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精选八篇

2022-11-18| 编辑: 佚名| 查看: 227 |原作者: 萧覅|来自: 衙媒网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精选八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精选八篇的详细内容:篇一:高中生物教材实验总结教材实验总结1、生物科学实验的一 ...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精选八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精选八篇的详细内容:

篇一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总结

  教材实验总结

  1、生物科学实验的一般程序为: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2、实验操作步骤应遵循四大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符合实验的原理和程序;

  (2)可重复性原则——使其他人能按照该步骤完成实验并能不断重复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3)简便性原则——能以最简单的步骤、材料(经济易得)完成实验;

  (4)单一变量原则——排除干扰、控制变量(强调变量的惟一性)。

  3、设计实验步骤常用“四步法”。

  第1步:共性处理实验材料, 均等分组并编号。选择实验材料时要注意应用一些表示等量的描述性语言, 如:“生长一致的”, “日龄相同的, 体重一致的”等等。分成多少组要视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而定, (一般情况分两组)。编号最好用A、B、C或甲、乙、丙, 而不用1、2、3 避免与实验步骤相混淆。

  第2步: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 对照处理各组材料。方法为一组为对照组(往往为处于正常生理状态的), 其余为实验组, 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有一个实验条件不同(单因子变量), 其他条件要注意强调出相同来, 这是重要的得分点或失分点。至于变量是什么要根据具体题目来确定。

  第3步:相同条件培养(饲养、保温)相同时间。

  第4步: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的预测(预期);首先要根据题目判断该题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如果是验证性实验, 则结果只有一个, 即题目中要证明的内容。如果是探究性实验, 则结果一般有三种:①实验组等于对照组, 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无影响。②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正相关。③实验组小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负相关。

  实验一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原理、步骤、结论

  2、实验注意事项

  (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无S的洋葱表皮细胞, 不能用紫S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 

  防止颜S干扰。

  (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篇二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 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S剂将细胞染S, 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

甲基绿+DNA绿S

吡罗红+RNA→红S
2.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S,细胞质呈红S.
4.实验结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5.实验流程:

(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①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NaCl溶液;

②漱口后, 用消毒牙签刮口腔内壁后放在载玻片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③载玻片在酒精灯上烘干, 盖上;

(2)水解:①载玻片放入盛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HCl的小烧杯中;

②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

③将小烧杯放入大烧杯中保温5min;

(3)冲洗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4)染S:①吸水纸吸去载玻片的水分;

②滴两滴混合染液, 染S5min;

③吸去多余的染液, 盖上盖玻片;

(5)观察:先低倍后高倍;

6、几种液体在实验中的作用:

(1)0.9%NaCl溶液:保持口腔上皮的正常形态。

8%的HCl:①改变细胞膜等的通透性; ②使染S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开。

篇三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第一部分 教材基础实验汇编

  实验一: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显微镜使用的一般程序:

  ①、取镜和安放 ②、对光 ③、放置标本 ④、调焦观察

  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先低后高:先 镜后 镜;换高倍镜后只能用 螺旋!

  ②成像规律:实像与虚像上下、左右颠倒, 因此移动玻片时应该 (同方向或反方向)移动。 ③低倍镜到高倍镜变化规律:图像变 、细胞数量 、视野变 。

  ④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细胞均匀分布:低倍镜下的细胞数与高倍镜下细胞数之比=放大倍数的平方;细胞排列成一排:低倍镜下的细胞数与高倍镜下细胞数之比=放大倍数) ⑤高放大倍数的表现:目镜 , 物镜 , 物镜距离玻片越 (远或近)。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①还原糖 + 斐林试剂 → S沉淀( ℃水浴加热)

  ②脂 肪 + 苏丹III → S; 脂 肪 + 苏丹IV → S。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S反应 (不需要加热)

  2、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比较

  3、实验注意事项

  (1)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

  ①浅S:不能用绿S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 防止颜S的干扰。

  ②还原糖含量高: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2)唯一需要加热的是“还原糖鉴定”, 且必需水浴加热, 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 现象不是无S而是浅蓝S【Cu(OH)2】的颜S。 1

  (4)唯一需要显微镜的是“脂肪鉴定”, 实验用50%酒精的作用:对脂肪染S后, 洗掉浮S。

篇四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总结 (精华版)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

  (1)关于酶的两个实验表中未列出, 复习时要作为重点内容, 不但要注意实验过程和操作步骤, 更需要注意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包括自变量控制和无关变量控制, 以及不同实验中因变量的观察方法。

  (2)黑体字的三个实验是我们用的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的, 但考纲有要求, 可以作为参考, 理解其实验原理及基本步骤。

篇五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第一章 走进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 放大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 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 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 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 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 如Fe、Mn、Zn、Cu、B、Mo等, 被称为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 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篇六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 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 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 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 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 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 视野(暗), 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 视野(亮), 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 镜筒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 镜筒越(短), 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 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球菌, 杆菌, 螺旋菌, 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 酵母菌, 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 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既有他自己的生命, 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 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篇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 而且是闭花授粉, 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 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 F1代自交, 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 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 位于一对同源染S体上的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 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S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 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 产生的F1自交, 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 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 分别在子二代占1/16, 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S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同源染S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同时非同源染S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 先进行杂交, 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 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 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 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 位于一对同源染S体,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 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篇八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第一章 走进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植物没有)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越短, 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玻片标本”越短, 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 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 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 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 如Fe、Mn、Zn、Cu、B、Mo等, 被称为微量元素。1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 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精选八篇”的论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