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学习范振喜先进事迹(共18篇)

2022-11-15| 编辑: 佚名| 查看: 171 |原作者: 叶清衣|来自: 衙媒网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学习范振喜先进事迹(共18篇),学习范振喜先进事迹(共18篇)的详细内容:第1篇:学习范振喜事迹心得体会学习范振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0多年前,年仅24岁的范振喜任职时,低矮破旧、漏顶塌陷的河北 ...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学习范振喜先进事迹(共18篇),学习范振喜先进事迹(共18篇)的详细内容:

第1篇:学习范振喜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范振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多年前, 年仅24岁的范振喜任职时, 低矮破旧、漏顶塌陷的河北周台子村部里仅有一张上世纪60年代的三条腿的桌子, 一把破椅子和一个没有摇把的电话。他没有悲观失望和怨天尤人, 而是横下一条心:群众推举我, 我就要对群众负责, 一定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 拼了命, 也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他是真想为老百姓办事。经过走访, 范振喜村支部一班人理出了“治乱、治穷、收人心、抓企业、强经济”的工作思路, 并决定从解决群众看着不公、心里不平的几个热点、焦点问题入手, 维护群众利益, 打开工作局面。

范振喜同志是继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之后, 涌现出来的又一名优秀党员干部代表, 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楷模, 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在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中, 范振喜书记的感人精神深深触动了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责任之重。

想做去做坚持做, 是范振喜精神的内核, 是成就周台子村的法宝, 同时也是我们学习范振喜精神最宝贵的践行原则。短短七个字, 让我深深感受到范振喜书记情系乡村、心系村民、舍小家为大家、心里只有集体利益、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 这无疑都是我们日后工作需要学习和践行的优良作风。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范振喜书记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群众路线的神经实质, 在党内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他干工作一步一个脚窝, 处处显示出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作为一名党员干部, 我要以范振喜书记的精神为动力, 学习他为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 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的坚强党性以及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S。范振喜同志为我做出了榜样, 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四个字的神圣和责任, 我要像他那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我将从自身思想深处入手, 把范振喜的先进事迹, 作为鼓励自己克服困难的动力, 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我要把范振喜精神落到各项工作的具体行动中, 学习范振喜同志努力拼搏的勇气和精神,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时刻把百姓装在心中, 把工作的出发点定位于是否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 认真学习, 提高素质,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通过自己的努力, 争取做一名党的好干部, 人民的好公仆。

学习范振喜精神就是要始终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并自重、自省、自觉、自励, 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 正确对待个人得失, 不计名利, 不图虚名。我坚信以范振喜精神严格要求自己,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定会全心全意地用知识、青春和热情去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改造农业现状, 服务一方水土, 造福一方百姓。用满腔的热血和饱满的精神, 迎接自我挑战, 实现新跨越, 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添砖增瓦。

第2篇:范振喜先进事迹材料简介(材料)

范振喜先进事迹材料简介

发布时间:2012-6-30 15:31:54

分享到:更多0

范振喜简介

范振喜, 男, 满族, 1962年6月出生, 河北省滦平县人, 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专学历, 1981至1985年在部队服役, 1987年10担任滦平县周台子村党委(支部)书记。

1987年, 范振喜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时, 这个座落在“塞北贫困山区”的周台子村, 是个远近闻名“一穷二乱三告状”的落后村, 人均收入仅360元, 村集体欠外债8万元。范振喜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 经过协商收回了8个村民低价承包的矿点, 使集体当年增收10万元。并着手清理集体财务,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收回了多年欠款12万元, 从而改变了村子的混乱局面。在此基础上, 范振喜带领群众垒坝、修渠、造林、扩大水田面积、推广农业新技术, 翻盖学校危房和村委会、党支部办公室。到1991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1100元, 在全县率先脱贫。

在周台子村各项工作初见成效的时候, 范振喜经医院确诊患了血癌。得知这一消息, 许多村民说, “振喜是个好书记, 是为大家累病的, 得想法救救他”。范振喜经过住院治疗, 没等完全康复, 就和村干部挨家挨户跑了半个月, 按了230多个手印, 向村民借款70多万元, 建起了铁选厂, 创造了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赢利的奇迹。接着, 又用“滚雪球”的方式建了制砖、花炮、果品加工等几个企业。到2002年全村实现产值6000万元, 集体收入210万元, 人均收入4280元, 成为全县首富村。

2002年以来, 该村实施了“新村建设”工程, 几年来共投资近亿元对村庄进行了彻底的改建和重建。重建后的周台子村建起住宅楼49幢408套, 形成东西两个住宅区, 80%的户住上楼房。建设了水上公园、村民文化休闲广场和中心公园, 建了宾馆、教学楼、文化活动中心、礼堂和宾馆。2004年以来, 该村投资一亿多元, 开发铁矿, 使全村的经济总量迅速翻了一番。

到2006年底, 全村工业产值累计实现3亿元, 年上缴税金5000万元, 集体纯收入3000多万元, 固定资产2亿元, 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从1996年开始, 该村村民的各项费用均由集体负担, 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享受1200元的养老补助, 考上大学的学生有奖学金。

20年来, 范振喜在周台子村带出了一个好班子, 锻炼了一支好队伍, 形成了一种好风气。该村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范振喜同志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并当选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范振喜先进事迹材料

1987年, 25岁的范振喜从部队复员回到周台子村。在乡亲们信任与期盼的目光中, 他当选这个又穷又乱的小山村的村支书。“真是没想到, 我当时还是个毛头小伙子, 大伙却这么信得过我。”范振喜横下一条心:豁出命也要让周台子变个样!

此后的20多年, 他用行动践行了这一共产党员郑重的诺言。

范振喜深知, 想为群众办事, 集体没钱只能是空想。当时村里有几个零散矿点, 先占先得。集体很穷, 个别人却因为开矿富得流油, 群众意见很大。范振喜的二哥是村里开矿的最大户, 一年收入就有8万元左右。

范振喜决心先拿二哥开刀, 收回矿点。他对二哥说:“我是你亲弟弟, 但也是村支书。你多挣钱只是咱家的福, 可大伙把我推到支书这个位置上, 我就得为全村人着想。”“当个小破官, 胳膊肘就往外拐算计自家人?你真敢这么干, 咱们就不是兄弟了!”

恼过、怒过、骂过, 但面对义无反顾的范振喜, 二哥最终交出了矿点, 由村统一管理。捋顺了铁矿承包关系, 村集体当年进账10万元。用这“第一桶金”, 村里栽果树、垒大坝、翻盖学校, 周台子村开始变样了。

“大义灭亲”让乡亲们看到了范振喜的真心和决心。74岁的村民孙淑兰说:“要不是范书记牺牲自家利益, 哪儿有俺们村的今天呀。”

跟范振喜一起长大的周台子村党委委员杨国兴说:“范书记对他二哥的感情其实特别深, 私下里对我说过好几次, 心里最难过的事就是兄弟俩一年最多在一起吃两顿饭, 在一起的时间太少。”

不认亲弟弟但认好书记——“情深似海”

1991年秋天, 正当周台子村的发展有了点眉目, 人心也渐渐拧成一股绳的时候, “天塌了”——范振喜为村办企业考察项目时, 不小心接触了有毒化学原料。“我得白血病了。”从医院回来, 范振喜神情沮丧地对杨国兴说。

“我当时就懵了, 哭得像个孩子似的。”多年以后, 说起那天的情景, 杨国兴仍然特别难过。

同范振喜几年都不说话的二哥听到这个消息, 找到杨国兴:“听说移植亲人的骨髓可以治这个病, 把我的移植给他。”

“你不记恨他啦?”杨国兴问。

“咋不记恨?我不认这个亲弟弟, 但认这个好书记。”

后来, 二哥又为范振喜移植了白细胞。

然而做骨髓移植手术, 光押金就要10万元。杨国兴说:“当时村里的情况刚刚好转, 大家口袋里都没钱, 10万元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范振喜都绝望了。”

绝不能让这个可靠的“当家人”倒下。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 “说什么也不能让小书记就这么没了。”“没有小书记, 我们还能有啥奔头?”短短几天, 乡亲们自发捐款10多万元。70多岁的邹德侠大娘颤巍巍地抖开手绢, 塞给范振喜一沓零钱:“这是我卖鸡蛋攒的50块钱, 你拿着!”

范振喜终生难忘——去北京做手术那天, 几百号人流着泪送他到村口。他把所有捐款人的姓名和钱数都记了下来, 满满几页纸, “乡亲们对我情深似海。这宝贝要珍藏起来, 将来传给儿孙, 让他们都记住乡亲们的恩情”。

“豁命支书”的时间账——“得抓点紧”

出院时医生嘱咐要静养两年, 可一回村, 范振喜就执意去上班。全家一起劝阻, 70多岁的老父亲更是拦着不让他出门。范振喜说:“我的命都是乡亲们给的, 活一天, 就奋斗一天!”

1995年, 村里为实现跨越发展, 决定建铁选厂。建厂时, 范振喜白天盯在工地, 晚上回家边输液边开会。投产时, 正是酷暑7月, 他捂着厚口罩忙碌, 汗流浃背, 人像从水里捞出来的。有一次, 机器坏了, 他连夜带人赶往唐山。距机械厂十几公里车坏了, 为了赶时间, 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冒雨急行, 结果发起了高烧。等硬挺到厂子时, 人已烧得恍恍惚惚。备受感动的厂长说:“没见过这么豁命干活的村支书, 冲你这精神, 今后有事, 我们破例上门!”

铁选厂投产一年, 收回了全部成本。2002年, 周台子成为全县最富裕的村。

如今的周台子村不仅有集体和私有企业16家, 经过土地流转, 还打造了大规模的现代观光农业。村里有文化中心、幼儿园、小学, 甚至还有养老院。步入这个大山脚下绿树掩映的村落, 整齐的街道和一栋栋村民自住的粉红S公寓楼和别墅, 令人误以为是走进了城里的高级社区。

范振喜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当年那个欠债8万元、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的贫困山村, 真的变了个样, 变成了产值3亿元、集体年纯收入3000万元、年人均收入近1万元的“塞北山区第一村”。

但范振喜的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白血病导致的血液流通不畅, 使他的胳膊硬得像石头, 连续工作20分钟, 他的后背、大腿就像灌了铅, 肿痛难忍。干眼症使他严重畏光, 因为无法承受闪光灯的照明, 他的照片很多是闭着眼睛的。

杨国兴说:“他很少在夜里3点前睡过觉, 周围好多没病的人都被他累倒了。他是靠着坚强的信念和每天十几种药物支撑着呀!”

范振喜自己倒很平静:“我不知道哪天身体就不行了, 得抓点紧, 趁活着多给老百姓干点事。”

“傻子”干部的价值观——“要走得正”

当书记20多年, 干的事多, 得罪的人也多, 但是, 历届选举, 即便因病住院不在选举现场, 范振喜每次都是全票当选。

“刚正无私”是村民对范振喜的评价, 在周台子村民心中, 范振喜就是党的一面旗帜。

在这面旗帜的感召下, 周台子村的党员人数从1987年的30多名发展到了如今的166名, 且每年都有二三十个年轻人积极申请入党。党员队伍日益壮大, 2006年, 周台子村党支部升格为党委。大学期间每年得到村里3000元资助的回村大学生刘玉玲说:“村里的年轻人都是范书记的?粉丝?, 他让我们认识到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范振喜常说:“我是党员, 要走得正, 否则大伙就得戳共产党的脊梁骨。”周台子村拥有上亿元资产, 但范振喜一切从简, 处处节约开支。他的工资不在村里领, 其他福利与普通村民一样。他的爱人是家庭妇女, 儿子在外地工作, 亲属没有一人在村办企业和村党政班子工作。

在周台子村, 事关群众福利、重大工程建设等重要村务全部公开, 村两委班子拿出意见后, 村民代表进行表决。土地流转、村民住宅实施方案等逐户征求意见, 依据多数村民意愿决定, 签字摁手印才能执行。

2003年, 为收购一家年产18万吨铁精粉的企业, 范振喜用半年时间, 求遍了开矿、办企业的亲戚朋友, 筹集了1.2亿元资金。当时有人劝他:“你也太傻了, 铁精粉行情这么好, 钱又是凭你个人能力筹来的, 自己干顺理成章, 不出一两年就发大财, 何必背上集体这个大包袱。”

范振喜的回答掷地有声:“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不能以个人财富的多少来衡量, 而是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

范振喜先进事迹介绍

在滦平县周台子村, 你会发现这里的许多村民爱笑, 笑得开心, 笑得灿烂。49岁的村党委书记范振喜说:“乡亲的笑容就是我的幸福。”

你也许想不到, 这个当周台子村带头人24年, 带领干部群众创造了“中国贫困山区建设奇迹”——把一个当初仅有一张三条腿桌子、一把散了架的椅子、一个没有摇把的破电话和8万元外债的穷村, 发展成如今拥有数十亿集体资产、年产值4亿多元、实现利税上亿元、农民年纯收入超万元的富裕和谐村庄的汉子, 患血癌已20年。

没有丝毫自满懈怠, 拖着病躯全身心投入“二次创业”

12月11日, 星期天。早上7时, 范振喜像往常一样准时走出了家门。山上的工业区已十分繁忙, 运输车辆往返穿梭;智能化温室大棚里, 许多热带植物鲜嫩欲滴;暖和的老年公寓里, 老人们正在吃早饭……看到这些, 他感觉心里踏实。

“我能活到现在靠的是乡亲们的深情, 所以我得报答他们。”他说。

范振喜1991年秋被确诊为血癌, 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 住院押金就要10万元。10万元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 无异于天文数字。可没有想到, 全村的乡亲们自发地为他捐款, 短短五六天就凑够了钱。范振喜永远忘不了, 他去医院做手术那天, 几百人送他到村口, 许多人流着泪一遍遍地说:“振喜, 你可要回来呀, 我们等着你。”

尽管医生一再嘱咐出院后要静养, 要喝无菌水、吃无菌饭, 他回来后还是不顾家人的阻拦当天就上班了。

所以, 尽管每天要吃6次药、补充20至30次人工泪液, 每连续工作20分钟以上全身就会因血液不通而板结麻木, 他还是没日没夜地为乡亲们的事操劳。

在全村干部群众的努力下, 周台子村渐渐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先后投资兴建了钢结构厂、塑钢厂、玉兰菜加工厂、加气砖制造厂和满绣工艺厂, 全村集体和私营企业发展到21家, 各种运输车辆300多台。全村劳动力大多进入非农产业, 还吸纳了1500多名外地劳动力就业。

发展的路上, 永远不能自满懈怠。作为党代表参加完省第八次党代会回来, 范振喜就一直琢磨着村里该怎样加快“二次创业”的事。今年初, 周台子村认真谋划“十二五”期间的发展, 提出了建设“冀北新农村, 和谐周台子”的目标, 计划到2020年末, 全村人均收入在1万元基础上翻一番。宏伟目标如何实现?范振喜说:“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加快发展、加速转型。”

周台子村以铁选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村集体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但矿山总有采完的那一天, 未来不能总“靠山吃山”吧?鉴于此, 范振喜等一班人外出考察后决定, 二产抓提升, 延长矿业链条, 发展轻工建材。与此同时, 筹建新型生物和有机肥厂、智能太阳能供热系统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

针对农业和第三产业在村集体经济中所占份额较小的现状, 周台子村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的构想。今年3月, 他们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列入“全国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 这为周台子村发展特S农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机遇。在村党委会议室里, 有一张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图。这可是该村“二次创业”的重大工程。据悉, 再过几天, 科技示范园区的主体楼就要打桩了。

村集体的钱就得花到群众身上, 让大伙儿过上好日子

在周台子村卫生室对面, 一幢4层的楼房已拔地而起, 室内装修已经完成。这是新建的村卫生室, 过不了几天就要启用了。“现在的村卫生室只有两间房, 病人一多就挪不开身子。等新卫生室启用了, 乡亲们看病就更舒心了。”村民闫学彬说。“集体有钱了, 就要把钱花到群众身上, 让大伙儿过上好日子。”范振喜常常说, 要多搞一些能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 多解决一些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 周台子村劳动力就业率98%以上。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愿意, 都可以住进村集体盖的全免费老年公寓, 由专门工作人员照顾;50至60岁的老人可以住进福利公寓。每位老人每月还能领到200至500元的养老金。

每月10日是给老人们发养老金的日子。12月10日, 住在老年公寓206室的宫长发老人早早就乘电梯上了6楼会议室。不到10分钟, 他就领到了1000元养老金——他和老伴每人500元。他高兴地说:“多亏了振喜这样的好书记, 让我们过上了好生活。”

从2003年起, 周台子村就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费。村小学新建了教学楼, 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室等, 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村里孩子读书都有补贴, 自上小学到读完大学, 几乎不用家庭负担一分钱。

同时, 村里还为全体村民缴纳了新农合参保基金, 大病住院医疗费在县里核销后, 剩余部分村里再报50%以上。

富了口袋富脑袋。在村民的文化教育上, 周台子村下了很大的力量——这几年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 建起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村科技培训和科研中心, 以及村中心公园、水上公园、中心广场、文化长廊等文化设施, 已有10余所大中专院校把该村列为人才培养基地。村里每年还为每名村民安排500元以上的综合教育经费。

文化中心开放不久, 村里不外出工作的妇女们便自发地组织了一个表演队, 编排了一些节目。村里为她们统一配备了服装和设备, 还请来专业表演老师辅导。在去年承德市第四届秧歌大赛上, 周台子村表演队获得了第一名。

10年前, 富起来的周台子村就开始建设新民居, 改善人居环境。现在, 全村已实现户均一套住宅楼。今年冬天, 他们又新上了绿S环保的水源热泵供暖系统, 开创了中国北方新民居供暖的新模式。“村里正着手规划建设村级数字影院、传统农耕馆、农民综合小型体育馆。”范振喜高兴地告诉记者, 周台子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争取不输给城市居民。

只有切实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 才能赢得群众信赖

周台子村的“家底”越来越大, 但花钱“抠”得越来越紧。

我们随意翻开周台子村一个账本, 看到这样一张单据:时间是2008年3月31日, 支出内容为购买“公牛”插座, 支出金额是36.5元。单据上有村班子成员的共同签字。据了解, 这些年来, 周台子村集体花钱, 不是1支笔或2支笔签了算, 而是村班子同签、村民理财小组审核才能算, 村里没有一笔糊涂账。

范振喜常说, 村干部村民都看着呢, 不但要扎扎实实干事, 而且要清清白白做人。只有切实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 才不会让群众戳脊梁骨, 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村党委副书记雒明阁说, 2008年, 村办矿山企业实行改制, 企业作价3亿元, 村民代表一致同意让范振喜拿20%的股份, 可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多年来, 他每个月主动向村里交100元作为个人话费开支, 说是用手机打私人电话的钱;他外出看病用村里的车, 每年还要交1000元油费。这些年来村里的客人多, 经常需要他陪餐, 但每餐后他都要向村委会缴纳餐费。

在周台子村, 村班子还立了规矩:事关群众福利、重大工程建设等大事, 由村两委班子拿出意见后, 村民代表会对形成的方案进行表决。建立“村内重大事项逐户征求意见制度”, 遇有需全体村民决议的大事, 如土地流转、村民住宅实施方案事项, 要把决议印到明白纸上, 把征求意见书发到各户, 依据多数村民意愿做决定。大家定事, 签字按了手印才能执行。

其身正, 不令而行。范振喜的做法, 带动了村班子的所有人, 更增强了群众对党组织的信赖。村里每年都有二三十名年轻人积极申请入党。今年, 周台子村党委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又是一年年末, 已届知天命之年的范振喜说:“我不知道哪天身体就不行了, 所以还得抓点紧, 多给乡亲们干点事。”这就是有情有义的范振喜。

第3篇:周台子范振喜感人事迹

周台子范振喜感人事迹

位于两山夹一沟的周台子村曾是有名的“一穷二乱民心散”的后进村。1987年人均收入不足400元, 全村1900口人, 村集体仅有五间旧房子(其中三间租给了原国有铁矿家属), 屋内仅有一张少了一条腿的破桌子和一部没了摇把子的电话机, 欠外债8万元, 恶性案件时有发生。这一年, 年仅25岁的范振喜当党支部书记。

“豁出命也要把老百姓带上致富路。”当时, 虽然承德市国营大矿(铁矿)坐落在这个村, 但是村集体属于“零”资源。范振喜经过反复考虑悟出一个道理:“手中没把米, 叫鸡都不来。”村范围内有几个零散矿点, 谁先占上了就由谁开采着, 群众意见非常大。范振喜决心先拿他亲二哥“开刀”, 当时, 这个矿点年可收入6万元, 收回矿点, 却遭到二哥的质问:“你刚当了个小官, 就算计到了自家人的头上!你真忍心这样做, 咱们就不是亲兄弟!”在范振喜多次工作和要求下, 二哥终于带头交出了矿点, 由村里统一办采矿证, 实行规范管理, 范振喜为村里挖到“第一桶金”。

随后, 他又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清理多年留下的陈欠、狠刹盗伐本村林木的歪风, 这三个战役的胜利, 打开了工作的局面, 群众议论说:“范振喜是块当家的料儿, 这个干部看样子能干成点事儿!”

不幸悄悄地降在了他的身上。1991年秋天, 范振喜外出到辽宁海城考察浴盆厂项目时, 接触到化学原料菱镁土后, 回来就连续多天发起了高烧, 最后他终于挺不住了, 医院诊断结果为——血癌, 这一年, 他刚好30岁!

后来, 他听说血癌可以做骨髓移植手术, 但手术需要大量资金。危难时刻, 还没有富裕起来的村民伸出了援手, 70多岁的本村孙守兰大娘把卖鸡蛋攒下的100元钱拿出来、长年卧床的外乡老党员石梁库听说这件事后从亲戚家借了10元钱交出来, 五六天时间就凑了10万元钱。去北京医院的那天, 几百人把他送到村口。范振喜捧着乡亲们凑的“救命钱”, 暗暗发誓:“只要活着, 拼命也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1993年5月, 过了一次“鬼门关”的范振喜出院了。临行前, 主治医生曾叮嘱“一定要静养两至三年, 平时要喝无菌水、吃无菌饭。否则, 患了并发症难以医治”。回到家, 范振喜想:“我的命是大家给我的, 我要用我的生命回报村民。”村内个别人听说范振喜复出, 怕自己的利益受到调整,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 将一块砖头抛进了范振喜的屋里, 正在熟睡的妻子被打的满身是血, 这一块石头, 更加坚定了他的为村民服务信心。

当时村里正筹建第一个铁选厂, 他不顾家人反对投入了工作。火热的夏天, 别人穿短衣短裤还直喊热, 而他还得带着大口罩, 穿着厚布衣服, 扎着袖口、裤腿到处奔波。他白天在工地盯着, 晚上回家输液, 很多时候是一边输液一边与班子成员商量事。

恶运又一次来临了。2001年春天大旱, 正在带领村民昼夜不停打井的范振喜, 由于身体虚弱, 再一次昏倒了。他住进了医院, 他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 一昏迷就是整整6天6夜。医生告诉家人:“人是不好保了, 你们早点准备后事吧。”然而, 6天后范振喜再一次奇迹般地活过来了。一次次的生死考验, 更加坚定了他的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信心。

2003年, 范振喜又迈出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步。当时, 他看准坐落于村内的市属国营铁矿改制机会, 决定收购要价1.2亿元的这个摊子。这么多的钱如何筹集?范振喜用半年时间, 跑遍了开矿、办企业的亲戚朋友, 终于筹齐了这笔钱。建成了年产18万吨铁精粉的股份制企业。

此举, 成为范振喜最得意之笔。

范振喜有他的远大理想:如果只是个人富裕了, 村集体没有资金实力, 基层组织就是一个“空壳”, 啥公益事业也干不了。当初为收购铁矿垫资1200万元的老板闫学财说, 像范振喜这样的“傻子”越来越少了, 他没有一点私心。当初不借给他钱, 他就睡不着觉, 看着他病歪歪的样子, 心软了就借给他。无论在病床上还是在外地的考察中, 范振喜时刻都在惦念着村里的企业, 都在想着如何使自己的企业发挥最大的效益, 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型。今年, 范振喜在广泛征求班子成员和群众的意见基础上, 出台了管理企业的新模式, 即企业集体的性质不变, 由村里制定相应的指标, 由承包者负责生产经营管理, 达到企业多生产, 承包人多得利润, 村里多得钱, 从而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好个范振喜, 就是这样, 经过他的奋力拼搏和无私奉献, 将一个零铁矿资源的山区贫困村, 驶入了富裕的快车道, 成为了促进周台子村发展和改变村貌的强力支柱。现在, 村里企业已经发展到16家, 先后创办了草片厂、浴盆厂、烧结厂、养猪场、砖厂、花炮厂、果品加工厂等, 铁选厂11家, 初步形成了以采矿、矿产品加工为主导, 运输、果品加工等各业并举、产供销一体化, 百货、食品、餐饮、住宿等经济发展格局。

“我深深热爱这片土地和父老乡亲, 这里的山山水水凝集着我无穷无尽的思考, 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是我的夙愿。”范振喜时刻在这样想。

他用超长的毅力对待自己的疾病, 用乐观的人生对待自己的每时每刻。范振喜患了血癌、心肌梗塞等严重的疾病以后, 又患上了干眼病、脑梗塞、严重失眠等疾病, 他每天要忍耐超过常人的痛苦。手术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每天只能睡两个小时左右觉, 由于他的骨髓是移植别人的, 时间长了, 出现了一些排斥反应, 造血功能下降, 严重地影响了他的身体。他每天只要连续走20分钟的路, 到了晚上腿就像灌了铅似的, 肿痛得难以忍受。他的两只胳膊硬硬得像死肉一般。他的干眼病, 使他眼里分泌不出泪液, 干涩得他睁开了眼不敢合上, 合上了眼不敢睁开, 每天要补充二三十次人工泪液。他却笑着说:“没什么, 血癌化疗留下的‘战利品’。”现在, 他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两三点钟, 时刻为村里的事业操劳着, 他靠药物支撑着, 一次吃十五六种药物。

“任何人不能赚集体的便宜, 更不能瞎花村里一分钱。”范振喜经常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这样讲。他以身作则, 平时严格要求自己, 每个月自己向村里交100元话费, 从不占村集体便宜。这些年来, 从没有拿过村集体的奖金, 也从来不和与村集体有来往的个体户打交道。

范振喜用自己的行动和人格魅力感染了他的村民。在周台子村, 范振喜担任书记, 年纪最轻, 时间最长。每届选举, 他都获全票通过。2005年初, 换届选举前夜因病情突发住进了医院, 第二天, 范振喜不能参加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大会, 在党员和上级领导要求延期改选情况下, 他仍坚持选举按原定时间进行, 在本人不在选举现场的情况下, 仍以全票连任周台子村党委书记;他所带领的村支部和村委会班子, 也都是届届连任。他那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75岁的村民石怀平说:“这几年周台子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路的都说周台子好, 大姑娘都愿意往这里嫁, 这一切都因为周台子有一个范振喜。”

范振喜的动人事迹由滦平传到了塞北大地, 传到了祖国各地!人们无不为他的事迹所感动, 人们在惦念着他的身体, 传颂着他的感人故事。

范振喜的人生是精彩的, 身后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他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十大优秀公仆、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 四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 两次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 河北省人民政府给他记一等功。从1997年开始, 滦平县委、承德市委先后3次作出决定, 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 学习他敢于创业、团结创业、忘我创业、勤俭创业的创业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想敢干、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奋发向上、敢于尝试、敢于创造、干则为先的创先精神。近年来, 他还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复转军人、全国农村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该村还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北省基层党建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

第4篇:好书记范振喜

好书记范振喜

承德市滦平县第三小学六年级二班

姓名:孙诗言

指导教师:王志连

2010年3月28日,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时代先锋”栏目中, 播放了这样一位村党委书记的事迹:他身患血癌、心肌梗、脑堵塞、干眼病等严重疾病, 几次生死相交, 却将生死置之度外, 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 对村民的无限热爱, 忘我工作, 把一个穷乱交困的后进村建设成了“承德市第一村”, 创造了“塞北贫困山区”建设的奇迹。他——就是“十六大”“十七大”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党委书记范振喜同志。

1987年, 年仅25岁的复员军人范振喜被选为村支书, 当时周台子村欠有8万元外债。村里穷, 民心乱, 告状不断。看着一双双期待的眼睛, 范振喜暗暗立誓:一定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

上任伊始, 范振喜就盯上了群众看着不公、心里不忿的事。村里有8个矿点, 都承包给了个人, 其中就有他二哥。范振喜先从二哥入手, 收回矿点, 由村集体管理。气得二哥当众指着他鼻子说:“哪有你这样的, 刚当了个小官, 就先整自家人。我到死也不会再认你这个兄弟!”

范振喜硬是把二哥顶了回去。收回矿点后, 村里每年增收10多万元。接着, 他清理欠账, 领着大伙栽果树、垒大坝、扩稻田, 建浴盆厂, 翻盖学校危房, 周台子终于有了个“样儿”。

正当范振喜干得起劲时, 却不幸患了血癌。这诊断犹如晴天霹雳, 当场把他击倒:“我才30岁, 乡亲们需要我, 难道就这样倒下吗?”治病需要10万块钱, 这在当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他想都不敢想。

“振喜是个好支书, 我们得救他!”乡亲们急了, 开始自发捐款。70多岁的孙守兰老大娘, 抖开手绢, 颤巍巍地递给他一沓子零钱:“这是我卖鸡蛋攒下的50多块钱, 你拿着吧。”短短几天, 全村人凑了10多万块钱。去北京做手术那天, 几百人把范振喜送到村口, 流着泪一遍遍地说:“你可一定要回来啊!我们等着你。”

曾说一辈子不认他的二哥, 到医院给他献了骨髓。在死亡线上挣扎了4个多月后, 范振喜终于回到了乡亲们中间。

病后的范振喜心里难以平静:“乡亲们救了我的命, 不报答他们于心不安啊!”

媳妇不让他上班, 还叫来父亲和娘家人拦着门。70多岁的老父含泪劝他:“我知道你的心思, 等过两三年身子骨结实了, 再干也不迟啊!”但范振喜拿定了主意:“我是您的儿子, 更是乡亲们的儿子。乡亲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只要还有一口气, 我就要把大伙儿带上致富路。”

他计划建个铁选厂, 可村里没多少家底。范振喜和班子成员商量后决定, 以村干部个人名义向群众借钱建厂。他在村民大会上说:“今后, 厂子挣了钱, 是大伙的。赔了, 我和村干部个人就是倾家荡产也会还给大伙。”不到半个月, 按下了200多个红手印, 借到了70多万元。

建厂期间, 他白天在村里忙乎, 夜里就在家输液。当时正值7月, 气温高达三十六七摄氏度, 别人都找阴凉地方歇着, 他却捂个厚口罩跑前跑后, 热得汗流浃背。村民们劝他歇歇, 他说, 厂子投资100多万元, 万一出个闪失, 怎么对得起乡亲们?

就这样, 范振喜带领乡亲们苦干一年, 当年收回百万元投资。之后, 又一鼓作气, 办起了果品加工、花炮、制砖等6个村办企业。2001年春天大旱, 全村1500亩稻田等着插秧。范振喜在打井工地上盯了两天两夜, 机井出水了, 他却患上了急性心肌梗死, 三天三夜昏迷不醒。医生对他家人说“人是不好保了”, 在场的村民急得哭起来:“大夫, 想啥办法, 也得把他救回来呀!”县里从北京请来专家抢救了7天, 再一次挽救了范振喜的生命。

周台子村迅速富裕起来了。2009年全村实现产值3个亿, 上缴税金500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0多元, 全村基本实现村民住宅楼房化, 环境公园化。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养老金。现在, 周台子村道路宽阔, 店铺林立, 经济繁荣, 村容整洁, 村风文明。22年来, 村里每次换届选举, 范振喜都以全票连选连任。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还光荣地出席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

作为这里的当家人, 优秀的共产党员范振喜同志用坚强毅力为百姓带来了沉甸甸的收获, 也用无私的精神和忘我的工作向人们证明了:我们的党,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她, 无愧于历史的选择, 无愧于人民的信任!

第5篇:拼命书记《范振喜》观后感

拼命书记《范振喜》观后感

在网上收看了系列片拼命书记《范振喜》。

1987年以来, 范振喜团结带领周台子村党员干部群众, 艰苦奋斗, 创新创业, 20年迈出三大步:上世纪80年代, 治穷治乱, 整顿矿点, 抓农业, 在全县率先实现脱贫;90年代, 调结构, 办企业, 在全县率先实现小康;世纪之初, 建新村, 兴矿山, 20年间使一个“两沟一水夹一村”的穷山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被誉为“承德第一村”。

范振喜不仅成就了周台子村“中国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也锻造出了“新时期中国农民精神”——范振喜精神。

周台子之所以能有今天, 就是因为有范振喜这样的带头人, 看看全国多少个有铁矿的村, 老百姓为啥没富起来, 有的还深受其害。一比较就一切清楚了, 有资源老百姓并不一定就会富起来。而周台子做到了, 我认为范振喜的三个与众不同之处成就了今天的周台子村。

第一个是范振喜真心想为全村老百姓做实事

25年前, 年仅24岁的范振喜上任时, 低矮破旧、窟窿满屋的周台子村部里仅有一张上世纪60年代的三条腿的办公桌, 一把破椅子和一个没有摇把的电话。他没有悲观失望和怨天尤人, 而是横下一条心:群众推举我, 我就要对群众负责, 一定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 拼了命, 也要让百姓过上

好日子。他是真想为老百姓办事。经过走访, 范振喜村支部一班人理出了“治乱、治穷、收人心、抓企业、强经济”的工作思路, 并决定从解决群众看着不公、心里不平的几个热点、焦点问题入手, 维护群众利益, 打开工作局面。如果说, 范振喜当上村党支部书记之初首先想到先为自己捞点再说, 那就可以肯定地说就不会有周台子的今天了。

第二个是范振喜真心去为全村老百姓做实事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是每一位领导的真心想法, 但如何去做则显示出领导的能力和思想境界。范振喜上任之初就体会到了, 周台子要改变落后面貌, 首先要发展生产力, 壮大集体经济, 使全村共同走向富裕。他开始对分散经营的采矿业采取“资源整合, 完善管理, 承包经营, 强壮集体, 富裕农民”举措的第一步就是收回二哥承包的矿点, 归村集体管理。这一“大义灭亲”的举动展示出范振喜宁舍亲人利益坚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决心。2004年收购承德启星矿业有限公司资金缺口8000万元, 要冒巨大风险。范振喜和班子成员冒着风险两次筹集资金, 全额收购, 使之成为村集体企业。从此使周台子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又一次飞跃, 推动了周台子村的发展向更深入、更广阔领域前进。2006年村里耕地实现合理流转, 并组建农业产业化企业, 实现规模经营。现在很多地方都喜欢摆花架子, 没做啥事呢就先吹, 或者做一吹十, 说的天花烂坠, 做起来却畏首畏脚。

第三个是范振喜真心坚持为全村老百姓做实事 有时, 一个人做成一件事或取得一些成就后就会自然不自然的放慢了脚步, 或者有了私心。而范振喜没有这样做, 他带领全村老百姓走上致富路后一直坚持走下去更加彰显了范振喜的人格魅力。2002年以来, 周台子村高起点投资近亿元统一规划建设了村民住宅楼和农村基础设施。从2003年起, 周台子村就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费。村小学新建了教学楼, 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室等, 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村里孩子读书都有补贴, 自上小学到读完大学, 几乎不用家庭负担一分钱。2007年, 周台子村投资1000多万元, 建起一座集学习培训、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2011年冬天, 周台子村又新上了绿S环保的水源热泵供暖系统, 开创了中国北方新民居供暖的新模式。如今, 周台子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能领到100元-1000元的生活补贴。

想做, 去做, 坚持做, 是范振喜精神的内核。这是成就周台子村的法宝。从范振喜身上, 我看到了做好农村工作的指南针, 踏踏实实去帮老百姓做实事, 才能做成做好。切忌“想是一阵风, 做是一分钟, 坚持无影踪”。那样老百姓会伤心失望的。

第6篇:学习范天勇先进事迹

向范天勇同志学习

范天勇同志是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 2014年7月17日, 他率领的德阳市援藏医疗小分队在前往阿坝州若尔盖县开展巡回义诊、捐赠医疗设备及物资的途中遭遇山体滑坡, 范天勇同志在组织疏散队员、救援受伤群众过程中, 不幸被飞石砸中, 经抢救无效于当日15时20分因公殉职, 年仅44岁。

范天勇同志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是高级专业人才的杰出代表, 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为表彰先进, 弘扬正气, 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坚定信念、牢记使命, 勤奋敬业、勇于担当, 特被省委追授“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范天勇同志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他和兰辉、毕世祥、菊美多吉、杜晓刚、王加林等同志一样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标杆、镜鉴。其事迹永远值得党员干部钦佩敬仰, 其精神必将激励党员干部坚定信念、牢记使命, 勤奋敬业、勇于担当, 对我县重点推进实施“12456”转型发展战略有重大精神鼓舞作用。

全乡党员干部纷纷表示, 今后要以范天勇同志为标杆, 立足岗位, 认真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努力加强党性修养, 进一步增强为民务实清廉的宗旨意识, 把深入推进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以先进事迹激发工作热情, 求实重行、踏实肯干, 做好人民群众的好公仆。与此同时结合我们乡的实际情况, 化精神为动力, 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的做好本乡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村文化站建设、竹产业基地建设等等相关工作, 努力提高全乡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改善生活质量。

第7篇:李振西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李振西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我单位近段时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学典型、树榜样”活动。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 树立单位职工的模范典型。

根据市局领导的要求, 单位召开专门会议, 认真传达学习了李振西同志的先进事迹。1989年春, 李振西被选为红旗村党支部书记, 红旗村是1968年从平山县西柏坡迁建而来, 是在附近三个乡镇摊出的偏远土地上建设起来的, 这里虽然地处平原, 但土地贫脊、交通闭塞。上任后, 面对的是地难浇、学难上、路难行等一堆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棘手问题。西柏坡革命老区养育了的李振西立下誓言:“当干部的首要责任, 就是要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否则, 我们就不配当干部, 更没脸面对全村群众”。通过他和领导领导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 先后解决了吃水浇地问题、孩子上学难、出村行路难的问题。他心里装的是集体、想的是百姓, 唯独没有他自己。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 他积劳成疾。最终被病痛夺去了生命。

李振西同志是一名优秀的基层党支部书记, 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展示了新时期党的基层干部的高尚品质。

李振西同志是河北省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是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 是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忠实实践者, 是广大领导干部党员学习的楷模。

1 李振西精神是大德、大善、大爱、大正。他不但以德束己, 而且以德树人, 他的高尚行动, 感染甚至教育了很多人;学习李振西精神, 就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坚定信念的政治品质。李振西理想信念坚定, 对党忠诚老实, 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就始终坚定地跟着党, 做忠诚的共产党员, 他始终用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让人们从他身上看到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我们要向他学习, 就是要学习他崇高的政治信念, 学习他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像他那样把坚定理想信念和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结合起来, 时刻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 在任何环境、任何困难、任何诱惑面前, 毫不动摇、永不退缩, 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S和精神风貌, 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先进、争当优秀, 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并以此作为道德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 多献出一点爱心, 多奉献一些公德, 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做好服务, 为社会和谐尽一分义务、添一分动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为一名正直的人, 高尚的人, 有益于时代的人。

工作中, 我要以李振西同志为榜样, 脚踏实地, 积极创新, 勤奋工作, 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同时, 还要努力完善自身素质, 要掌握更多更好的专业知识。我们要以先进为榜样, 以差距促进步,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本职工作, 为党旗增辉, 为党徽添彩!

2 虽然老书记已远离我们而去, 但是他们的精神将会在我们心中永恒延续, 我们会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把振西精神转化为我们学习工作的动力。让“生命延续生命, 希望继续希望!”让这种精神开出灿烂之花, 结出丰硕之果。

李 梅 二0一一年八月十八日

第8篇:学习莫振高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莫振高先进事迹心得

6月12日下午在自治区当为李堂进行了莫振高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

莫振高同志曾任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校长, 2011年9月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是新时期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好教师, 担当使命、拼搏务实的好干部。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 几十年如一日授业解惑, 呕心沥血, 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 把一个贫困县高中建设成一所全国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学校、中华成功教育样板学校, 他不仅用自己微博的收入资助了300多名贫困生上大学, 还带领全校教职工, 通过各种渠道筹集钱款, 资助近2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莫振高同志表现了一名人民公仆、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怀和道德情操, 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和不懈追求, 为党员干部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我们要学习莫振高同志脚踏实地的实干作风和务实创新的改革精神。争做一名合格组工干部, 就是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真抓实干, 于平凡中见伟大, 于细微处见精神;要勇挑重担, 锐意进取, 争做群众致富的引路人。

我们要学习莫振高同志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和淡泊名利的职业操守。组工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 既要做到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知人善任, 同时也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 要做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 就是要学习莫振高同志那种为政清廉、待人平等、律己严格的工作作风, 正确对待名利, 在得失面前摆正心态, 在权力、金钱、美S面前, 自觉抵制诱惑,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以过硬的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 以优良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

第9篇:学习王传喜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王传喜先进事迹心得

中宣部6月29日向全社会发布王传喜的先进事迹, 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王传喜是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党的十九大代表。在这之前, 我就经常听我舅舅说起王传喜, 我们也算是半个老乡吧, 我外婆家在兰陵卞庄, 而我舅舅家就在代村, 小时候每次去舅舅家我都会迷路, 因为没有标志性建筑, 都是一样的路, 路旁边连卖冰棍的都没有。大学暑假的时候, 舅舅说代村建了高标准规划的现代农业生态园, 让我这个学农林的学生去参观参观, 去到之后一看我惊呆了, 简直就是高级版教科书。成片的温室大棚栽植可供观赏和采摘的有机蔬菜, 大棚内配备全自动的灌溉机械, 有滴灌的、喷灌的、旋转的, 基本实现无人化养护管理, 蔬菜结合景观设计规划成多功能园区, 室外还有大片向日葵园、油菜花园可供观赏, 还在生态园里建起来酒店、游乐场等一系列服务设施, 就连表姐的婚礼也是在生态园酒店举行的, 真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年再去的时候, 代村又兴建了历史老街——兰陵老街, 集历史展示、游览、美食一体的地标性景观。兰陵现代农业生态园和兰陵老街等建设不仅创新了农村经济, 全面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全村凡有劳动力的村民实现了人人就业、人人有工资、家家有分红收入, 真正过上了好日子, 而且示范园还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 带动了更多群众走上了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道路, 从而拉动当地旅游、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创收。

能把当年那么困难的村子, 建设成为如此有规模的富裕社区, 我觉得王传喜同志身上真的是有一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赤子之情, 心怀农民, 心系社区。

面对历史遗留下的烂摊子, 脏乱无序的村组织, 债台高筑的烫手山芋, 换做是常人, 估计没人愿意去接手, 而王传喜同志做到了。面对村里遗留下的问题没有抱怨, 而是想方设法去解决, 用自己的坚韧, 集结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改变了一切。不能不说这样的付出太伟大了, 是造福几代人的福祉, 王传喜就是我们的榜样。王传喜同志这种敢于迎接挑战、踏实肯干刻苦钻研的精神, 是非常值得我去学习和效仿的。其实任何工作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困难, 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应该像王传喜同志一样, 敢于迎接挑战, 克服困难, 在平凡的岗位上创收小小的不平凡。

王传喜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 治村19年, 他带领村子自力更生, 从偿清欠款到振兴集体产业;工作19年, 他积累了近200本工作笔记, 字里行间满是对农村工作的激情。以忘我的境界干好每一项工作, 以不贪不占的个人信条要求自己, 以深入民心的作风开展工作,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群众对于干部和党和国家的信任。切实解决了村民的实际问题, 真正的给旧村换新颜, 真正的让群众的得到实惠。这种不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 为了民众敢于牺牲自己、乐于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 诠释了一名党员对党忠诚、情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体现了基层干部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创新实干、尽心尽责的崇高精神, 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这种精神和作风也是我为之学习的榜样和力量。

一个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脏乱差的无序村, 变成远近闻名的模范村, 是什么让王传喜同志坚持做到这些, 这中间过程的困难也很难让人想象。王传喜同志任职19年来, 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 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发展集体经济, 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 这是一名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向群众、向党、向国家展现的责任和使命。这种不忘初心、信仰坚定的政治品格也是我要向王传喜同志学习的。

对照王传喜同志, 我想, 不管干什么工作, 都应该保持一种激情, 敢于奉献, 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王传喜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的震撼了每一位党员的心灵, 他的人格魅力会激励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前进, 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一个党员的价值, 用对于党的忠诚诠释什么才是党和国家信任的好干部。在工作中争当“排头兵”, 做一名像王传喜同志一样的好党员。

第10篇:范振东事迹2(定稿)

最美和谐幸福家庭先进事迹

—九岘林场施工员范振东的家庭故事

范振东, 男, 现年38岁, 中共党员, 大学文化, 现任九岘林场生产施工员。

范振东的家庭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六口之家, 虽然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 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谐、邻里和睦, 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获得了九岘林场领导和职工的普遍称赞。

范振东是一名有着14年党员的老党员, 多年来, 范振东同志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严以律己, 不计得失,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1994年3月, 范振东同志通过招工进入九岘林场, 先后担任过护林员、施工员职务, 虽然经过了几届领导班子, 但他从来没有因为换领导而耽误工作、推卸责任, 总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开展工作。随着苗木产业的发展, 林业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 保证高质量高产量成为最迫切的一项工作, 特别是节假日, 加班加点已经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生产施工员, 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只要工作需要, 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也无怨言。他坚持了自己的基本原则, 正人先正己, 做事先做人。在他的带动下, 生产一线的各项目标任务都完成得很好,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 在全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全场生产工作受到上级部门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多次获得上级的表彰和奖励。其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党员”、“先进个人”, 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党员的本S。

范振东在平时的林业施工工作中, 事情多, 任务重, 家庭管理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了妻子柯慧芳的肩上。妻子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 承担着教育子女的责任, 无怨无悔。平时夫妻俩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互帮互学, 共同进步。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尊重, 结婚十五年来, 家里总是充满着和谐的气氛, 笑声不断, 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和谐家庭。

在他们结婚的十五年中, 婆媳、夫妇之间, 始终注意尊重对方, 做到相互理解。自古以来, 婆媳之间免不了有些摩擦, 但是做为儿媳的柯慧芳同志, 却能够用她那颗热爱家庭、关爱家人, 善解人意的的心, 真诚对待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 使这个家庭充满欢乐和幸福。

妻子柯慧芳是在农村长大的, 从小就具备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她勤俭节约, 吃苦耐劳, 凑钱开了一个小超市, 以自己的能力去追寻自己的梦, 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环境下, 她与丈夫一起打拼, 现在已经是有房有车的小康一族了。

因丈夫施工员的工作很忙, 所以妻子在家就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她在家做饭总是计算着时间, 争取在孩子回家后马上吃上很香的饭菜, 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 不足以挂齿, 但生活正是由这些小事儿组成。妻子以她吃苦耐劳的精神, 热爱家庭的本能, 把这个家庭生活琐事安排得井井有条, 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十五年间,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宽容善良之心, 维护和建造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在十多年的家庭生活中, 她那直爽的性格和爱家的责任心, 尊老爱幼, 真诚待人的品德, 也得到了单位所有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柯慧芳不光把生活处理的井井有条, 她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独到的地方, 她不仅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 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时时关心子女沿着正道走, 勉励子女勤奋刻苦学习, 礼貌待人, 并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 了解、关心子女的成长状况。范振东深知妻子的辛苦, 有点空闲时间他也顾不上休息, 总想着帮妻子做点事情。他们夫妻间相互信任, 互相关爱, 形成了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 日常生活中, 夫妻俩和睦相处, 双方享有平等的家庭经济支配权, 互相促进, 共同营造和谐家庭。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他们的子女在这个和谐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熏陶下, 从小就非常懂礼貌, 尊重长辈, 遵纪守法, 在学校是好学生, 在家里是好孩子。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 不但得到长辈们的赞扬, 邻里间的好评, 在学校里年年获得学校的表彰和奖励。范振东的家庭还是一个遵守孝道的家庭, 在这个家庭里, 年迈的母亲身体状况随着年龄渐老逐年走下坡。2006年, 母亲因带状疱疹住院治疗两周, 这就需要儿子和媳妇的精心陪护。范振东在林场工作, 他的工作本来就忙, 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 也没有因为工作繁忙而推卸照顾老人的责任。出院后, 做为独子的范振东将母亲接到家里休养, 在儿子和媳妇的精心照料下, 母亲恢复很快, 半年后基本上生活能自理了。但因年老体弱, 母亲的病也越来越多, 治疗肝脏瘤、心脏病、胃病的药一直未断过, 2012年又因病住院一次, 看到母亲的身体状况, 夫妻俩商量后决定, 把超市关门一段时间, 专门在家照顾母亲, 每天做可口的饭菜给母亲吃, 为老人洗衣、洗澡, 天气暖和了经常带母亲出去走动, 节假日、生日为母亲添置衣物等, 把老人伺候的非常周到。她经常和老人唠家常, 给老人讲故事、说笑话。老人跟每位到家的人都夸儿媳好, 是儿媳让她活的开心, 舒心。

和谐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处, 在社会上也必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 追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 无论是单位号召爱心捐赠, 还是同事邻里有困难, 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份爱心相送, 积极参与为社会捐献爱心活动。

范振东夫妇两是助人为乐的人, 邻里关系也非常的好, 深得邻里的信任和尊重。他们经常帮助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家隔壁住的是林场的一对老夫妻, 已经70多岁了, 老大爷行动还有些不方便, 每次买菜、买面, 范振东夫妻两都会帮忙, 一到过节的时候, 就把家里做的好吃的拿出一份给老人端过去。有人说, 你为邻居何必那么辛苦了呢, 他们却有自己的说法:所谓远亲不如近邻, 都是街坊邻居住着, 谁家能没有个事, 互相帮帮、互相理解就过去了。普通的人, 朴实的话, 可这里面包涵的意义却令人深思。

十五年来, 范振东夫妻俩, 相敬、相爱, 他们是一对平凡的夫妻, 他们的家庭也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家庭。这个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平凡的爱心, 他们互帮互助, 用自己的方式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用各自的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

第11篇:滕瑞振先进事迹

技术创新是永远的追求

------轨道公司天津火车站项目经理滕瑞振同志先进事迹

滕瑞振同志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 一直站在研究如何将科技创新应用于地下工程施工的理论最前沿, 在负责北京地铁王-东区间大洞室群大断面暗挖施工的技术创新中, 他是其中的主要组织者之一, 由他和他的同事研究提出的若干技术创新性成果推动该项目获得了铁道部建设工法和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 在负责当时全国最大的南京地铁一号线新街口站的施工中, 他大胆提出的盖挖逆作综合施工工法取得了可惜的成效, 为后来的同类施工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数和施工经验, 但是他并不以此满足, 不断对此工法进行改进优化, 并更一步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先后提出了不少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施工工法, 如《盖挖逆作地下结构中间桩柱施工工法》获2003-2004年度铁道工程建设工法、《地铁车站盖挖逆作施工技术》获得2005年度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更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软弱地层提出的湿作业中间桩柱施工工法创新, 经检索在国内大型工程应用施工尚属首次。

鉴于滕瑞振同志在投标和工作中历来的优异表现, 在2006年底, 公司领导决定由滕瑞振同志出任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第二施工标段的项目经理, 该项目不仅是天津市建市六百年以来最大的单体工程, 也是天津市人民最为关注的二十项民心工程、全国重点工程之一, 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关注、天津市建委领导全程管控, 业主——天津市城投集团领导更是多次实地指导, 同时作为轨道交通公司在天津市场的中的第一标, 其投资金额之多、影响之大, 前所未有, 从集团公司领导到公司领导都极为关心, 多次前来帮助指导, 本标段的政治

意义和经济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天津站交通枢纽作为当时最大的市政工程, 其建设的主要目的解决天津站零距离交通换乘, 简称零换乘, 它涵盖了京津铁路、2、3、9号线地下轨道交通、出租车以及公交中心等多个附属子工程。第二施工标段负责其中包括

2、3、9号线轨道交通在内的轨道换乘中心工程施工, 该工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合同工期紧、施工任务重, 如在地连墙、中间桩柱施工阶段, 滕瑞振同志和他的同事要在10个月内完成近3亿元的投资计划, 其艰巨性极为罕见;

二、该工程具有超大面积、极不规则、超深基坑盖挖逆作的特点, 在同类工程中, 不仅堪称国内之首, 在国际上也保持领先, 特别是在市政工程领域内

1.2m厚地连墙深达55.0m, 中间桩桩径2.2m旋挖成孔84m,中间桩直径2.2m、长31.5m的临时钢护筒回收周转重复利用以及长30m的钢管混凝土柱安装精度, 在软土地层局部砂层中近2万平米基坑开挖深度达32.5m等施工技术要求及难度都极高, 安全性、施工风险性极大。

但是, 面对这些重重困难, 滕瑞振同志并不退缩, 发扬攻坚克难的十六局铁军精神, 开拓进取, 勇于创新, 带领全体员工全面开展各项科技攻关任务, 以科技研究带促进现场实施工, 以施工验证反馈科技水平研究再优化, 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 缩短的施工时间, 更节约的成本, 创造了客观的企业效益!如去年申请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2007年度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盖挖逆作综合施工技术研究》, 不仅得到了集团公司有关领导、相关技术专家的高度肯定, 同时获得了500万天津市市长科技研究基金部分支持。这九大施工技术创新与突破主要有:①大直径超深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②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③钢

管柱精确安装与钢管柱内混凝土研究施工技术;④复杂条件下超深临时钢护筒回收周转利用施工技术;⑤超深超大面积地下工程降水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技术;⑥盖挖逆作法衬墙竖向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⑦大体积混凝土耐久性设计与逆作主体结构(梁、板、柱、墙及其节点)施工技术;⑧盖挖逆作法防水施工及深入研究;⑨确保周边建筑物、京津城际铁路运营安全、基坑安全的降水、土方开挖和主体结构时空效应施工控制技术。

由于在科技创新上尝到了甜头, 今年滕瑞振同志和他的同事们决定更进一步加强科研力度, 超越常规, 预计开发工法3项、论文5篇以及节约投资创造效益3000余万元, 截止到今年3月份项目部已经完成了五项科技技术创新与突破, 主要表现在55m超深、1.2m厚地连墙施工的泥浆配置成槽技术、钢筋笼整体起吊技术, 接头止水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 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 创造了单台成槽机月成槽12幅厚1.2m、深55m地连墙施工纪录, 远高于同行业8-9幅地连墙/单台单月进度水平, 最快达到月成槽48幅/每月;而通过钢筋笼整体起吊技术的应用, 以及对地连墙钢筋笼的优化, 节约工程投资达600万元。在直径2.2m、84m深的中间桩旋挖成孔施工控制, 特别是中间桩临时钢护筒起拔回收周转利用, 31.5m钢护筒起拔更是克服了地下30m水头压力和土摩擦力作用, 通过技术攻克小组技术论证, 加工一套具有1280吨顶升能力的顶拔器, 仅用20多天就解决了此项难题, 同时优化顶拔方案, 由原来需300吨吊车配合起拔优化为150吨吊车就能完成起拔工作, 为业主节约临时钢护筒成本近2000万元, 赢得业主赞誉和各方认可, 天津建委专门批示要将中铁十六局的这一科技创新成果加以推广应用。

当前, 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地下二层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 同时配合实施超深基坑降水运行控制, 创新性提出将预应力后张法应用于盖挖逆作工程侧墙上, 以确保地下

三、四层结构板的安全开挖。

可以说, 在滕瑞振同志的带领下, 天津站二标的施工进度、安全质量以及文明施工工作始终走在枢纽各个标段前列, 同时在开展企业文化、基层党组织、和谐工地建设上, 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截止到目前为止, 天津站项目部获得了由业主对整个天津站交通枢纽各标段的安全排名中名列第一, 在集团公司的短板、亮点月度、年度排名中也始终名列前茅, 在滕瑞振同志的精心管理下, 天津站项目部不仅是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项目部, 同时也受到了天津建委、业主及监理的一致好评, 为公司在天津市场实现滚动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12篇:黄振伟先进事迹

黄振伟先进事迹

黄振伟, 男, 汉族, 舞阳县辛安镇茨园黄村人。次元黄村位于舞阳县城城乡交汇处, 世世代代以耕作为生的乡村人, 深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 也无限向往着都市的繁华, 在务工创业的大潮里, 便有黄振伟的身影。

当年刚刚28岁的黄振伟, 年轻力壮, 吃苦肯干, 已然是家里的顶梁柱, 庄稼地收拾的利利亮亮, 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 是个远近闻名的种地能手。当时县里提倡农业结构调整, 搞科技种田, 反季节蔬菜种植, 间作套种。黄振伟是第一个举双手赞成的人。凭着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 家里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然而, 2004年的一场特大洪水给舞阳经济带来极大创伤, 洪水带走了黄振伟的所有家当, 也带走了他致富的梦想。无奈之下, 黄振伟收拾了行囊, 加入了南下打工的大潮中。靠着邻里乡亲的帮助, 在广州东莞的一家饭店, 黄振伟找到了一份工作。由于没啥特长技术, 干不了厨师, 当不了大堂经理, 黄振伟只能从端盘子刷碗的粗活干起。几个月下来, 除了吃住开销, 也落不住几个工资, 关键是这根本不是大老爷们儿干的伙计, 黄振伟可不愿把自己的青春耗在这里, 他在琢磨着更好的出路。一次偶然的机会, 黄振伟听几位老乡谈论某家大企业高薪招聘电焊工, 工资能拿到5000元以上。想想自己辛辛苦苦一个月, 只有800元工资, 黄振伟对这月资5000的电焊工充满好奇。经打听才知道, 要成为一名电焊工, 得经过正规的培训, 经过考试拿到资格证和等级证后方能上岗。原来如此, 黄振伟左思右想, 决定把自己努力的目标锁定在电焊上。

他先找到一家台资企业里的一个老乡, 甘心当学徒学电焊, 学徒工一个月仅540元的生活费, 还常常加班, 休息时间没有保证。结果他坚持了半年, 电焊技术没学成, 最后还是离开了。后来, 黄振伟寻遍了大半个东莞, 想找家正规的学校学电焊, 找了好多家学校, 不是没有开设电焊这门专业, 就是门槛太高, 自己学历太低, 就这样, 黄振伟被拒于机械学校的大门之外。

2006年年底, 趁着假期回家探亲的黄振伟, 在路过县城二环路时, 看到一幅“舞阳县机械专业培训学校”的招牌, 在下面的培训内容里, “电气焊”几个大字令黄振伟眼前猛的一亮, 但以前的经历又让黄振伟充满疑惑和忧虑, 几经徘徊, 黄振伟也没敢走进机械专业培训学校的大门。过年时, 黄振伟在走亲串友与同学朋友的交谈中了解到, 在洪灾过后, 舞阳县申请了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不但有国家扶持的农村重建及开发项目, 而且还有国家免费补贴, 鼓励农村农民学技术的阳光工程、雨露计划, 舞阳县机械专业培训学校就是国家培训基地, 到学校学习, 不但可以学到一技之长, 而且能享受国家补贴。这个消息让黄振伟兴奋不已, 第二天, 黄振伟就迫不及待地赶到舞阳县机械专业培训学校进行咨询。当了解到舞阳县机械专业培训学校, 是一所经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正规民办学校。是我县第一所以机械培训为主的技能学校。学校自成立以来, 已经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时, 黄振伟决定尽早入学, 要把在外务工耽误的两年时光补回来。

过完春节, 黄振伟到东莞辞了工, 办理了交接手续后, 收拾了行囊重新回到了家乡, 并于5月份参加了舞阳县机械专业培训学校电焊

专业的学习培训。学校秉承“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技能树人”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育模式学校为使学员真正学到高技能, 与舞阳龙田光电仪器有限公司校企合作, 并且与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华中科技学院联合, 优先安排学员到大型企业实习就业, 有实践, 有实习基地, 这让黄振伟这个只有初中文化学历的农村小伙儿学起电焊来, 一点也不觉得作难。然而, 黄振伟也深知干好焊接, 可不是光凭着一股子猛劲就能干好的。学校虽说是实践为主, 理论为辅, 但黄振伟却是实践理论两不误。实操课上, 黄振伟不放过每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 又不懂的, 非得向老师问个为什么, 要弄明白搞清楚, 然后坚持到熟练操作。理论课上, 他把实际操作的感悟书写到知识要点的旁边, 写不下的就记录到笔记上附到课本的夹缝里, 他的课本就像是一个又厚又大的面包。在课间休息时间, 黄振伟也不忘追着师傅探讨些问题, 几个月下来, 勤学好问的黄振伟不但学到了书本上和课程上该学到知识, 更是偷学到了其他学员花上两年时间才能学到的本领。

拿到毕业证书的黄振伟走出学校大门的那一刻, 也是他最幸福的时刻。月工资5000元, 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他真的不敢相信。

回到村里, 搞建筑工程的表哥便找上了家门, 说是最近刚好有个大点的工程, 全钢筋结构, 建筑队上的焊工人手不够, 让他帮几天忙。本想南下淘金的黄振伟犹豫了, 不过考虑到有孕在身的老婆也需要照顾, 便勉强应承了下来。在建筑队里, 熟练的砖瓦工、泥水匠, 每月工资也就1800元左右, 而焊工可就不一样了, 第一个月试用期, 黄振伟就拿到了3000远的工资, 着实让黄振伟高兴了一把。由于黄振伟技术过硬, 又聪明能干, 本来三个月的试用期也被压缩到了一个月。

建筑队是有活儿了招兵买马, 没活儿了赋闲在家。工资虽说不算低但也毕竟不是长久的活儿计。表哥倒也看出了黄振伟的心思, 主动找黄振伟要给他支上一招。现在灾后盖新房的多了起来, 农村人盖回房子不容易, 都想一次性盖得好一些, 气派一些, 装修用的门窗要质量过硬, 需求量也大, 生意也好做, 利润也不错。的确, 外出务工已经不大现实, 看着妻子日渐见长的肚子, 不得不让黄振伟考虑得长远一些。表哥的建议也得到了妻子李兰的认同。说干就干, 一家自己的恩赐塑钢窗及装饰店就紧锣密鼓地筹备、开张了。

黄振伟严把材料质量关, 诚信经营, 还不断创新, 从花样和搭配上考虑不同用户需求, 制作的塑钢窗及装饰品深受邻里乡亲的喜爱, 订单应接不暇。黄振伟的小店不断在扩充规模, 人手也不断增加, 不过来他这里打工的都是他从舞阳县机械专业培训学校精挑细选的焊工学员。

现在的黄振伟已是资产五十余万元的小老板, 他不但没有忘记母校的栽培, 而且还把母校“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技能树人”的管理理念运用到了自己公司的管理之中。他带领自己的团队比学赶超, 勇于开拓, 敢于打拼。在去年舞阳引进的超亿元项目---金大地化工公司的大型锅炉

焊接招标会上, 黄振伟的公司凭着良好的声誉一举中标。在今年舞阳县总工会和团县委分别组织的技工技能大赛中, 黄振伟带领的团队的名字始终位列优秀焊工名单的榜首。

黄振伟有股子打拼的韧劲儿, 他用焊条点亮的是飞扬的青春, 更是光明的前途。

第13篇:梁振功先进事迹

梁振功同志先进事迹

梁振功同志系琼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琼海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林改工作启动以来, 该同志立足岗位职责, 坚持真抓实干, 谋求创新发展, 带领市林改办一班人, 在推动琼海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 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充分展现了一名领导干部的才干和风采。

一、勤于学习、善于思考, 不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梁振功思想觉悟高, 政治立场坚定, 爱岗敬业, 孜孜不倦, 始终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林改的文件精神, 努力学习林业的有关法律法规, 认真阅读相关刊物, 登陆国家及省林业局的相关网站, 及时了解林改政策动向。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确保依法依规指导开展工作。在他的推动下, 各镇党委书记、镇长、业务骨干及林改工作队员多次参加了省举办的政策理论培训班。

二、深入基层、广泛调研, 不断提高领导决策水平。梁振功工作积极主动, 扎扎实实, 作风正派, 经常深入农村, 帮助解决林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 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林改工作部署, 工作思路清晰, 计划性强, 思维敏锐。如林改工作开始以来, 该同志主动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汇报工作, 努力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 并亲自到屯昌、澄迈等试点县去拜访分管林改工作的副县长, 向他们学习林改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 同时下大力气转变一开始个别镇领导对林改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能够迅速组织整改。如经他反复思考后提出经培训后把部分

1 测量任务交给村干部的方法, 成功扭转了09年上半年工作被动的局面, 实现了年底前完成外业勘界测量进度达99%以上的目标。

三、多管齐下、措施得力, 确保人、财、物及时到位。梁振功始终牢记自己的岗位职责, 亲自抓工作落实, 确保人、财、物及时到位。一是按照“硬抽人, 抽硬人”的原则, 凭借在琼海工作多年的经验, 亲自选定人选, 并积极协调, 最终成功选调了包括9名副科以上待遇的38名精干人员, 组建了市林改办。指导市林改办从大中专院校招聘了98名毕业生, 组成了林改工作队。二是确保资金保障到位。09年初, 梁振功多次主动跟市委、市政府汇报林改工作, 并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 得到大力支持, 在年度工作经费预算中, 安排了200万元作为林改工作经费, 但由于省政府工作步骤比原计划提前了半年, 他积极向市委常委会汇报, 并争取得到了市财政部门的支持, 追加了200万元作为林改工作经费, 有效保障了工作的顺利推进。三是确保大宗物资采购到位。梁振功始终重视大宗物资的采购, 要求市林改办及设备供应商为其提供完备的设备参数及价格指标, 并亲自上网查询各类设备的市场报价, 然后召开市林改办会议, 反复讨论比较, 确保林改专用计算机、GPS机、复印机等大宗物资到位。

四、亲力亲为、拓宽渠道, 切实抓好宣传报道工作。梁振功十分重视宣传报道工作。2009年2月19日, 梁振功在百忙之中, 到琼海电视台《话琼海》栏目, 采用通俗的语言录制了一期林改专题访谈节目。这期节目从2009年2月23日起在琼海电视台滚动播出, 取得了较大反响。他亲自组织宣传部门, 多次与《海南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沟通。在他的努力下, 2009年3月16日和12月11日, 《海南日报》分别对琼海市林改工作进行了宣传报

2 道, 进一步扩大了宣传力度。在他的推动下, 琼海市成功建设开通了琼海林改网,编发了《林改政策问答手册》18000余册, 印发了《致农民的一封信》近10万份, 撰发了《林改工作简报》23期, 悬挂了林改宣传横额165条, 出动了林改政策宣传车63辆次等等, 使琼海老百姓对林改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发扬民主、勤于总结, 不断推动工作机制创新。梁振功身为领导干部, 科学领导, 决策民主, 勤于总结,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大胆创新工作机制。在他的指导下, 市林改办经常召开会议, 民主讨论各类重大决策, 集思广益, 有效推动了林改工作机制的创新, 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建立了林改工作进度周报制度。各镇每周都将本镇林改工作进度上报市林改办。市林改办对各镇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汇总, 通报全市, 营造了良好的林改工作纪律和氛围。二是重点抓好村民小组方案的制定工作。梁振功经常强调:“村民小组方案是“分山分林”方案, 在整个林改工作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一定要抓好、抓实。”因此, 在林改启动之初, 琼海就严格按照“六签名、四公示”制度的要求, 因地制宜指导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三是建立工作激励机制。梁振功作为分管领导, 非常关心工作激励机制的建立, 在他的推动下, 市林改办从专项经费中安排了24万元作为奖励经费, 有效提高了各镇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建立科学的工资管理机制。梁振功始终关心林改队员的收入状况, 他经常要求市林改办和各镇要关心队员的工作和生活,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 在他的推动下, 实行科学合理的保底计件工资制, 激发了队员的工作积极性。

六、抓准关键、突出重点, 工作成效立竿见影。梁振功作为市政府副市长, 林改工作只是其众多重要工作中的其中一项, 但

3 他却非常善于抓准工作的关键, 他多次下到各镇去检查调研, 也经常要求市林改办的同志一定要确保林改的准确性。一是始终牢牢抓住解决历史遗留的面积过大、租期过长、租金过低等“三过”问题以及林地纠纷等工作不放松, 经常带领有关人员, 深入各镇检查指导“三过”问题的处理, 协调解决镇与镇之间、镇与农场之间的权属纠纷问题。二是是建立科学高效的资料校对和审批机制。他明确要求每个镇都要设立资料校对专岗, 负责对每一宗林改资料进行审核校对, 并要求各镇之间进行交换检查, 有效确保了资料的准确性。在市林改办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审批制度, 制定了专门的林权证审批单, 确实将责任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三是注重档案管理。他要求市林改办一定要做到档案管理与林改工作同步进行、协调开展, 并经常利用下乡调研的时间, 过问镇级林改办的档案管理工作, 一定要做到档案管理有人抓、有人管。并要求市林改办一定要加强监督, 保证质量。2010年8月, 他亲自带领各镇分管副镇长和林改办有关人员到万宁学习, 要求市档案局局长要亲自抓林改档案工作, 做到了林改资料的图、表、册一致, 人、地、证相符, “查、看、补、审、收”标准化、规范化, 巩固林改成果, 有效维护林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琼海市林改办

二0一一年三月十日

第14篇:高振声先进事迹

高振声从入党的那一天起, 就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 始终牢记党的理想和信念, 以身作则。高振声退休后, 总觉得天天无所事事, 这样的生活太没有意义了。他想的是, 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 但思想不能退休, 应在有生之年学一门专业技术, 继续为人民办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萌发这个念头后, 他就经常从报纸、广播、电视上惧能造福老年人的各种信息, 当听到台湾到大陆来的吕季儒教授刮痧排毒健康法能治百病, 就对老伴说:“由于老年人年老体衰和环境污染等原因, 老年人的病越来越多, 吕教授刮痧排毒健康法不吃药不打针, 而且没有毒副作用, 这种健康疗法不仅能为人解除病痛, 还能自我保健, 真是太好了。老伴说:“这的确是个很好的健康疗法:但刮痧是个非常辛苦、非常劳累的体力活, 可你都60多岁了, 岁数不铙人啊, 你能行吗”?他说:“我行, 我一定能行??”。他看准的事从来不含糊, 总是千方百计把它做好。从1996年4月至1997年11月, 他利用一年半的时间, 不管三伏盛夏, 还是三九严冬, 从不拉课, 每天回到家里就在自己身上和老伴身上刮试。他为了高标准地学到真功夫, 参加了提高班的学习, 还在2004年参加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保健刮痧师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了中级保健刮痧资格证书。

十几年来, 他利用学到的刮痧技术给群众治疗, 随叫随到, 手到病除。如首钢退休职工翟师傅, 因颈椎病, 头不能转动, 还患有血压高、头晕等症, 使他非常痛苦, 经他治疗三次后颈椎转动自如, 血压也恢复正常, 头也不晕了, 翟师傅高兴的不得了, 逢人就说:“是高师傅用刮痧治疗法治好了我多年的老病??”。再如一位干部杨XX第1 二天要去杭州疗养, 头天出现身体不适, 找到了他, 经过治疗调理, 第二天在行程中病痛得到缓解, 对他不胜感谢。再如女工杨XX患哮喘病13年之久, 虽经多方治疗, 收效甚微, 后经他三次刮痧效果非常明显, 她激动地说:“我因患哮喘病3年无法去游泳, 今天我居然去游泳了,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许多被他冶疗的患者, 为表感激之情, 纷纷送来各种礼品, 均被他一一谢绝, 他从不收大家一分钱。他总结出“诚信德心效”五字方, 愿同患者与学员交流沟通, 即:以诚与人, 以信取人, 以德感人, 以心待人, 以效服人。刮痧自我保健, 不仅有利于个人, 也有利于社会。宣传推广普及刮痧法, 是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 国家即能节约大量的医药费开支, 病人又减少了因吃药毒副作用的危害。为贯彻十六大提出的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提高中老人健康水平, 高振声继续发挥着余热, 不遗余力, 继续极力倡导和推广健康疗法以便使更多的群众健康长寿。十几年以来, 他利用所学的知识为中老年人免费治疗1000多人次, 给他们消除了痛苦, 同时还举办了七期刮疗健康学习班, 近180余人参加了学习, 掌握了自我保健知识和健康疗法。

高振声已76岁了, 回首往事, 说道:“我不会因虚度年华, 而悔恨, 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生命中我永远珍惜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

第15篇:赵振伟先进事迹

赵振伟先进事迹

赵振伟同志是一车间的钳工班长, 现年33岁, 他毕业于鸡西劳动局技校, 一直在机电区外钳工作。赵振伟同志虚心学习, 有一种吃苦精神, 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工作着, 经过10年时间的努力工作, 在本职岗位上锻练成为一名最年轻, 技术经验最丰富的技术能手, 目前四大件检修的骨干分子, 现担任一车间外钳班长。他凭着一腔热血、务实求真、技术精湛的精神, 一步一个脚印, 始终以党的方针、路线为指引, 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迎难而上, 奋力拼搏, 使外钳班组成为一个敢啃硬骨头、敢打硬仗、勇挑重担的一支“钢铁”队伍, 因工作突出曾荣获2014年矿“最好员工”荣誉称号。

他始终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生产工作中,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对待工作他勤勤恳恳, 每天早到、晚走, 带头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

赵振伟同志工作主要负责协同科里组织班组员工检修水泵、主扇、压风机和绞车等设备。他一方面忙于安排生产工作、一方面抓好班组的劳动纪律工作, 整天忙得他没有座下来体息的时间, 可他从来没多要一个工、没叫过苦、没说过累, 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具有极强的无私奉献精神。

赵振伟同志工作上任劳任怨, 由于今年井区的涌水量比往年大, 水泵检修的工程量特别大, 但他没有退缩, 在他的带领下, 大家都士气高昂, 及时完成了备用设备和在用设备的检修工作。

今年3月份以来, 矿要求搞三产业会战, 矿下达的任务是为三井安装一整套矸石筛选设备, 其中包括1套粉碎机、2套皮带运载装置、1套筛子等配套设备, 为了完成这项工作, 他带领外钳班组始终冲在最前面, 争分夺秒的安装设备, 同时赵振伟同志作为钳工班组的班长, 积极配合领导和技术人员并始终带领钳工加班延点连勤干, 他说, 这是领导对我们大家的的考验, 我们要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尽早开气, 最终提前完成了安装任务, 不得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 并且运行良好。并且在随后的矸石筛选安全生产中, 他不怕苦, 不怕累, 积极参加该设备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 为矸石筛选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严格管理不松手, 质量标准不走样是赵振伟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他常对本班组员工们说:“上岗要上标准岗, 干活要干标准活”。在每次全矿固定设备检修过程中, 赵振伟都把质量标准化放在首位, 他都在保质保量上发挥带头作用。

赵振伟不但能干、实干, 还“会”干。他积极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设备检修质量上台阶。他在工作岗位上, 严把加工备件质量关, 没有出现过一件质量问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他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不愧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为了保持班组内员工之间的协作关系, 分配好工作量、调整生产分配积极性, 达到促进生产作用, 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让员工和领导都满意。他在员工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 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赵振伟同志带领本班组员工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这个中心, 在增强自身建设的同时, 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积极营造安全大氛围, 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年来杜绝了轻伤事故, 三违现象明显下降。同时完成矿多项重点工程, 工程质量优良品率达到100%。多次受到矿及科的好评。

阅尽征程好风光, 更有胜景在前头。如今, 赵振伟同志正带领全组员工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 发扬成绩, 无私奉献。因为他知道, 自己有一份执着的追求, 那就是:扎根煤海, 干事创业, 做一名出S的好员工, 为井区采掘队组打好辅助。

第16篇:学习许振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许振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许振超, 青岛港一名战斗在港口建设一线的普通工人, 从吊车司机到桥吊司机再到桥吊队长。30多年来, 他脚踏实地, 爱岗敬业, 刻苦钻研, 不断创新, 在港口装卸的平凡岗位上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带领桥吊队两次刷新装卸世界纪录, 创造了每小时接卸集装箱381自然箱的世界纪录, 被誉为“振超效率”, 为集装箱的发展做出贡献, 并在实践中创造了“振超精神”, 他是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他有勤学苦练的精神——“7天学会操作当时最先进的起重机械:门机”;他有刻苦钻研的精神——“用4年时间绘制成两尺多厚的桥吊控制系统模板的电路图纸……”;他有埋头实干的精神——“凭着过硬的功夫, 娴熟的技巧, 闯过雾天作业禁区。创造了?15分钟排障?的?振超效率?”;他有默默奉献的精神——“一钩准”、“一钩清”的绝活和“无声响操作”技巧的背后流下多少汗水, 却坦言“做心里喜欢的事, 就不觉得苦”。这种善学善干、技高胆大和有所作为、成就本职的气魄, 展现了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才干和精神风貌。许振超奋发进取、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 展示了当代中国工人的时代风采和优良品质, 可钦可敬可望可及, 令人感动, 催人奋进,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许振超最令人钦佩的是那种进取意识。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到同行赞誉的桥吊专家, 他两度刷新代表现代港口实力和竞争力的集装箱单船装卸世界纪录。这个过程是他积极进取、执着追求、刻苦钻研的历程。”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无论起点在哪里, 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 积极进取最重要, 勤奋刻苦最可贵。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在永不停歇的追求中不断获取的。许振超为攻克进口控制系统模板技术难点, 花了4年时间, 画了两尺多厚的电路图纸, 倒推12块电路模板, 掌握了其中奥秘, 这是何等的毅力。许振超走过的路, 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路。事业的成功就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

许振超最令人尊敬的是那种奉献意识。每个人不论职位高低, 不论在什么岗位, 都应该有奉献精神。青岛港实施外贸集装箱西移战略, 许振超临危受命, 担任桥吊安装总指挥。他把家搬到了工地上的一个集装箱里, 40多天吃住在工地, 常常干啃方便面、凉馒头;睡在集装箱里的硬纸箱上。超大型桥吊按时矗立在前湾宽阔的码头上, 而许振超的风湿病却加重了。直到现在, 他每天都得穿上厚厚的毛裤毛袜子。从许振超身上,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 奉献不是痛苦, 不是丧失, 而是快乐的升华, 幸福的源泉。任何平凡的工作都可以有出息有作为, 关键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

许振超最令人感动的是那种责任意识。从苦练“一钩准”、“一钩清”绝活到创造“15分钟排障”、“无声响操作法”, 无不蕴含着他强烈的责任心。他制作了两张卡片, 一张是给桥吊司机的“安全卡”, 写着“禁止疲劳驾驶, 安全帽要生根”等十条注意事项;另一张是给职工家属的“爱心卡”, 写着“有事找振超”和联系电话。他铁面无私, 两个多月就因起落钩环节违章处理了11名司机。过去的老搭档管理的拖车与桥吊发生了小碰撞, 他也不通融不留情, 上报公司严肃处理。人们从事的工作不同, 能力和作用不同, 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做到心忧天下, 但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人, 都应当具有责任感、责任意识和责任心。

学习“振超精神”就是学习他刻苦学习的“钻劲”, 学习他那锲而不舍的精神, 学习他立足本职岗位的成才之路。

学习他有强烈责任意识和以身作则、勇挑重担、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带好队伍、凝聚人心、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学习“振超精神”, 要认真查找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象许振超那样爱岗敬业乐, 于奉献, 勤学苦练, 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 以实实在在的业绩,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为实现将连云港港建成亿吨大港的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第17篇:学习王振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王振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道德成就好医生

医生是每一个人健康和生命的守护者,所以,医生的“好”对人来说太重要了。那么,好医生的标准是什么?

刚刚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王振义是好医生,他对于医学科学前沿探索的执著、坚定和勇气令人钦佩,他的努力和坚守使他收获了为绝症病人带来新生希望的金钥匙。身患重病却赶赴玉树灾区救助生命的女军医何敏是好医生,她的忘我境界、大爱情怀让人感动,她面对自身困难的坚强和对待病人的仁爱与柔情使她收获了病人的安心和由衷的敬意。武汉市社区医生王争艳是好医生,她从不开大处方,坚守清贫,保持了崇高的职业操守。他们,都是好医生的楷模。

或许,大多数医生都没有王振义与何敏那样的天分和机遇,但都能够做到王争艳那种对病人的仁爱。其实,任何一个人们广为传颂的好医生,在耀眼的光环背后,他们都是视病人为亲人,真心实意地为病人着想。所以,做一个好医生,道德感是最重要的,就像好医生柯行道在日记中写到的:好医生给予病人的,首先是心、语言,然后才是药草。

前些日子,有媒体报道“全民输液”现象。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5瓶的水平。医生为什么这么爱让病人输液?一是输液好得快。在医患关系始终微妙的情况下,医生害怕因为自己没有“药到病除”而耽误了病人的病情,给自己找上麻烦,有顾虑在。二是输液所花的费用远高于服药,有利益在。然而,医学已经证实,很多的输液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动不动就输液是一种典型的过度医疗,还会留下许多副作用和隐患。不光是输液,过度检查现象也较普遍,动辄拍X光片,做CT,这些检查带来的辐射可能会给人造成后续影响。

自古以来,行医都被称为仁术。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医疗水平低下、视生命为儿戏的当然不是好医生,过度医疗、太重私利、不顾后果的医生也不是好医生,因为他们往往不愿或不屑与患者沟通、责任心不够、对患者的长远健康利益考虑不够,对病人的关爱和温情有所缺失。而对一个好医生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勇敢承担责任。真正把病人当作自己亲人一样对待,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自然就不会有那样的短期行为。

人命关天,健康无价。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它一定是善良人性和温暖友爱的表达。我们期望建立起良好的医疗制度,真正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期望每个医生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高感;期望我们的医科教育能注入更多的人文内容,教给从医者更多医德和为医的文化,使我们的社会涌现更多对病人仁慈、关爱、善待的好医生。

第18篇:学习燕振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燕振昌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燕振昌同志先进事迹经报道后,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各地纷纷学习、传颂燕振昌同志的先进事迹, 燕振昌同志之所以受到社会如此高的认可, 是因为他富有担当精神, 殚精竭虑, 敢为人先, 带领一方百姓从贫穷走向富裕。百姓需要的干部不是耍嘴皮子功夫的干部, 而是需要踏踏实实, 尽职尽责, 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干部。只有敢于担当, 善于担当, 群众才会拥护和支持我们, 一个好干部才会呼之欲出。

有担当才能促发展, 群众生活能否得到改善, 地方经济能否有突破, 关键点在干部。党员干部是地方发展的领头雁, 干部敢于担当, 才能常思百姓之苦, 常想百姓之需, 将精力放在群众亟需解决的问题上。将群众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敢于面对地方发展过程中的棘手问题, 并将这些问题积极有效的解决, 才能实现一方的经济壮大、村民富裕、村风和谐。

燕振昌同志用他52年的农村经历和44年的村级党组织书记工作历程诠释了一名农村基层党员信、诚、勤、廉的一生, 燕振昌同志的一生, 正如他亲自编写镌刻的对联, 上联:伏牛灵照忠孝子;下联:暖泉滋润德善心;横批:德泽犹存。

作为基层法院的一名工作者, 要学习燕振昌对党忠诚、坚守信念的政治品质, 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要学习燕振昌一心为民、造福百姓的公仆情怀, 争当为民服务的贴心人;要学习燕振昌同志奋斗不止、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保证发展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要学习燕振昌淡泊名利、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 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基层组织形象。

工作中, 我们要以燕振昌同志为镜, 学习燕振昌同志忘我工作、爱岗敬业、永不停歇的奉献精神, 始终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学习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以一身正气树立形象, 以两袖清风赢得民心。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要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继承并发扬燕振昌同志积极学习, 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持之以恒的精神理念和工作作风, 为审判工作奉献自我。

2015年8月21日

范振喜先进事迹

范振喜先进事迹材料

李安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莫振高先进事迹

学习莫振高同志先进事迹

  以上就是“学习范振喜先进事迹(共18篇)”的论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