦亦不金碧辉煌, 只如蝉蜕一般在灰S的雨幕中微微闪耀着一星光华, 于漫漫长夜中点燃了一豆灯火。

  寂寞空屋, 耐得住寂寞亦拒绝悲凉。蝉之生命有限, 于阴暗潮湿的地下蛰伏数载只为了一个夏天。数千个寂寞长夜它们无言熬过, 待到一朝羽化, 便成为盛夏最出S的歌者。这时, 它们的生命已然垂垂老矣。人之老年, 免不了自怜自哀, 忧伤慨叹, 哪里来的心情唱什么歌呢?可蝉偏不。“乌发如银”的时节偏要日日欢歌, 这便是生命的大气度。

  寂寞空屋, 可有形可无形, 是一个人此生生命存在的证据。人之智慧便在这空屋中岁岁积淀, 蕴于血脉的最深处。项脊轩, 旧南阁子也。这是归有光的寂寞空屋。室仅方丈, 容不下金银珠宝亦容不下繁华如梦, 容得下的仅是那一份割舍不断的回忆。“某所, 而母立于兹??”归有光在这里读书成长, 身后有母亲嘘寒问暖的身影。空屋虽寂寞, 此心却温柔, 体察父母亲情, 就是我们最平实的智慧感悟。

  寂寞空屋, 给高蹈以平实, 给浮华不定的心灵以脚踏实地的依靠。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纪上忽然残废了双腿。他的世界, 从此不再有欢笑嬉闹。他走进地坛, 走进百代帝王家遗落下的那一间寂寞空屋。他看见叶上阳光、花间蜂蝶, 他听见这世界繁华落尽, 生命一如往昔的答案。“死亡是一个必然来临的节日”, 史铁生如是说。他的生命于此一间寂寞空屋中褪去了年少气盛, 褪去了高蹈与不切实际的幻梦, 他拥抱敞开的生命之门, 成为智者。

  人活于世, 往往被各种各样的幻光所眩惑, 心灵与智性迷失在追逐所谓天堂的路途中。其实, “天堂不是一处空间, 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 而是道路, 是精神的坦途。”我偏居一隅, 独拥这一方智慧的寂寞空屋, 我已在天堂。

  庄子的智慧

  推开庄子的门, 他不在。

  本想与他交谈, 可惜, 他不在。我漫步于草庐旁, 落叶已积了八层。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

  “不, 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循声望去, 原来是池中探出头的鱼。“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 他从未想过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乐的, 但他却知道我是快乐的。他现在的确不在这儿, 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实, 你的心灵;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鱼摇动着尾巴, 游远了。我站起身来, 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 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

  不知何时, 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带走的是我, 留下的却是他。我们在梦中飞舞, 在花间大笑, 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 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 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 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他选择了我, 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蝴蝶扑闪着翅膀, 飞入花间。我闭上眼, 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

  “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不, 不是, 和你一样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 清爽得很, 庄子曾以我为喻, 拒绝相位。其实, 这泥土并不脏, 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间最快活的事儿。有人曾问我带着这么重的壳行走累吗?殊不知, 我早就把壳视为自己的血与肉, 又怎的会觉得累呢?就像有人问庄子读那么多书累吗?在自然中行走累吗?书与自然早已是他的血与骨, 何谈受累呢?”龟转过身, 爬向淤泥深处。我直起腰来, 原来这淤泥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呢??

  庄子生于乱世, 在世间唱着属于他自己的狂想曲。他赞叹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并不是我们离庄子的智慧太远, 而是尘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心扉, 困住了我们的脚步。自然是伟大的, 人类是渺小的, 但当二者合为一体时, 人的渺小也就不可见了。这才是庄子智慧的根本吗?

  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浅陋, 竟在这里等庄子回来。我应当去大自然, 应当去世界上的每一角, 去寻找, 去拾起他遗留的智慧。

  “倔”和“笨”的力量

  大跃进时期, 朱东润老先生作为复旦中文系主任, 自然被推上讲台作“多快好省”宣言。可是老先生却牙根紧咬, 面S难看。简直要上刑场似的, 支吾了半天才说出话来:“我原计划五年完成的三本书, 现计划三年完成!”话音刚落, 台下便是一片哄笑之声。“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劲却上来了, 说什么都不肯再让步:“不行!不能再少了!最少三年!”

  这若是被日码万字的当代作家看见了, 怕也是要笑掉大牙的。何必这么“倔”?何必跟“效率”较劲?简直是一根筋! 的确, 对于讲求效率的智慧的当代人来说, 这样的做法, 实在是不知变通, 乃至于冥顽不灵了。三年, 岂止是三本, 著作等身怕也不是问题。只要愿意“坐家”, 轻敲键盘, 日码万字也能轻松搞定。只是, 如此随缘、如此写作, 其成果怕也如稀释过的咖啡, 醇香不再, 喝起来恰如变了质的白开水。

  同样“冥顽不灵”的, 还有历史学家江衍振老先生。他曾一度名声鹊起, 然而他的出名, 却不是因为有多少的“智慧”, 而是因为“笨”。十多年的时间, 老先生统共写了三本书, 加起来不过七十余万字, 平均到每天不过百余字。然而, 为了搜集史料, 老先生访遍了各地图书馆、书库, 翻阅了两千多万字的史料, 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如此辛苦如此笨, 甚至弄得几天几夜不眠不休, 最终才有了那么一点老笨结晶。然而, 这样的著作, 定心读来, 方知是“字字含血”啊!

  二老的作为, 认认真真地昭示:真正的智慧, 往往始于“倔”、成于“笨”, 在于甘坐冷板凳, 倔傲地向浮躁叫板, 坚定地从“笨”处着手。古人吟诗“两句三年得, 一吟泪双流”, 方才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震撼。然而, 这种精神离今天的我们实在太远了。在速度与效率所带来的紧张与刺激中, 精品之作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不敢说今天市场上的作品全部流于平庸, 但在市场利润的引诱下, 可以肯定的是, 有一部分, 甚至是一大部分作品, 早已随浮华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 这流失了的春华, 恰恰是我们最可珍惜的“智慧”。

  什么时候, 我们的作家能够再一次手拍胸膛, 咬牙切齿:“不行, 最少三年!”? 中国, 咱们慢慢来

  中国古代戏曲中“水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水词”便是废话, 《西厢记》中“开言有语叫张生”, “开言有语”便是水词, 没了水词, 音韵不谐, 听着也就不美。汪曾祺曾经提出将水词编写整理成册, 以供研究。

  中国人的骨子里蕴藏着一种不紧不慢的智慧。从舜至成汤以来, 强大的民族经验赋予了华夏子孙细细思考的能力, 濡养出如同老者一样耐心的智慧。

  从前啊, 女孩子会小心翼翼地聚拢起花瓣, 用一个下午的时间, 将其磨成细腻香甜的胭脂;母亲手中的青红翠绿金丝黑线细细缠绕, 打出梅花结或是菱形络子;工匠们会为桃木的窗户、衣边的滚子设计上百种图案, 只为保证一宅人、物的美。

  对美的执着乃至苛刻的追求, 使以往的中国人从不缺乏耐心的智慧。中华的文化亦是一脉相承, 不似意大利, 他们从罗马的废墟上建设了自己的家园, 而语言文化却与罗马毫无关联, 所以当他们自称为“罗马人”时, 拉封丹的驴子笑了。

  可是我不明白, 为什么当下的人们对那些细致且耐心的景象视而不见。木心先生在酒馆看见伙计往黄酒中加糖, 便感叹江南不在。旧时黄酒是不加糖的, 如今的人们已无耐心去细细品味酒中的苦涩和香甜了。若是有一天, 我们只得称那些一笔一画勾勒出百子图和年画的人为“他们”时, 又有何证据来告诉世人我们是华夏子孙?

  西塞罗说:“我喜欢青年人有老人的智慧, 正如老人有青年人的智慧。”

  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 华夏的大地上洋溢着蓬勃的朝气。而值此发展腾飞之际, 我不禁要善意地提醒:中国, 咱们慢慢来。

  时下中国, 百年来的自卑、自尊、憧憬与焦灼使人们迫不及待地去迎接那似乎必将到来的一派歌舞升平。我们似乎渐渐失去耐心, 失去沉稳, 只因一些同胞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轮船、高铁、飞机, 科技的进步使天涯比邻, 经济的签约日益频繁, 而谁又能保证, 那些“合同”比孔子木车上的典籍更使人信赖?

  我们是否还有耐心, 冷静地对待发展, 放缓“席不暇暖”的脚步, 盘点古典文化, 重拾耐心的智慧?如果不能, 来年祭扫时, 牌位上就会出现一个和蔼的老人, 笑问:“你是谁?你从哪儿来?”

  中国, 咱们慢慢来。

  智慧的境界

  当一个人读破万卷书, 可以悠然吟出意韵深远的佳句时, 我们便说他拥有了智慧;当一个人阅尽沧桑, 可以淡泊而傲然地生活时, 我们也说他拥有了智慧。智慧作为人内心的闪光, 总是呈现出五光十S的缤纷光彩。

  智慧可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 它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卞和透过粗糙的石坯见到和氏璧, 这就是火眼金睛的智慧。在人世间的纷繁复杂间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 认清事理的真相, 条分缕析, 抽丝剥茧, 让快刀斩开虬结的乱麻, 这便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智慧。

  智慧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蛰居, 而是艺高人胆大的能力。在一个从眼镜度数判断学历深浅的时代, 智慧总被人误解为文凭的多寡, 知识的乏与盈。智慧不是学校教育中书本的内容, 它与知识或有关系, 却并不等同。王熙凤身为刚出阁的少女, 论学识必不如林黛玉渊博, 却协理宁国府将事务治理得有条不紊。反观如今层出不穷的“专家”, 知识有余, 常识不足, 实践能力低下。智慧的能力往往存在于社会交往与自我生活中, 那些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井井有条的人, 想必都是些身怀智慧的人。

  最高明的智慧, 并不存在于史书中跌宕起伏的英雄人生, 反而存在于藉藉无名的布衣百姓身上。智慧到了这种地步, 已然接近自然和哲学。青山绿水中的简陋居室, 渔樵江渚的朴实生活, 摒除了逐鹿中原的刀光剑影, 余下了清贫安逸的闲云野鹤。古代德士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智慧。如庄子所云:“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当一个人的心灵可以遁于世俗、融入宇宙时, 这种糅合了静与慢的心态与生活, 就是智慧。智慧至此脱掉了华贵的外衣, 露出了亲和质朴自然的真实面貌。人人都向往这种境界, 但大多数人都还未来得及拨开心头的迷雾。

  “什么是智慧”的争辩绵延千年, 智慧的内涵无限地拓宽。今人窥古人的书卷以收获智慧, 成了一种时尚捷径。殊不知这样的体悟或许只是入门。智慧早已超越了文字, 它事关心灵, 事关生命, 它瞄准的是一个圆足的灵魂。

  大智若愚

  智慧大约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心系苍生, 积极入世;另一种则是超然物外, 高蹈世界, 潇洒出世。

  但此两种, 都要有“愚”。这里的“愚”, 并非愚钝, 而是老子所言的“大智”, 乃是要求人们忘记一些东西, 让智慧成其为智慧。

  这几年来, 网上涌现许多“大V”, 粉丝也是动辄上百万。其中有如孔庆东, 时常与人掀起骂战, 粉丝皆叫好, 称其为“犀利”、“智慧”。要我说, 这并非智慧, 充其量不过是“小聪明”罢了。

  智慧者, 首先着眼于大事, 从不拘泥小事;其次, 心中须无杂念。像那些左顾右盼者, 心中其实充满了“欲”, 实在难以称之为智慧。

  不免有人要说, 要人心中无“欲”, 岂不是个个都去当和尚吗?非也!我所谓的“无欲”, 乃是专注心中所思, 摒除杂念, 笃定地行己, 抑或是坚持人生的某种信念。

  我们中国人历来是讲究中庸的, 而当下却戾气不少。于是,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争吵乃至网络骂战时, 若能平和以待, 坚守“中庸”, 这便是智慧。这种智慧, 本于我们对传统道德的坚守。

  智慧也是一种“欲望”, 是一种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中的欲望。这便是入世的智慧。孔子一生风餐露宿, 周游列国, 只为传播“仁”, 恢复礼制, 乃至被农夫嘲笑“其愚不可及也”。孔子愚吗?他确实有点愚, 愚就愚在“邦有道, 如矢;邦无道, 如矢”, 永远像箭一样, 一往无前;愚就愚在明知会失败, 却尽力一搏。“天不生孔子, 万古如长夜”, 孔子以他的失败, 以他的智慧, 丰富了人类精神, 启示着我们民族的心灵远游。

  智慧又是人生境界。佛家有语:“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这智慧, 是看破了俗世纠葛的一种超脱。王维正是有了这种智慧, 才会在官至右丞后突然隐去, 才有了“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的旷达;才有了“山中一夜雨, 树杪百重泉”的澄澈。清人张潮也是在看破物质喧嚣后才写出《幽梦录》, 才有了“人生三境界”。这时, 智慧之愚便是对于人间烦恼的忘却, 对生命大自由的执着追求。

  智慧的景象, 其实是我们对于人生和生命的感悟。能“愚”者, 善“和”善“舍”, 无“欲”有“愿”, 故能渐臻“三境”, 智慧地生活。

  以上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提供的4篇《《高考作文》2015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选》, 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以上是本网站小编为您介绍的“《高考作文》2015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选优秀4篇”。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